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加側重基礎、更加側重前沿、更加側重人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堅持的方向,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下簡稱“科大”)的定位不謀而合。
“十一五”期間,科大共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000余項,平均資助率穩居全國高校前茅。
“在科學基金的資助下,科大在前沿、高技術領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創成果,培養了一批創新型人才、高水平研究團隊,更重要的是,在基金文化的影響下,科大始終保持著自由探索、敢于創新的學術氛圍。可以說,科大的發展與科學基金的支持密不可分。”科大副校長朱長飛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曾擔任過多年科技處處長,他見證了科大與科學基金共同成長的歷程。
這是一所流著創新血脈的學校。
“科大的成立本身就是體制機制的創新,”朱長飛說,“她依托中國科學院,當年為‘兩彈一星’工程培養創新型人才而成立。”
建校以來,科大緊緊圍繞國家急需的新興科技領域設置系科專業,創造性地把理科與工科即前沿科學與高新技術相結合,注重基礎課教學,并始終將培養創新型人才作為首要目標。
“著名科學家親自為本科生上課,如華羅庚、郭永懷、錢學森等分別擔任過數學系、化學物理系和力學系的系主任。”朱長飛說,
創辦國內首個少年班、創辦新中國第一個研究生院、率先開設教改試點班、率先開放辦學……“我們堅持實施大學生研究計劃,鼓勵本科生參加科研活動,高起點,寬口徑培養新興、邊緣、交叉學科的尖端科技人才,形成了教學與研究相結合的優良傳統。”朱長飛說。
在教學相長的過程中,科學基金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學校800多名從事科研的教師中,絕大多數都承擔過科學基金項目。”在朱長飛看來,科學基金,尤其青年基金,是許多剛剛踏上科研道路的年青人的“第一桶金”。
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諾貝爾獎獲得者出成果的平均年齡約在41歲左右。“年富力強的中青年時期最容易出重大創新成果,所以,我們要幫助年青人盡快確定研究方向,讓其盡早自主開始研究。”朱長飛說。
朱長飛說,上世紀90年代初,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設立不久,科大就相應在校內設立了青年基金。“剛開始科研經費緊張的時候,青年基金只有幾千元,雖然數目不多,但對很多年青人來說意義重大。”
近年來,科大青年基金的資助額增加到2年20萬,每年資助人數也由幾十個增加到上百個。據介紹,科大先于2006年更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青年科學基金管理辦法》,后又在2009年制定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管理辦法》中設立“學校青年創新基金”,用于資助40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和具有科研潛質的在校學生開展具有原始創新思想的研究項目。
有意思的是,在學校內部的資助項目中,論文、成果均不是硬性考核指標,“唯一的要求就是要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朱長飛說。
他坦言,重視基金項目,并非單純將項目數作為考核的硬性指標,而是希望在申請基金的過程中,科研人員能不斷凝練學術方向,了解學科狀況及前沿進展。在這里,科學基金成為衡量學術水平的一個重要度量衡。
數據顯示,近三年來,科大40歲以下的國家科學基金項目負責人已占一半以上,特別是2011年,該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批準率高達51.12%,位居全國主要高校第一。
“在基金文化的影響下,科大始終緊盯前沿、探索高端,形成了很好的自由探索、學術優先的氛圍。”朱長飛說,正因此,科大成為我國科學家的搖籃,并誕生了國內國際矚目的成果。
廣為人知的是,近年來,科大培養出潘建偉、陳仙輝、杜江峰、俞書宏等一批頂尖科技創新人才,在量子信息、鐵基超導、量子計算、仿生納米材料等領域取得一系列高水平原創性成果。“十一五”期間,共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4次,并連續5年6次入選由兩院院士評選的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5次入選中國基礎科學研究十大新聞。
另一組數據同樣說明其不凡的成績。今年12月2日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公布的“2010年度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顯示,科大2001—2010年發表的SCI收錄論文篇均被引10.84次,這一數值在公布的累計被引用篇數最多的前20所高校中排第1位。其中,陳仙輝的一篇文章以740次的被引次數成為我國物理學科近十年累計被引次數最高的論文。
如今世界科技的角逐,再不能僅靠單兵作戰取勝。“近幾年,我們鼓勵年輕人就某個大科學問題形成團隊,為基金委的創新研究群體打基礎。”朱長飛說。為此,科大設立了創新團隊培育基金,圍繞多學科交叉的前沿課題,形成了一批由優秀青年學術骨干組成的創新群體,既充實和發展了原有優勢學科,又促進了可望在一定時間內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前沿學科領域和研究方向的形成。該校還于2006年設立了重大項目啟動基金,用以鼓勵教師積極申報國家各類重大科研項目。
以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籌)為例,自創建以來,實驗室以NBIC(納米—生物—信息—認知)交叉集成的長期目標為牽引,不斷推動多學科的交叉創新,匯聚了一大批杰出人才與團隊。據了解,該實驗室目前有6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26位研究人員先后獲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而截至目前,該校共有68位教師獲國家杰出青年基金資助,名列全國高校前茅;共有10個基金委創新群體,居全國高校第三。
“26年來,科學基金制度不斷完善,已形成相對完整的人才資助體系,我們希望基金委能堅持基金的文化和理念,不斷加大對人才和基礎研究的支持力度,培養創新型人才,推動我國基礎研究的進步。”最后,朱長飛由衷表示。
1月1日,新修訂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科研不端行為調查處理辦法》(以下簡稱《調查處理辦法》)正式實施。《調查處理辦法》是自然科學基金委對科研不端行為進行調查處理所依據的重要規章制度,最早于2005年......
自然科學基金委按照科學基金系統性改革總體部署,以構建理念先進、制度規范、公正高效的新時代科學基金體系為目標,在2023年推出以下改革舉措。一、持續開展分類評審重點項目、面上項目和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繼續開......
各博士后設站單位:根據《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資助規定》,經專家評審,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第72批面上資助擬對3651名博士后研究人員予以資助(軍隊、國防科工等系統擬資助人員名單不含,另行組織公示),現對名......
2022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集中接收期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自然科學基金委)共接收項目申請294396項,經初審和復審后共受理292829項。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條例》、國家自然......
關于公布2023年度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形式審查結果的通告截至2022年8月30日17時,廣東省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省基金委)在2023年度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集中申報期間共收到55......
2022年7月9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自然科學基金委)管理科學部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召開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評審會議。自然科學基金委黨組成員、副主任侯增謙院士,監督委員會蘇先樾教......
2022年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工程與材料科學部專業評審組名單(匯總)(按姓氏拼音排序)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相關規定,現公布2022年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工程與材料科學部專業評審組名單(匯總)(按......
各有關博士后研究人員:根據《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資助規定》,經專家評審,遴選出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第71批面上資助3882名擬資助人員(附件),現予以公示(部分擬資助人員由相關單位和部門另行組織內部公示)......
在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的“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主任李靜海對外公布這樣一組數字:2012至2021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共受理項目申請約201萬項,資助約43萬項,覆蓋自然科......
日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網站公示了醫學科學部2021年原創探索計劃項目擬資助結果,其中包括第二批專家推薦類項目3項、指南引導類項目64項,總資助金額超過1億元。具體名單如下:▎2021年醫學科學部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