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2-03-01 08:11 原文鏈接: 外來生物入侵我國原有物種產生危害有100余種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在花卉市場,我們經常會聽到有人介紹說:這個是從某某國引進品種,那個是從某某國引進的品種,介紹過程中還透著自豪。但是人們不曾想過,這些物種的引進,如果控制不好,很可能會形成災難。

      外來生物入侵我國原有物種

      以江蘇南京遭受加拿大的“一枝黃花”入侵為例。上世紀,“一枝黃花”作為觀賞性植物由北美引入,2000年后開始爆發式蔓延,且通過根系分泌毒素,導致周圍其他植物死亡。南京有關部門曾專門發文并組織力量清剿“一枝黃花”,但至今也沒能將其徹底剿滅。

      像“一枝黃花”一樣,一些國外物種進入我國之后,由于氣候土壤條件合適,缺乏天敵等原因,大量瘋狂生長,擠占我國原有物種的生存空間,導致生態平衡的破壞。這也就是所謂的外來物種入侵現象。目前,我國外來生物入侵現狀究竟是怎樣的?有哪些先進的科技手段可以狙擊這些不速之客?

      所謂生物入侵,或許您還并不熟悉,但有一種植物或許您聽說過,那就是水葫蘆。這種來自委內瑞拉的水生植物,在引入我國后,卻接天蔽日地大肆生長,不但逼死了水域中原有的水生植物,還先后堵塞了云南滇池和黃浦江的入海口,成為我國最臭名昭著的外來入侵物種。

      像水葫蘆一樣通過遷徙,在新的地方大肆生長,打破了原有平衡的生物入侵現象,在我國還有很多,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農業部外來入侵生物預防與控制研究中心研究員郭建英博士向記者詳細介紹了情況。

      郭建英:目前我們初步調查表明我們國家入侵物種已經有520多種,其中產生明顯危害的有100多種,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的全球100種最具危害的外來入侵物種中,在我們國家就有50種。

      其實,這些讓我們如臨大敵的外來物種,并沒有三頭六臂,在原產地并不會引發危機。這些物種只不過非常適應新的環境,又缺少天敵或者有力的競爭者,因此繁殖速度驚人。而我國地處溫帶,氣候適宜,許多物種來到我國之后,都找到了適宜的生長條件,最終演變成了生物入侵的危機。

      產生明顯危害有100余種

      郭建英:因為我們國家具有多樣性的生態系統、適宜的氣候條件,這些都為外來入侵物種的肆意蔓延和擴張提供了非常好的條件,比如說從巴西遠道而來的美洲斑潛蠅,1993年首次在海南出現,1994年在云南和浙江就有報道了,1996年在內蒙古發現,到2003年就遍布我們國家的大陸地區。

      當“外來的和尚好念經”的現象出現在了大自然中,就會給原本的生態系統造成很大的震動。許多本土的動植物無法和外來物種競爭,數量銳減。這種情況在我國也同樣存在。比如說我們以前統計過,像紫莖澤蘭、豚草、稻水象甲、美洲斑潛蠅、松材線蟲、美國白蛾等13種外來入侵物種每年給我們國家造成的損失就達570多億元。

      除了經濟損失,更嚴重的損失在于,迅速蔓延的外來物種極大地擠占了本土物種的生存空間,使我國原本的生物多樣性受到威脅。

      這些外來入侵物種,入侵我們國家以后嚴重威脅我們國家的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不可逆轉,造成的生態損失難以估量

      根據《生物多樣性公約》和其它帶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公約規定,簽約國有責任和義務加強生物入侵的研究,在防御他國有害生物入侵到本國的同時,也應主動防止本國的有害生物傳入到他國,針對我國的情況,該采取怎樣的措施?有怎樣的科技手段可以對付它們呢?

      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副所長陳萬權表示,防御外來入侵生物本身就有很大難度,技術方面很大程度上需要提前下手準備。

      陳萬權:外來入侵生物有一個最大特點就是不確定性,跨越國界不需要身份證、也不要護照,它的不確定性就給它的防控帶來困難,不知道什么時候進來,不知道什么東西進來,這樣就要求加強監測預警能力,第二點就要做一些應急撲滅和可持續控制的超前研究,一旦進來不管是應急撲滅,還是診斷、識別、監測、預警都完成,在往往進來以后是措手不及。

      郭建英博士目前關注的是轉基因昆蟲,這種技術的作用很簡單,那就是讓害蟲“不孕不育”,而這種技術的研究首先就用在了入侵物種上。

      郭建英:有一種方法叫遺傳控制,改變或轉移這種害蟲的遺傳物質,降低它的繁殖能力,釋放的不育雄蟲,在與田間的野生雌蟲進行交配,將有毒的基因傳給子代,導致后代中的雌蟲全部死亡,能夠有效降低后代的種群密度。個技術已經開始在各個國家受到重視,我們課題組目前主要是針對兩個重要的入侵對象,桔小實蠅和蘋果蠹蛾,希望能夠構建我們自己的轉基因昆蟲的品系。

    相關文章

    海洋熱浪對魚類生物量到底有影響嗎?

    美國科學家研究顯示,海洋熱浪對底棲魚生物量的影響有限。雖然某些情況下,短期熱事件之后確實會出現生物量減少,但這不是規律而是例外。這種變數出現的原因令人好奇。氣候變化被認為與極端溫度事件有關,這類事件對......

    大氣所在植物個體資源競爭與群體結構特性分析研究中獲進展

    生態系統是復雜的動態平衡系統。一方面,植物個體一直處在生長變化中,個體間差異巨大,且鄰近個體間具有復雜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現為資源競爭);另一方面,由大量個體組成的植物群落一般具有穩定的結構特征(如林冠......

    首個全國生態日,首都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院在北京林大揭牌

    8月15日,迎接首個全國生態日,北京林業大學舉辦“生態文明建設北林在行動”主題活動。活動中,首都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院正式揭牌。澎湃新聞從北京林業大學了解到,首都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院以北京林業大學為主體......

    中國科學院清原森林站“智慧”守護“地球之肺”

    被譽為“地球之肺”的森林,作為陸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具有全球重要意義和深遠影響的“碳庫”資源。在全球氣候變化和“雙碳”(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背景下,如何利用先進科技手段守護好、利用好森林資源,......

    中國碳衛星可觀測全球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及凈碳通量

    過去十年,全球大氣二氧化碳濃度以平均每年6‰增速持續升高,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未得到有效控制。這是中國科學院昨天在京發布的《全球人為源碳排放與陸地生態系統碳收支遙感評估科學報告》(簡稱《全球碳排放與碳收支......

    草地退化導致的長江源區水土流失問題存在區域差異

    2023年江源綜合科考隊員25日向記者介紹,他們開展的一項模擬試驗發現:草地退化土壤裸露將導致長江源區水土流失風險大幅增加,并呈現明顯區域差異。相關研究成果將為長江源區水土流失差異化治理提供科技支撐。......

    深海采礦影響海洋生態環境,該如何治理?

    上周,由于國際海底管理局(ISA)未能達成協議,導致國際水域海底采礦環境法規(以下簡稱環境法規)最終。觀察人士對此表示擔憂:針對電動汽車行業所需金屬的采礦作業,可能會在不受監管的情況下展開。研究人員也......

    貴州全面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

    山高林密、云霧繚繞,方圓775平方公里的貴州梵凈山世界自然遺產地區域,是瀕危物種黔金絲猴的棲息地。今年以來,梵凈山下的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松桃苗族自治縣和江口縣,補栽補育供黔金絲猴棲息和食用的植物,......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會見聯合國常務副秘書長阿明娜

    6月29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在京會見聯合國常務副秘書長阿明娜·穆罕默德。雙方圍繞推動落實“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環境目標和應對氣候變化等議題進行深入交流。黃潤......

    長江禁捕,保護水生生物多樣性

    市場監管總局“長江禁捕打非斷鏈”專項行動成果展于6月27日在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啟動。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甘霖出席活動。本次成果展旨在系統總結全國市場監管部門“長江禁捕打非斷鏈”專項行動三年開展情況,......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