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2-04-22 13:47 原文鏈接: 江豚密集死亡調查:岳陽申請保護區12年沒批

    4月18日,湖南岳陽市,江豚保護協會的志愿者何大明(右)和江克明(左)在洞庭湖上巡邏,身后是一艘采砂船。協會的11名志愿者每天巡邏三次,每次三到四人參與。

      洞庭湖江豚密集死亡調查:民間與官方保護“急緩”錯位凸顯保護之困

      岳陽申請江豚保護區12年沒批

      湖南省畜牧水產局昨天發布消息稱,洞庭湖水域發生江豚連續死亡原因已部分查明,一頭江豚據推測可能被螺旋槳擊中致死,另一頭死因暫時無法確定。此外,經核實死亡江豚數量為6頭(4月9日至15日),而之前岳陽市江豚保護協會發布的3月以來的死亡數字為12頭。

      “在岳陽二十多年,沒有看到(江豚)這么密集的死亡。”岳陽市江豚保護協會會長徐亞平說,洞庭湖2008年有200多頭江豚,今年只剩下了80多頭。

      在漁民眼中,江豚有靈性,好似洞庭湖的“湖神”。一旦江豚在水中來回跳躍,就意味著當天湖上會有大風,漁民據此安排自己的打魚活動,“大腦和人的一樣(發達)”,岳陽市鹿角鎮漁民羅一平這樣說。

      這一次江豚連續死亡事件,讓人惋惜的同時,也再次讓人們關注洞庭湖的生態問題。中科院水生所一位專家稱,因東洞庭湖與長江接合口附近航運、采砂頻繁,阻斷了江豚游走的通道,使得洞庭湖江豚成為了孤立的種群,這意味著江豚走向滅絕越來越快,極有可能成為下一個滅絕的豚類。

      據悉,湖南下一步將選擇生態狀況良好、適宜江豚生存的洞庭湖特定區域,探索江豚遷地保護措施。但現實問題是,岳陽已經申報了12年的江豚保護區仍遲遲未獲批。

      民間之急

      三個多月負債100多萬

      湖南岳陽市江豚保護協會會長徐亞平曾說,如果江豚沒保護下來就自沉洞庭湖,與江豚共滅亡,“人類已對不起白鰭豚,不能再對不起江豚了。”早在2007年,白鰭豚就被宣布已經功能性滅絕。此次江豚密集死亡事件發生后,徐亞平更加悲壯,“(與江豚)十年共存亡,現在都等不到十年了。”

      徐亞平關注到江豚的銳減,是在去年8月。供職于世界自然基金會長沙辦公室的韋寶玉輾轉聯系到他,并告訴了他江豚銳減的情況。

      徐亞平開始進行實地調查,最后寫成一篇稿件發在《湖南日報》上。這篇名為《洞庭江豚,你在哪里?》的文章,講述了他與漁民何大明一起在洞庭湖中尋找江豚未果,卻看到種種威脅江豚生存的狀況,如圍網、“迷魂陣”、壕壩、電打魚及大肆捕撈食物鏈底層生物螺螄的現象。

      比起徐亞平,洞庭湖漁民何大明更早開始關注江豚。何大明祖祖輩輩都是洞庭湖上的漁民,看著漁業資源越來越少,想成立一個協會進行保護,但并不順利。即便如此,他仍然于去年4月起自發組織漁民在湖上進行巡邏,“我們沒有執法權,只能對非法捕撈者進行勸導,或者打電話給漁政(部門)、媒體。”

      為免別人指責,何大明等巡邏漁民還賣掉他們的漁具及部分漁船,只剩下三艘漁船供巡邏之用。而巡邏的費用,則是由這些漁民自掏腰包。何大明說,去年巡邏就花費了5萬元。

      而徐亞平在實地探訪多次后,向環保、漁政等相關部門提出建議,因覺得官方行動很遲緩,他便于今年1月8日成立了岳陽市江豚保護協會。協會的三大目標是:盡快讓江豚升格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助推政府盡快建立東洞庭湖江豚保護區、探索實施江豚遷地岳陽南湖保護。

      該協會提供給記者的一份材料稱,從成立至今,盡管沒有獲得社會一分錢資助,但已完成投資達104萬多元(負債)。“都是自己出錢,政府沒有撥款,也沒從企業收到一分錢。”協會志愿者徐典波告訴早報記者,并反復強調,這100多萬元還是徐亞平依靠自己的人脈,人家“買面子”給的折扣價,且債主也沒有過急地催債。

      徐亞平說自己是農村出身,保護江豚事情上有老家的習慣,“先借錢、借磚、借瓦、借木頭,先把房子建起來再說。”

      官方之緩

      保護區申請12年未獲批

      岳陽民間保護江豚力量在積極行動,但相關部門卻被質疑不夠積極且行動遲緩,最被人詬病的是江豚保護區遲遲未能建立。

      今年2月14日,徐亞平在《湖南日報》發表文章《湖南岳陽市建了7年的“江豚保護區”還在紙上》。文章稱,早在2001年,國家農業部就制訂了《長江豚類保護行動計劃》。目前,長江中下游已有湖北、江西、安徽、江蘇等省建立了6個江豚自然保護區。2005年,農業部撥專款350萬元給岳陽,籌建“岳陽東洞庭湖長江江豚市級自然保護區”。

      但被岳陽市畜牧水產局沾沾自喜、津津樂道了整整7年的所謂市級“岳陽東洞庭湖江豚自然保護區”,只是停留在紙上,因為一無保護區域圖,二無招牌,三無界碑,四無標志,五無標本。不過4月18、19日,早報記者在岳陽市進行采訪時,發現北門渡口漁港碼頭和岳陽縣鹿角鎮鹿角碼頭分別有一塊“岳陽東洞庭湖江豚自然保護區”的界碑。另據漁民介紹,在城陵磯還有一塊界碑。漁民稱,界碑是今年2月才豎立起來。而界碑上也寫著 “二零一二年二月立”。

      據漁民介紹,在建立界碑的同時,在鹿角碼頭還建立了“岳陽東洞庭湖江豚自然保護區鹿角觀測站”,市漁政管理局提供了擔架、消毒酒精、藥棉等,供給漁民及志愿者救助江豚,但并沒有安排專人負責,也沒有配備專門的場地和船只。

      記者透過“岳陽東洞庭湖江豚自然保護區鹿角觀測站”房間的玻璃看到,屋內墻上掛著一個紅色大包,房間內部則放置著床鋪、鍋碗瓢盆及各種雜物。據漁民羅一平介紹,紅色大包里是擔架,而這個房間是碼頭人員自用,只不過把救助江豚的東西放在里面而已。

      “岳陽東洞庭湖江豚自然保護區”為何一直未建成?岳陽市漁政管理站書記盧益衛告訴早報記者,岳陽市在1996年就曾下文建設保護區,但市一級的保護區建設必須得到省里審批通過。岳陽市相關部門從2000年開始申報,但因為國務院規定成立保護區,不能與其他保護區區域重疊,而整個洞庭湖已經是國家濕地保護區,因此湖南省一直沒有批準,“目前項目還在爭取,在報批過程中。”

      岳陽市為建立“岳陽東洞庭湖江豚自然保護區”多次跑到北京爭取農業部支持,最終農業部撥款350萬元籌建經費。對于尚未審批下來就豎立各種界碑是否合適,盧益衛說,這說明岳陽市漁政部門意識超前,“國家撥了一點錢,就把這些搞起來。”盧益衛表示,農業部撥款先后用于辦公樓和觀測站建設,以及車輛及快艇的購置等。

      盧益衛還領著記者去看了北門渡口漁港碼頭的“岳陽東洞庭湖江豚自然保護區東風湖觀測站”。這個觀測站早在2006年就建成,比起鹿角的觀測站來說更專業,有自己專門的場地。記者在房間里看到,一個柜子里放著一些消毒藥品及藥棉,墻角堆著幾副擔架,但房間里落灰很多,看來很久沒人進來過。

      岳陽市湖濱大道旁的一棟辦公樓掛著“岳陽市水生野生動物保護中心”和“岳陽市漁政管理站”兩塊牌子。盧益衛說,因為保護區未批下來,所以沒有機構、編制和經費,保護區和漁政管理站現在算是兩塊牌子、一套人馬。

      盧益衛承認,雖然保護區沒批下來,但一直在做江豚保護工作,包括治理污染、打擊非法捕撈,及時救助擱淺、受傷的江豚,同時還向廣大漁民宣講江豚的重要性,只是保護人員和漁政人員是同一批人馬。

      保護之困

      遷地保護成唯一選擇

      雖然步調不一致,但談到威脅江豚生存的原因,民間協會、官方及中科院水生所專家卻達成了一致。

      一是航運及采砂船只的影響。螺旋槳產生的噪音會影響到江豚的聲吶系統,使江豚失去方向感,極易被絞入螺旋槳。據盧益衛估計,洞庭湖上的固定采砂船有60-80只,航運船只有六七百只。

      二是非法捕撈的影響。一方面通過影響江豚的食物鏈,間接影響江豚;另一方面,一些惡劣的捕魚方式還會直接傷害江豚,如漁民捕魚時候建的矮圍,可能導致進入的江豚被困死。

      盧益衛還表示,洞庭湖水體面積縮小了,這就導致江豚的生存環境會被壓縮。此外,一些企業排出的污染水體,以及滅螺藥、蘆葦殺蟲藥等流入洞庭湖中,都會嚴重威脅江豚的生存。

      盧益衛直言,保護江豚需要多部門聯動才能解決,不是僅漁政部門一家就能夠解決。

      4月17日,岳陽市長盛榮華就近期江豚死亡事件召開緊急會議,他在會上強調了江豚保護的復雜性,稱這需要法律授權、行政許可,要有經費技術力量等支持,非法捕撈、采砂的治理“有相當大的難度”,且有些問題積重難返,如企業排污雖經省政府 大力治理仍“有所反彈”。

      中科院水生所副研究員王克雄坦言,雖然就地保護沒法放棄,但難度很大,遷地保護就成了唯一的選擇,而且湖北石首天鵝洲已經提供了一個現實的成功樣本。

      湖南省畜牧水產局昨天在發布江豚死亡原因的同時稱,下一步將組織開展江豚保護科學研究,選擇生態狀況良好、適宜江豚生存的洞庭湖特定區域,實施江豚遷地保護工程。

      盧益衛向早報記者介紹,岳陽從去年就開始了將江豚遷到岳陽市南湖的動作。南湖是一條狹長的水域,西端只有一個很小的口子與洞庭湖相連。在南湖里,航運、采砂等情況比較輕微,而魚類也得到了更好的保護,出租車司機告訴記者,南湖里的魚都不允許用飼料喂養。但遷地保護難度同樣不小,盧益衛說,江豚有野性,在一個環境下生活慣了,突然搬離,讓其適應新環境,需要創造各種條件。

      盧益衛說,岳陽市政府已經向中科院水生所豚類研究專家王丁發出邀請函,請他來調研江豚遷地南湖的可行性。而岳陽市政府還表示將盡快研究落實有關專門江豚保護機構。

    相關文章

    底泥板結對洞庭湖區的沉水植物有何影響?

    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加劇(如大壩建設)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湖泊固有的水文節律,使湖泊成為世界上最受威脅的生態系統之一。沉水植物作為湖泊中主要的初級生產者,對維持湖泊生態系統的穩定起重要調節作用。2010年......

    2024年“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先進典型名單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生態環境廳(局)、社會工作部,有關單位:為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貫徹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部署,推動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

    上海海洋大學團隊用自研設備獲取長江江豚音頻

    長江口江豚聲音頻譜圖。本文圖均為上海海洋大學供圖(除署名外)“嘀嗒、嘀嗒、嘀嗒......”江豚的聲音原是超出人耳聽覺范圍的,但近日,經過我國科研人員的特殊捕捉和分析,得到了一段特別的音頻。“2024......

    洞庭湖洪泛濕地的甲烷排放及洪水影響研究取得進展

    大氣中甲烷濃度的增加是重要的環境問題之一,洪泛濕地是甲烷排放的熱點地區,但洪水對甲烷排放的影響缺乏應有的重視。基于此,為探究洞庭湖洪泛濕地的甲烷排放特征和水文環境影響,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以......

    小程序上認養江豚,讓“微笑萌寵”離生活更近

    近日,第三屆“全民愛豚月”啟動儀式暨“數字江豚”成果展在武漢舉行。“全民愛豚月”由武漢白鱀豚保護基金會和中國科學院水生所于2021年6月聯合發起,以每年野外長江江豚繁殖活動最為活躍的6月為期,保護長江......

    印太江豚種內高度分化研究獲進展

    江豚為鼠海豚科下的一個屬即“江豚屬”,廣泛分布于印度洋、西太平洋沿海以及中國長江中下游淡水流域。目前,研究認為江豚包含兩個種,即窄脊江豚(包括長江江豚亞種和東亞江豚亞種)和印太江豚(“寬脊江豚”)。長......

    長江干流發現99對母子江豚

    近日,農業農村部發布了2022年全流域長江江豚考察的成果,我國國家一級保護的珍稀瀕危野生動物,被譽為“微笑天使”的長江江豚數量為1249頭,相比2017年增長了20%多,首次實現了歷史性增長。在此次科......

    農業農村部:長江江豚數量有所回升

     農業農村部28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中國漁政亮劍2022”系列專項執法行動和長江十年禁漁階段性成效有關情況。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主任馬毅在會上通報長江十年禁漁取得的階段性......

    鄱陽湖長江江豚第五次遷地保護開始實施

    2月13日至15日,江西在鄱陽湖實施長江江豚遷地保護行動,成功將兩頭長江江豚從鄱陽湖松門山水域安全捕撈,遷至湖口南北港暫養基地。此次長江江豚遷地保護行動,是對鄱陽湖長江江豚的第五次外遷,計劃安全捕撈8......

    持續降雨致洞庭湖水面擴大約三分之一

    受近期湖南省持續降雨影響,湘資沅澧“四水”來水增加,洞庭湖水位呈上漲趨勢。記者2月13日從湖南省水利廳獲悉,截至當日8時,洞庭湖城陵磯水位達20.52米,較2月1日8時的19.13米上漲1.39米。來......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