日本“3·11”地震是有記錄以來震級最強的,因為它沖擊了世界上監測最多的地震帶之一,這次自然災害為科學家提供了重要的有關9級地震的稀有珍貴數據。在獲取這些新數據之后,表面巖石和土壤對強烈的沖擊的反應狀況,是首要研究的課題。
美國佐治亞技術研究所的科學家從多個測量站的數據分析發現,地震削弱地下物質高達70%,地殼頂層的土壤非線性響應模式,有助于了解地表之下很深斷層的震動如何傳遞到房屋、橋梁和其他建筑物。
認知大地震對土壤的沖擊狀況,對于工程師和建筑師設計未來建筑,來應對如此規模地震加速度的承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這些信息也將有助于地震學家開發新的模型來預測這些罕見的、非常強大的災害所造成的效應。
佐治亞理工學院地球與大氣科學學院的副教授Zhigang Peng認為,土壤強度的非線性程度是有史以來觀測到最大的,因為這次地震產生的地面震動的加速度高達地球引力的3倍。
Peng教授和他的研究生是首批來調查地震儀記錄高質量數據的科學家,這是日本強震網絡KIK-Net的一部分。觀測站都在地表上和深層基巖鉆孔上設置了加速度計。研究人員從6個站的表層土壤層和下伏基巖之間的強速度對比研究中,遴選需要的研究數據。
在這項研究中,他們試圖通過研究土壤的非線性和地面峰值加速度(PGA)之間的關系了解控制的土壤響應的參數到底是什么?從基巖上的傳感器和表層傳感器獲取運動加速度數據,通過對這二者數據的比較,他們能夠去研究地震是如何改變土壤屬性的。研究人員計算了每站點測量的每一對光譜數據的比值,基于比值來跟蹤不同地點的、不同的PGA狀態下的土壤反應的動態變化。
在強烈震動的時候,土壤的切變系數大概降低了將近 70%,通常來講,在表面附近,有土壤和好幾層沉積巖巖石,在這下面是比表層更加堅固的基巖,當地震波來的時候,最上層的土壤能增強地震波。從土壤的非線性的反應是不尋常的,雖然,很少依靠他們的構成,但在其他的地震預測區(如加利福尼亞和土耳其)類似但規模更小的效應已經發現。地球上層地殼淺層由稀少的土壤類型、礫石、黏土顆粒、沉積層中較大的巖石組成。
“3·11”地震持續時間特別長,所產生的范圍也非常廣泛、強度的變化也特別大,因此,它為感興趣的科學家在研究非線性土壤反應研究,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數據集。除了最強沖擊的即時效應,研究人員感興趣的是地震過后土壤如何恢復自己的功能。其恢復時間從2年到幾年不等。
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10月19日12時35分在青海海西州茫崖市(北緯37.69度,東經92.30度)發生5.5級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
病毒(Virus)是地球上種類最多樣、數量最豐富的生物實體(biologicalentities)。目前保守估計病毒粒子在全球的數量可以達到1031個,生物量可以達到兩億噸,在整個地球生態系統中占據重......
中新社東京10月12日電(記者朱晨曦)據日本廣播協會電視臺報道,日本小型火箭“埃普西隆6號”于當地時間12日9時50分左右在鹿兒島縣肝付町的內之浦宇宙空間觀測所發射。火箭在上升過程中發生故障,發射失敗......
據日本共同社25日消息,東京電力公司(東電)表示,由于儲存核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污泥的容器最快將在2023年4月底儲滿,福島第一核電站核廢水處理工作可能面臨阻礙。據報道,在對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水用多核......
東京電力公司再被曝丑聞。日本媒體近日報道,東京電力公司在外界視察福島第一核電站時,用難以檢測出放射性物質的儀器檢測核污染水,從而宣傳核污染水排海的安全性。東電用特殊儀器檢測污染水應付視察近日,日本當地......
據日本共同社25日消息,東京電力公司(東電)表示,由于儲存核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污泥的容器最快將在2023年4月底儲滿,福島第一核電站核廢水處理工作可能面臨阻礙。據報道,在對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水用多核......
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9月23日10時47分在云南保山市龍陵縣(北緯24.78度,東經98.77度)發生4.5級地震,震源深度9千米。龍陵縣位于云南省西部,處怒江大斷裂帶,多地震地熱。1976年5月......
青藏高原草地景觀。張行勇攝不同處理下土壤細菌門水平相對豐度。論文作者供圖已有研究文獻表明大氣氮沉降水平的持續升高引發了諸多生態環境問題,如土壤酸化、改變土壤原有的氮磷平衡、降低生物多樣性和凋落物分解,......
臺風“南瑪都”19日再次在日本登陸,九州及本州西部地區出現山體塌方和浸水等災情,并造成人員傷亡。日本氣象廳說,超強臺風“南瑪都”繼18日晚在日本鹿兒島縣登陸后,于19日下午在島根縣附近再次登陸,隨后以......
9月17日21時,我國臺灣臺東縣發生6.5級地震。隨后,9月18日14時44分,花蓮縣又發生6.9級地震。兩次地震震源深度較淺,僅約7公里,其間發生多次震級較低的余震。截至19日晚,地震已造成1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