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2-04-30 03:29 原文鏈接: 北京今年以來首現重污染天PM2.5超標逾1倍

      昨日,京城遭遇了一場嚴重的污染天。受沙塵影響,全天出現“重污染”,這也是今年以來的首次重污染天。和北京同為“重污染”天的重點城市還有天津和大連。

      所有區縣都達到“重污染”程度

      昨日截至12時,空氣質量級別達到V級,空氣污染指數為473,為“重污染”,這是今年以來首次出現重污染天,此次重污染天主要是受到沙塵天影響。

      市環保監測中心官方微博昨日連發四帖進行解釋。其凌晨1時發微博稱,“大部分子站可吸入顆粒物已連續數小時超過500微克/立方米,而此次外來浮塵天氣對我市空氣質量的影響預計還將持續”;上午8時,其繼續發布:此時全市大部分子站的可吸入顆粒物小時濃度依然超過500微克/立方米,北部個別子站的小時濃度也超過400微克/立方米。

      從截至12時的PM10數據看,全市所有區縣都達到了“重污染”程度,城區和南部地區更為嚴重,平谷、懷柔、密云、延慶等地稍微好一點,但同樣屬于“重污染”。

      中國氣象局解釋,此次浮塵天氣產生的原因是,4月27日沙塵在高空偏西氣流的控制下,將蒙古國和我國內蒙古的沙塵從高空輸送到遼寧東部和朝鮮西部后產生沉降;28日至29日早晨,沉降到大氣底層的沙塵又在經過低層偏東氣流的輸送下,經過渤海到達天津、北京,形成浮塵天氣。

      前三日京城連遭沙塵襲擊

      根據現行的舊版環境空氣質量標準,污染程度最高的是重污染,當可吸入顆粒物PM10的24小時濃度平均值在420微克/立方米至600微克/立方米時,即為“重污染”。北京上兩次重污染天是2011年的2月21日以及2010年的11月19日。

      市環保監測中心昨日下午3時解釋,此次重污染天的原因是“蒙古國南部和內蒙古中部的沙塵近幾日持續影響我市”。

      在昨日之前,京城已持續受到沙塵天的影響。從27日清晨開始,來自蒙古的沙塵開始影響京城,一時間,伴隨著四五級甚至更大的偏北風,北部和西部的部分監測子站可吸入顆粒物濃度先后達到了700微克/立方米。

      沙塵在28日依然沒有離開北京,當日凌晨5時,市區監測點的污染物濃度達到了400微克/立方米,當天下午因風向變化沙塵逐漸移出京城,開始影響東南部的天津。

      可到了28日傍晚,沙塵又開始回流,自東南向西北再次影響北京,這次影響一直持續到昨天。

      和PM10的“重污染”超標同時出現的,是昨日超高的PM2.5濃度值。昨天,車公莊站發布的PM2.5實時濃度始終超過標準,從前日晚8時開始就保持在200微克/立方米上下的濃度值,直到昨天下午后才開始下降。至截稿,其24小時均值為182微克/立方米,超過新版空氣質量標準的標準值(75微克/立方米)一倍多。

      追訪

      今日空氣質量“輕度污染”


      4月份北方地區一共出現6次沙塵天氣,相比去年偏多兩次

      前日,在中國氣象局的例行發布會上,中國氣象局方面表示,截至當日,4月份北方地區一共出現了6次沙塵天氣,比常年同期偏多0.9次,相比去年偏多兩次。

      北京市氣象臺預計,今日仍有浮塵,但大氣透明度會好轉,市環保監測中心預計今日空氣質量為“輕度污染”。

      氣象專家解釋,浮塵是懸浮在大氣中的沙或土壤粒子,是水平能見度小于10千米的天氣現象,是由于遠地或本地產生沙塵暴或揚沙后,塵沙等細粒浮游空中而形成的。北京地區浮塵一般都是由蒙古氣旋發展并向偏東方向移動,氣旋引發的浮塵隨高空偏北氣流飄浮到京城上空。

      氣象專家提醒市民,五一假期,易敏感人群如果上街購物或郊游踏青,最好使用防塵口罩,可以有效阻擋沙塵對呼吸道的刺激,減少或防止浮塵進入呼吸道和肺部器官。 

    相關文章

    中山大學與中國氣象局地球系統數值預報中心簽約

    近日,中山大學與中國氣象局地球系統數值預報中心在中山大學南校園簽訂共建陸面和海洋數值模擬創新聯合實驗室合作協議。記者獲悉,雙方聯合成立實驗室將主要開展陸面過程模式、海洋浪潮流模式等相關研究,包括陸面過......

    中國氣象局流域強降水重點開放實驗室在武漢揭牌

    今天(3月19日),“中國氣象局流域強降水重點開放實驗室”在湖北武漢揭牌成立,該實驗室將圍繞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氣象發展長遠規劃以及長江流域氣象保障業務需求,通過開展長江流域暴雨觀測野外科學試驗、暴雨......

    中國氣象局發布2022年度全球氣候狀況報告

    3月18日,中國氣象局發布《全球氣候狀況報告(2022)》(以下簡稱《報告》),全面反映中國在全球氣溫和降水、大氣環流系統、海溫、積雪和海冰監測等方面的新成果、新進展。在《報告》編制過程中,中國氣象局......

    中國氣象局明確未來三年人工影響天氣發展目標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492808.shtm中新網北京1月18日電17日,中國氣象局印發《人工影響天氣“播雨&rdq......

    中國氣象局設立雄安國家氣候觀象臺

    有這么一個地方地處華北腹地,距北京、天津各100公里被國家定位“千年大計、國家大事”它,就是雄安新區!1月7日,中國氣象局印發通知,宣布在河北雄安新區設立雄安國家氣候觀象臺。建設雄安新區是千年大計。設......

    共9個!中國氣象局批準新建一批部級重點實驗室

    11月18日,中國氣象局批準新建一批部級重點實驗室。此舉旨在貫徹落實《氣象高質量發展綱要(2022—2035年)》,完善中國氣象局重點開放實驗室布局,構建氣象戰略科技力量。中國氣象局重點開放實驗室是開......

    在過去41天里,40℃以上高溫影響我國141.8萬平方公里

    據中國氣象局消息,從7月21日至8月30日,中央氣象臺連續41天發布高溫預警,其中連續發布高溫紅色預警12天。8月30日下午,中央氣象臺解除高溫預警。在這備受“炙烤”的41天里,有多少城市的最高氣溫突......

    截至目前今年高溫綜合強度為1961年來第三強

    截至目前,今年全國平均高溫日數8.7天,較常年同期偏多3.6天,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今年高溫綜合強度為1961年以來第三強,僅次于2013年和2017年。在中國氣象局8月3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

    我國平均年降水量呈增加趨勢

    新華社北京8月3日電(記者黃垚)中國氣象局3日發布的《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2)》顯示,1961年至2021年,我國平均年降水量呈增加趨勢,平均每10年增加5.5毫米,且年際變化特征明顯。20世紀......

    中國氣象局:6月降水偏多氣溫創歷史同期新高

    中國氣象局今天(7月5日)發布,6月全國平均降水量112.1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9.1%;吉林、遼寧、山東降水量為歷史同期最多。全國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0.9℃,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高。預計7月,......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