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由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承擔的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項目“生物質氣化合成與發電關鍵技術研究及示范”通過驗收。
廣州能源所針對二甲醚合成所需生物質氣品質要求,開發出混流式固定床氣化爐和流化床復合氣化爐,重點研究了生物質氣化-重整凈化-合成氣脫碳-催化合成-吸收-精餾提純-尾氣發電各單元間的匹配及系統優化;建成年產1000噸二甲醚及尾氣發電示范工程,實現系統連續穩定運行;生物質復合氣化效率達到80%以上,富氧水蒸氣氣化所得合成氣H2/CO≥1,合成過程CO單程轉化率達到70%以上,二甲醚選擇性90%以上,尾氣采用內燃機發電,系統生物質能利用總效率大于38%。
目前,項目所開發的混流式固定床氣化技術和流化床復合氣化技術已經開展了推廣應用,已建立1.5t/h固定床氣化爐每年代替2000噸重油的示范工程和2×5t/h流化床氣化爐每年代替1.7萬噸重油的工程項目。
二甲醚合成系統裝置
固定床氣化爐裝置
約85%,這是目前主流多晶硅制備技術路線——采用GCL西門子法(改良西門子法)制備棒狀硅的市場占有率。但在去年,多晶硅的另一條制備技術路線——采用硅烷流化床法生產FBR顆粒硅,呈現出強勁增長勢頭。其中......
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王晨光與比利時魯汶大學教授BertF.Sels合作,在生物質全組分高值化利用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以長文的形式在線發表于《ACS-催化》。溫和氧化是一項具有應用......
近日,復旦大學趙東元院士/李曉民教授團隊在新型多孔材料構建仿生邏輯門方面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乳液定向誘導雙球狀非對稱介孔納米粒子用于生物質邏輯門”(Emulsion-OrientedAssemb......
預處理是實現以木質纖維素類生物質為原料、制備燃料和化學品生物煉制過程的基礎,決定了煉制的方向和效率。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生物質能生化轉化研究室研究員莊新姝團隊在溫和有機預處理生物質研究方面取......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有機催化研究組(DNL0601)石松副研究員與美國特拉華大學DionVlachos教授等合作,在糠醛等生物質催化選擇性調控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在生物質催化轉化反應中,生物......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峰、副研究員羅能超團隊與的里雅斯特大學教授PaoloFornasiero團隊合作,在光催化生物質制氫方面取得新進展。團隊提出一種“C-C鍵優先”的策略,利用T......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峰、副研究員羅能超團隊與的里雅斯特大學教授PaoloFornasiero團隊合作,在光催化生物質制氫方面取得新進展。團隊提出一種“C-C鍵優先”的策略,利用T......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催化反應化學研究組(501組)展恩勝副研究員、申文杰研究員等與中科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徐君研究員、鄧風研究員等合作,在絲光沸石(MOR)催化二甲醚......
9月4日,由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新疆宜化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和中科合肥煤氣化技術有限公司聯合完成的“常壓富氧循環流化床高堿煤氣化制合成氣技術”成果鑒定會在北京召開。該成果鑒定會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
視覺中國供圖采用生物質制備活性炭,原料成本低,椰殼、核桃殼、松子殼等果殼以及秸稈、木屑、污泥、廢棄蔬菜等廢棄物都可以用作原料,但對這些原料的預處理活化過程的能耗過高,制約了生物質生產活性炭的產業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