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2-04-25 09:14 原文鏈接: 衛星系統將加速地震預警

    地震波的痕跡記錄了地震的震級——衛星能夠更快、更精確地得出這些數據。 

    日前,美國宇航局(NASA)和一個名為“READI網絡”的大學聯盟開始測試一個基于全球定位系統(GPS)衛星數據的地震警報系統。據《自然》雜志網站報道,相關科學家指出,該系統能夠幫助日本政府將發布精確地震預警的時間比2011年3月日本大地震和海嘯時發布警報信息的時間縮短10倍。

      目前,該系統正在被美國西北太平洋大地測量陣列(Pacific Northwest Geodetic Array)測試使用:數以百計的GPS接收器沿著加利福尼亞州北部到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之間的北美海岸放置。傳感器會提供附近或離岸區域地震斷層導致的地層移動的實時測量結果。

      上周,中央華盛頓大學地質測量師Tim Melbourne和一批科學家參加了在圣地亞哥舉行的美國地震學會的一個會議,會上Melbourne指出,卡斯卡底古陸俯沖帶是關注的重點,這可能是一個9級地震斷層。

      上世紀80年代末期,GPS接收器就被用于研究板塊構造學,并且在本世紀早期得到升級,升級后的GPS能夠給地質測量師提供更加精確的數據,以作為傳統地震臺陣的補充。

      新的地震警報系統安裝后,當地震波從危險的斷層地區朝人口居住區移動時會首先撞擊傳感器,并引發預警信息。這將給政府相關人員幾秒鐘的時間接收沖擊波警報信號,并幫助他們找到震中的位置。

      “數據在十分之一秒內就能夠傳到實驗室,”Melbourne說,“這樣,我們能在半秒鐘內很好地估算出確切位置。”

      對于地震預測的精確度來說,傳統的地震檢波器也能提供相似的信息。例如,4月13日,一個震級約為3.5的小地震發生在美國Aromas附近。“我在伯克利的臺式電腦上也收到了25秒鐘的警報。”加利福尼亞大學地震學實驗室主任Richard Allen說。

      但是,地震檢波器也有局限性。“它們能夠成功辨別出2、3、4、6級地震,”Melbourne說,“但是,卻很難區分出8~9級地震。”有部分原因是,在大地震中地面晃動比較久,但是程度區別可能不是非常顯著。

      GPS就不會遇到相關問題,因為它能夠直接測量地層的移動情況。“如果地面突然傾斜幾米,這毫無疑問是發生了一起重大地震。”美國地質調查局地震學家Susan Hough說。

      并且,Melbourne和Allen利用日本地震為例證進行了研究。2011年3月,日本官員利用地震檢波器數據在探知到有重大事件發生的8秒鐘內發布了地震警報。“但是,當時他們認為地震只有7.1級。”Allen提到。在2分鐘之后,他們將估計震級調整至8.1級,但是,20分鐘后,才最終得到確切結果——9級。

      另外,地震引起的海嘯在震后的30分鐘內就襲擊了日本沿岸地區,由于日本政府低估了地震的級數以及海浪的大小,因此日本公眾沒有作好充分的準備,以抵御海嘯的侵襲。

      而Melbourne使用自己的方法計算來自GPS的關于日本地震的即時數據,在2分鐘內就得出精確的地震級別。這很難說是否能夠拯救更多的生命,“但是,我相信如果他們(日本政府)能在2分鐘之內了解震級,一切將會變得不同。”Melbourne說。美國西北大學地球物理學家Seth Stein補充道,如果日本警報系統能更好地運作,將會挽救很多人的生命。“由于對地震級數估計不夠,很多人沒有疏散或是疏散的距離不夠。”他說。

      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認為GPS是一個好的預警系統,其中主要反對意見集中在一個小故障就可能導致GPS發出錯誤的地震警報。

    相關文章

    我國首款柔性太陽翼衛星銀河航天靈犀03星成功發射升空

    2023年7月23日10時50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銀河航天靈犀03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該衛星由銀河航天公司自主研制,衛星配置了數......

    2030年,300顆星組網運行——解碼超低軌通遙一體衛星星座

    低軌星座建設是國家戰略科技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促進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隨著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衛星通信、導航、遙感等功能的需求不斷增加。低軌星座建設可以提供更加精準、實時、高效的服務,滿......

    中歐合作“微笑”衛星轉入正樣研制計劃于2025年發射

    從中國科學院獲悉,北京時間2023年7月13日,太陽風-磁層相互作用全景成像衛星(SMILE,簡稱“微笑衛星”)中歐評審委員會主席正式簽署SMILE任務轉正樣設計評審報告,標志著該任務完成初樣階段全部......

    我國成功發射衛星互聯網技術試驗衛星

    7月9日晚間,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制的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攜手遠征一號S上面級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將衛星互聯網技術試驗衛星精準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

    又一顆衛星成功發射!主要用于對地觀測技術試驗

    北京時間2023年6月20日11時18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六號運載火箭,成功將試驗二十五號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該衛星主要用于開展新型對地觀測技術試驗......

    Astranis成功測試了其用于互聯網連接的低成本衛星技術

    Astranis是一家規模相對較小的太空公司,總部設在加州舊金山,其使命是為服務不足的地區帶來適當的互聯網連接。第一顆Astranis衛星現在已經進入太空,并且該技術正在按預期運行,因此該公司正在計劃......

    我國海洋衛星地面系統奠基人劉建強突發疾病去世

    記者從劉建強同志治喪委員會方面獲悉,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自然資源部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劉建強同志在工作會議現場突發疾病,送醫搶救無效,于2023年5月25日3時42分在北京去世,享年59......

    大連理工大學:發一顆衛星,蹚一條“路”

    近半年來,幾乎每隔幾天,大連理工大學(以下簡稱大工)航空航天學院教授于曉洲就要跑一趟北京。5月10日,由該校航空航天學院微納衛星與電推進團隊研制的大連1號-連理衛星(以下簡稱大連1號)搭載天舟六號貨運......

    探日衛星“夸父一號”向國內外試開放觀測數據

    新華社南京4月12日電(記者王玨玢)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我國首顆綜合性太陽探測衛星“夸父一號”準實時觀測數據12日起向國內外試開放。此次數據試開放的范圍,包括自4月1日起的太陽硬X射線成......

    高光譜觀測衛星可見短波紅外高光譜相機在軌情況良好

    2023年4月4日,生態環境部在北京舉行高光譜觀測衛星在軌投入使用儀式。上海技物所研制的可見短波紅外高光譜相機(AHSI)經過在軌測試交付用戶投入業務應用。 AHSI是2021年發射的高光譜......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