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中科院組織有關專家對昆明植物研究所李德銖研究員主持的中國科學院大科學裝置開放研究項目“依托種質資源庫的植物DNA條形碼研究”的進展進行了評議。該項目從2009年開始運行,目前已取得下列階段性成果。
通過項目的實施,聯合了來自全國22個科研院所和高校的60余人的植物分類學研究集體,并依托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的研究力量,完成了中國維管屬植物62目、273科、1217屬、5131種、17847個體,近60000個DNA條形碼的獲取與分析。項目已發表論文60余篇,其中在PNAS、Plos One、Genome、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Journal of Plant Research、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Taxon、Planta Medica等國際刊物50多篇;國內核心期刊10篇;在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上組織出版“Plant DNA barcoding in China”專輯,有力地提升了我國在植物DNA條形碼研究的國際影響力。
項目組通過對主要來自中國的種子植物75科141屬1757種共約6286個樣本的4個DNA候選條形碼片段(rbcL, matK, trnH-psbA和ITS)引物通用性、序列質量和物種分辯率等的綜合分析,建議將ITS作為種子植物的核心條碼,同時強調了利用多個樣本取樣和不同遺傳方式的DNA片段開展植物DNA條形碼研究的重要性。研究結果以“中國植物條形碼研究團隊(China Plant BOL Group)”的集體署名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同期的評論性文章認為,該項工作將DNA序列數據納入植物物種水平分類和鑒定常規應用邁出了重要一步。項目組還分別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新開發2對matK條碼的通用引物。此外,開發并篩選出20余對適合蘭花常見品種的SSR分子標記;測定了8種山茶屬植物的葉綠體全基因組序列,為基于葉綠體全基因組信息鑒定茶組植物奠定了基礎。
對保存在種質資源庫的野生種子利用DNA條形碼進行鑒定,通過對87屬274種的條碼數據的比較分析,發現了77種可能鑒定錯誤的樣品,為種質資源庫種子樣品的準確鑒定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利用DNA條形碼技術,服務于司法、醫院、藥廠和大學等的相關部門提供的樣品的準確鑒定,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在物理學和微型磁鐵的幫助下,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端粒DNA的新結構。端粒被視為長壽的關鍵,它們保護基因免受損害,但每次細胞分裂時都會變短一些。如果它們變得太短,細胞就會死亡。而今的新發現將有助于了解衰老......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侯廣進團隊利用固體核磁共振技術在金屬氧化物催化劑表面上金屬—氫(M-H)活性物種的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志》上。M-H是一類特殊的物種,已有......
前幾天我們報道過硬盤巨頭希捷開始進軍DNA存儲,其容量可達SSD硬盤的100萬倍,現中國科研人員也同樣在研究DNA存儲,天津大學的團隊已經成功將10幅敦煌壁畫保存在DNA中,保存時間長達2萬年。據天津......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化所)包信和院士、研究員潘秀蓮、副研究員焦峰團隊在合成氣催化轉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發現了合成氣轉化中分子篩動態限域作用,并揭示了其對產物選擇性的調控原理。相......
“新冠疫情早期,我們就研發出了核酸檢測試劑,可以確定誰被感染、誰需要隔離和治療。但遺憾的是,人類有很多種嚴重疾病,例如癌癥,目前為止還沒有出現像新冠核酸檢測這樣簡單的方法,甄別誰容易得或者要得癌癥。”......
DNA承載著細胞的遺傳信息,其穩定傳遞和精確復制對于生命體生存至關重要。病毒基因組的整合、DNA錯配或環境物理化學因子的影響,均會造成DNA損傷發生并導致基因組不穩定,進而誘發癌癥等疾病。因此,細胞進......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JHU)研究人員設計出由最小納米管組成的無泄漏管道,可自我組裝和自我修復,且可將自己連接到不同的生物結構,這是創建納米管網絡的重要一步,該網絡將來有望用于向人體中的靶細胞提供......
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分黨組書記、院長陳廣浩出講話。周琨攝聘書頒發現場。周琨攝參會人員合影。周琨攝9月5日,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廣州分會(以下簡稱青促會廣州分會)第四屆委員會換屆選舉會議采取“線上+線......
中國科學院云南天文臺撫仙湖太陽觀測與研究基地研究人員利用一米新真空太陽望遠鏡(NVST)并結合其他地面和空間望遠鏡的數據,針對太陽大氣中準周期快摸波列的產生過程以及運動學特征進行研究,進一步揭示了準周......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陸曉偉、研究員姜鵬、包信和院士團隊在高靈敏、低功耗人體紅外熱輻射探測器研制及其在非接觸人機交互系統中的應用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先進材料》上。人體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