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2-02-07 08:00 原文鏈接: PM2.5治理成北京市政府“頭等大事”

      今年政府為民擬辦35件重要實事昨天正式對外公布。監測治理PM2.5及改善市民生活環境位列所有實事首位,成2012年“1號”實事。

      從市政府公布的35件實事“清單”看,涉及環境、住房、醫療、教育、文化等方方面面。與每件實事一并公布的是辦理這些實事的主要責任單位和項目負責人。

      與往年保障房建設一直為頭號實事的情況不同,今年監測治理PM2.5問題成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重點解讀

      PM2.5監測網絡遍布16區縣

      PM2.5為今年的1號實事,市政府提出要“提升環境監測能力,建成PM2.5監測網絡,啟動以PM2.5為重點的大氣治理方案,進一步改善空氣質量”。

      去年10月開始,PM2.5成為“熱詞”,這個漂浮在空氣中、大家肉眼看不到的細小顆粒物,受到了公眾前所未有的關注。2011年11月,環保部正在修訂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二次征求意見稿中首次將PM2.5納入強制監測范疇。按照環保部的要求,京津冀地區將在2012年首批展開PM2.5的監測。

      今年1月5日,北京市明確提出,將以降低PM2.5為重點,打一場提升空氣質量的攻堅戰,市環保局隨后給出PM2.5監測三步走時間表,提出將在年底前建成PM2.5的監測網絡,并增加監測站點,屆時,遍布全市16區縣的30多個監測子站將全部展開PM2.5的日常監測,并實時公布數據。

      根據規劃,待環保部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及相關標準出臺后,市環保局將利用現有設備,率先在6個站點展開PM2.5的日常監測,之后建成一個,就監測公布一個。

      PM2.5大氣治理方案正制定

      1月12日,在借鑒了我國香港和一些外國城市的空氣質量監測數據發布方式后,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對北京的空氣質量信息發布方式進行了改版,首次增加了27個監測子站的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顆粒物(PM10)小時濃度數據,這些數據在其網站上實時可

      查,之后又增加了車公莊站PM2.5的研究性監測數據。

      “監測只是第一步,減排才是重點。”在今年的北京市兩會上,副市長洪峰詳解了北京今年為治理PM2.5將實施的八大措施:改所有燒煤鍋爐為燒氣、淘汰10萬輛老舊機動車、植樹造林20萬畝、加強工地揚塵管理、加強京津冀地區聯防聯控、加大工業結構及揮發性工業的調整、實行國V油品和車輛標準、加強生態環境的治理。

      市環保局大氣處處長于建華表示,目前環保局正在制定以PM2.5為重點的大氣治理方案,“方案”將以此前提出的八大措施為主,具體內容仍在制定過程中,待完成將向公眾發布。

      ■釋疑

      為何將PM2.5列為實事之首?

      PM2.5大氣治理公眾呼聲高

      為什么會將PM2.5列為實事之首?對此,市政府辦公廳副主任吳大倉解釋稱,歷年實事編制順序均按“輕重緩急”排列,此次市民對空氣質量的關注度高,社會呼聲大,因此列到第一件。

      去年10月18日到25日期間,一場灰霾襲擊了北京城,也讓關于PM2.5的各種言論引起社會各界關注。此時,市民意見剛剛完成征集,已經進入了匯總、整理、歸類階段。人大代表們也紛紛建議:既然老百姓如此關注,是否應該考慮在實事中加入關于PM2.5監測的內容。

      “將監測PM2.5加入擬辦實事絕非添上一句話那么容易。這意味著政府沉甸甸的承諾,要進行監測,就要有基礎條件,要有設備、有資金、有技術力量支撐。”起草編制部門負責人更感到分量很重。

      “重要實事就是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急需解決的事兒。PM2.5的監測點,一定要從2012年就開始建設。”市政府一次會議上確定了這一實事目標。

      緊接著,環保、財政重新進行了測算,就資金、技術和設備設施、人員培訓進行一番安排。對PM2.5進行監測,終于作為政府擬辦實事之一,寫進了今年的文件。

      擬辦實事件數為何少了?

      具體落實實事時會“由薄變厚”

      前幾年全市擬辦實事有五六十件,縮減為今年的35件。近幾年,實事“由厚變薄”,讓不少市民產生疑惑。

      “打印出來的頁數是由厚變薄了,而在具體落實中,實事還會由薄變厚。”吳大倉表示,列在35件實事第二項的“老舊小區綜合改造”,就將包括房屋抗震加固、節能保溫、外墻粉刷、環境美化、修飾街景等多個部分。

      市民看不到的是,其中還將進行老舊小區水電氣熱改造等內容。多年來一樓下水道容易堵、樓上水壓不夠的問題,困擾市民的墻上長毛、冬天屋里不暖和的情況,都有望通過老舊小區改造得到解決和改善。

      記者注意到35件實事中,住房、社保、醫療等方面的內容筆墨較多,政府改善民生的決心可見一斑。

      改善群眾居住條件,是今年實事的主要內容之一。包括老舊小區的綜合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設、農民住宅抗震節能和山區農民搬遷。“這就意味著,實事不僅針對住房困難人群,還計劃改善其他人的生活和居住條件,兼顧城鄉不說,還擴展了覆蓋面。”市政府辦公廳副主任吳大倉說。

      35件實事中有4件有關社會保障方面的內容,如調整相關待遇標準、加大就業工作力度等。

      在提高醫療服務水平方面,又新增了兩件實事。第一件是擴大預約掛號的范圍,第二件則是為本市4萬名50周歲及以上居民自愿免費進行腦卒中危險因素評估和免費為學齡前兒童提供預防齲齒服務等。

      ■幕后

      5次“大修”確定實事

      近幾年,為民擬辦實事清單對外公布后,往往會被問及“這些實事是怎么定下來的”?昨天,市政府辦公廳相關負責人接受媒體采訪,詳解了實事形成的幕后工作。

      市政府辦公廳副主任吳大倉介紹,這些實事從數百條意見中提煉出來,到整合在一條實事中,共經歷了5次調研和修改。

      今年擬辦實事自2011年9月14日起,市政府通過報紙、電視和網絡等征集民意。在此后的7天里,政府通過信函、電話、電子郵件等途徑,收集到了2500多條市民的信息。

      吳大倉稱,市民的來信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多而繁雜。“我家小區門口路面總在維修,能不能管管?”“兩廣路延長線還沒開通,但也有人在路上開車,有一段沒路燈的路,能不能先裝上燈?”一條條意見,匯聚成了民眾對2012年實事的提議,以及對于政府的期待。

      市政府辦公廳信息處有個專門負責起草編制實事的3人工作小組。所有建議,無論討論的是城市發展的大事,還是胡同里家長里短的小事兒,都會被這個小組梳理、分類并整合。在眾多意見中,小組梳理出了包括改善群眾居住條件、提高社會保障、方便群眾出行等8個方面的意見,得出了今年實事的雛形。

      8個方面的內容從數百條意見中提煉出來,到整合在一條實事中,共經歷了上下5次反復調研、論證、征求意見、修改和完善、確認的過程。

      整合過程中,吳大倉舉例稱,2011年11月,一份關于老舊小區綜合改造的督查調研報告完成,其中顯示,小區里市政、綠化、建設反復施工,對市民正常生活產生了很大影響。

      此后,為了保證在施工時做到路面只挖開一次,綠地只鋪設一次,在實事的第3次修改過程中,這些分別由不同單位負責的任務被整合到了一起。市重大辦成了牽頭部門,這個以前曾經指揮、督促過奧運工程、央視新址、多條軌道交通建設的部門,將成為各項實事綜合實施、全面落實的“管家”。

      據介紹,督促檢查體系將貫穿全年,實時監督實事辦理進度和落地過程。市政府督查室建立了周督、月查、季反饋的工作機制。從年初到年尾,市監察局也將進行效能監察,全程進行跟蹤。

      本市將試點電梯安全實時監測

      地鐵4號線電梯事故、毒牛奶危害消費者利益……去年生活中的不少事件在時刻為我們敲響警鐘。如何避免悲劇的再次發生,如何有效增強食品安全防范意識?這些在市政府公布的35件實事中也都有體現。

      物聯網技術監測電梯安全

      實事:運用物聯網技術對2000部電梯試點建立安全運行實時監測系統,提高電梯安全保障水平。

      解讀:“電梯物聯網試點工程”在東城區進行,對分布在東城區居民樓、商場、寫字樓等地的2000部試點電梯進行物聯網技術搭建,將在今年10月份進行驗收。在每部試點電梯中都安裝一部傳感器,并與互聯網和手機相連,傳感器可以24小時不間斷地對電梯日常運行信息進行收集、監控,對電梯故障及事故進行預警報警、分級響應和應急處理,實現實時響應。試點工程將為本市約13萬部電梯應用物聯網技術積累經驗,如果試點效果良好,電梯物聯網技術將在全市推廣。

      使用這一技術后,如果電梯發生困人事件,整個系統會立即啟動分級響應救援機制,電梯維保人員將在第一時間內通過手機或網絡收到電梯故障消息。如果維保人員在半小時內沒有處置,電梯維修的主管、小區物業公司負責人、屬地質監部門的電梯運行監控室將依次收到報警短消息。若事故依然未得到有效處理,傳感器將自動向上一級主管部門傳輸數據進行報警。

      建食品安全追溯信息平臺

      實事:強化食品安全監管,實現大型乳制品生產企業和大型畜禽產品生產企業的原料奶、嬰幼兒配方乳粉、鮮肉產品可追溯;配備500套農獸藥殘留、非法添加物等快速篩查和應急執法裝備,支持150家食品生產流通企業完善自檢體系。

      解讀:全市將利用物聯網等科技手段,建立統一的食品安全追溯信息平臺。例如奶粉,市民可以在網上通過輸入一個編碼,該奶粉的奶源地、奶牛所吃飼料、用藥、檢驗檢疫信息、來自哪個收購站、哪家乳品生產企業、運輸渠道等都可查到。市食品辦相關負責人表示,相關問題目前還在研究,本月底有望拿出方案。

      今年準備配備的500套農獸藥殘留、非法添加物等快速篩查和應急執法裝備將更先進,在樣品的處理、檢測方面,自動化程度更高,還將和北京市食品監控系統直接對接。

      二級醫院可預約掛號

      實事:擴大全市預約掛號統一平臺覆蓋面,二級綜合醫院全部接入預約掛號統一平臺,提供電話預約和網絡預約服務;培養2萬名家庭保健員,為慢性病患者提供健康指導服務。為本市4萬名50周歲及以上居民自愿免費進行腦卒中危險因素評估,并為腦卒中高危人群提供健康教育、轉診等服務,為15萬名學齡前兒童免費提供預防齲齒服務,為新生兒自愿免費開展耳聾基因篩查。

      解讀:北京市衛生局表示,繼去年全市66家三級醫院納入統一預約掛號平臺后,今年將重點實現二級綜合醫院的預約掛號工作,其中亦包括部分民營醫院。屆時,全市二三級醫院均可通過網絡和114電話進行預約掛號,減少院內排隊等待時間。

      今年本市將通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向轄區內居民提供腦卒中危險因素篩查服務,對腦卒中高危人群進行規范化管理。對全市35歲以上人群首診測血壓,提供測身高、體重、腰圍、血脂、血糖的服務。建立并完善北京市二三級醫療機構的腦血管病醫療效果評價指標體系,對腦血管病的診斷治療關鍵步驟進行監測和評價。

      新建及收購保障房16萬套

      實事:保障性住房建設用地占全市住宅供地的50%以上,新開工建設、收購保障性住房16萬套,全年竣工各類保障性住房7萬套。

      解讀:此前,北京市政府曾專門開會討論今年保障房供地、建設等問題。市國土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供地計劃僅完成92%,為三年來首次未完成供地計劃;其中60%以上為保障房供地,這部分供地計劃已完成。今年的供地計劃中,保障性住房建設用地將占全市住宅供地的50%以上。

      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稱,今年新開工建設、收購的16萬套保障房中,用于公開配租配售的為9萬套,其中公租房為6萬套。此外,用于舊城區人口疏解、棚戶區改造等定向安置用房7萬套。

      六項社保待遇聯動上調

      實事: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保險金、失業保險金、工傷保險定期待遇等相關標準,穩步提高社會保障水平;提高最低工資標準,保證低收入職工的工資增長。

      解讀:自今年1月1日起,本市六項社保待遇已經聯動上調。市人社局去年底已經宣布,2012年本市最低工資標準由目前的每月1160元調整為1260元,增加100元;職工養老保險計劃月人均上調200元以上,具體調整方案待國家人社部、財政部批準后再向社會正式發布;在居民基礎養老金和福利養老金方面,59萬原本今年7月才能每月多領27.5元補貼者,自今年1月起即可每月多領27.5元補貼,相當于多領了半年補貼;工傷保險的傷殘津貼人均月增273元;失業保險則平均每檔上調60元。

      ■其他重要實事一覽

      ◎新建15處城市休閑綠地,新增綠地面積300公頃,免費開放6處新城濱河森林公園,建設立體綠化10萬平方米,打造10處綠化美化精品街區。

      ◎對老舊小區進行抗震加固、節能保溫、綠化美化、街景與樓面整修等綜合改造,共計1500萬平方米;啟動800余棟簡易樓改造工作,涉及2.8萬余戶家庭。

      ◎實現6號線一期、8號線二期南段、9號線北段建成通車、10號線二期分段通車;完成阜石路快速公交系統建設,開工建設5個、改造規范20個公交場站,開通調整地面公交線路40條。

      ◎建成四惠、宋家莊綜合交通樞紐,完成15項“暢通微循環、打通斷頭路”工程,完成優化平交路口、建設公交港灣、增加過街設施、完善步行自行車道路系統等疏堵工程80項;施劃公交專用道30公里;利用人防工程為社會提供1.8萬個停車位。

      ◎實現1000輛電動環衛車規模化應用,400輛電動出租車在房山、延慶等區縣內示范運營,400輛電動公交車在長安街沿線等重要路段示范運營。

      ◎加大對特困人員重大疾病救助力度,重大疾病救助比例由60%提高到70%、全年救助最高線由3萬元提高到8萬元。

      ◎試點建設首都西南旅游集散中心及旅游信息化管理系統,提升旅游配套服務設施水平。

    相關文章

    科學家開發出新型“機器人皮膚”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聯合日本本田公司,開發出一種智能、可拉伸且高度靈敏的新型柔性傳感器,該傳感器觸感柔軟,就像人類的皮膚一樣,這有助于使人機互動更安全、更逼真,為機器人和假肢的廣泛應用打開了大門。......

    我國大口徑太陽望遠鏡拼接光學技術取得重要突破

    從中國科學院云南天文臺獲悉,該臺近期在大口徑太陽望遠鏡拼接主動光學技術方面,解決了邊緣傳感器短周期定標的頻率問題,進一步完善了環形拼接方案,這意味著在該領域取得重要突破。相關成果在國際期刊《光學快報》......

    漳州市首個食品安全檢測共享實驗室揭牌!

    近日,漳州市首個食品安全檢測共享實驗室在吉克檢測技術(福建)有限公司揭牌,實現了食品安全檢測資源的共享,為小微企業解決了檢測難題,推動了食品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這個共享實驗室的成立,讓漳州市的食品生產企......

    石家莊長安區:召開集中用餐單位食品安全專項治理會筑牢食品安全防線

    為進一步規范學校(含托幼機構)、醫院、養老院、建筑工地等集中用餐單位食堂經營管理,防范化解風險隱患,全面提升全區集中用餐單位食品安全水平,近日,石家莊市長安區政府黨組成員張俊立組織區市場監管局、區教育......

    征求意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腫瘤全營養配方食品》等11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各有關單位:根據《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規定,我委組織起草了《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腫瘤全營養配方食品》等11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和修改單(征求意見稿),現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請于2023年12月15日前登......

    生態環境部發布10月下半月全國空氣質量!來看看你每天吸了多少PM2.5

    2023年10月16日,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聯合中央氣象臺、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東北、華南、西南、西北、長三角區域空氣質量預測預報中心和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開展10月下半月(16—31日)全......

    國內食品安全快檢行業「第一股」,多位高管同時辭職!

    曾經的食品安全快速檢測行業“第一股”連續發布公告,董事長朱海,非獨立董事、副總經理顏文豪,董事會秘書萬凱相繼辭職。日前,易瑞生物連續發布公告,董事長朱海,非獨立董事、副總經理顏文豪,董事會秘書萬凱相繼......

    上海微系統所研制出微型高精度集成鉆石量子電流傳感器

    電動汽車、智能電網、高速列車等新興工業應用的快速發展,對高精度的電流傳感器提出了更高要求。與傳統電流傳感器相比,基于量子效應的傳感裝置可以利用量子態操控技術來提高測量的精度。這些優勢使得基于量子效應的......

    游離氨基酸檢測傳感器研發獲新進展

    游離氨基酸是動物體內重要的小分子代謝物,特定種類或者多種氨基酸濃度的變化可用于動物機體營養和健康狀態的評估,指導精準營養供給。賴氨酸與色氨酸為人體必需氨基酸,也是動物限制性氨基酸;谷氨酸為非必需氨基酸......

    上海微系統所研制出微型高精度集成鉆石量子電流傳感器

    電動汽車、智能電網、高速列車等新興工業應用的快速發展,對高精度的電流傳感器提出了更高要求。與傳統電流傳感器相比,基于量子效應的傳感裝置可以利用量子態操控技術來提高測量的精度。這些優勢使得基于量子效應的......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