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樣性的形成和維持機制一直以來都是生態學研究的重要內容。針對群落的構建規律,生物多樣性的時空格局是研究的重點,其中關注最多的是物種-面積理論,但主要是針對動、植物在典型島嶼的分布規律,而微生物方面的研究相對較少。由于動物消化道最開始是無菌的,之后通過遷入、遷出形成了特定的群落并維持一定的穩態,所以根據生物地理學“島嶼”的概念,可以將消化道視為微生物生活的特殊“島嶼”,但該系統內微生物群落的構建和維持機制尚不清楚。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余育和研究員學科組以模式動物斑馬魚為研究對象,首次提出將半封閉的腸道作為“島嶼”模型。通過對斑馬魚發育過程(從胚胎發育到性成熟)腸道微生物群落研究,揭示了該“島嶼”系統微生物的構建和演替規律。研究結果表明,斑馬魚腸道微生物物種豐富度與腸道體積、發育時間的關系符合S = cA z、S = cT z這一生態學基本規律。斑馬魚腸道微生物的組成及物種豐富度的演替指數較低,而且主要隨時間發生變化,不過其腸道微生物群落的演替同時受生態位和隨機因素的影響。
研究還表明,斑馬魚是研究腸道這一特殊“島嶼”系統微生物群落構建及相關生態學問題的理想模型,針對該模式動物的研究結果對哺乳動物和人類腸道微生物群落的形成和維持機制研究均具有借鑒意義。
相關研究成果于1月19日在PLoS ONE發表,主要工作由顏慶云博士等完成。該研究得到科技部“973”課題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
圖MEER計劃下潛和樣本信息及其主要科學發現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水圈微生物驅動地球元素循環的機制”重大研究計劃項目等資助下,上海交通大學肖湘教授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和華大集團,發起了......
編者按:2025年全國兩會即將召開之際,為更好發揮互聯網在傾聽人民呼聲、匯聚人民智慧方面的作用,增強代表委員與網民之間的聯系,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建設,新華網推出“我請代表委員捎句話”建言征集活動,邀請......
來自愛爾蘭、法國和意大利的科學家攜手,成功構建了全球最大的數字微生物庫——“阿波羅”(APOLLO)。“阿波羅”囊括了247092個計算模型,其中包含迄今為止最全面的人體微生物組計算模型,有望增進科學......
近期,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備團隊與長光辰英工程化團隊負責研制的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A類)子課題——深海微生物原位分選儀,完成結題驗收工作。深海蘊含著豐富、鮮為人知的......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費強教授團隊聯合湖北大學楊世輝教授團隊圍繞非糧基平臺化合物的高效生物制造,以非模式微生物底盤細胞為研究對象,構建了酶約束的高精度全基因組代謝網絡模型,提出了“主流代謝途徑弱化中間底盤......
近日,山東師范大學發布《關于撤銷生態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的公示》,其中提到,根據 國務院學位 委員會《博士、碩士學位授權學科和專業學位授權類別動態調整辦法》《山東師范大學學位授......
分享美食、親吻臉頰,這些社交行為將人們聚集在一起,也將他們的微生物群聚集在一起。一項11月20日發表于《自然》的研究表明,即使不屬于同一個家庭,但人們互動越多,其腸道微生物的組成就越相似。該研究還發現......
近期,華中農業大學微生物資源庫建設項目多批次中標結果公布,共4批次,總中標金額超1650萬元,中標產品包括微生物質譜鑒定系統、DNA測序儀、液滴微流控細胞分選儀、高靈敏微生物分選儀等儀器設備。項目名稱......
近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任成杰團隊通過研究確定微生物生物量特定潛在生長率在地理氣候梯度上的變化,確定這種變化的潛在驅動因素,并研究對土壤C循環的影響。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研究使用18O標......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副研究員鄭棉海團隊在國家重點研發-青年科學家項目、廣東省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基金等項目的資助下,在土壤微生物固氮機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近日分別發表于《微生物系統》(m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