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諾威工博會26號展館外景。
德國經濟技術部官員被中國純電動公交車充電站模型吸引。
純電動概念車“EO”。
作為“世界工業行業趨勢的晴雨表”,今年的漢諾威工博會突出了綠色和智能兩大主題
打造智能大都市――
在交通系統、能源系統、水系統、公共服務系統和建筑系統間進行快速高效溝通
21世紀被稱為“城市世紀”,預計到2050年,地球70%的人口將居住在城市內。快速城市化和經濟全球化、氣候變暖彼此層疊,對城市生態系統造成壓力。據測算,當前城市面積只占地球的1%,每年消耗的能源卻占全球的75%。歐盟區域政策專員哈恩指出,中國在這方面遇到的挑戰最為嚴峻,為此城市必須變得更加智能。
漢諾威工博會去年首次推出了大都市解決方案展,廣受各界歡迎。本屆工博會在26號展館集中展示了工業企業在都市交通、建筑、能源、水務等問題上的構想和產品。
西門子公司基礎設施和城市部的威爾姆斯對本報記者表示,世界上很多城市的規劃同可持續發展目標之間存在巨大落差,為此西門子去年成立了基礎設施和城市部,并推出了綠色城市指數,綜合分析城市水、能源、政府治理、空氣質量、交通設施等各方面指標。他強調,城市綠色指數沒有單純的好壞之分,而是協助城市決策者制訂出更可持續的解決方案。
威爾姆斯演示了北京的綠色指數得分:水的質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二氧化碳排放以及空氣質量低于平均水平,總體評分處于中等。“北京努力在經濟增長的同時保護環境,投入巨大,但仍然面臨環境挑戰”。他認為,城市必須在環境質量、民眾生活水平和保持經濟競爭力之間找到平衡,三者缺一不可。
西門子正在為很多城市提供咨詢,為其尋找最佳平衡點,或者確定城市優先發展策略。比如西班牙巴塞羅那就接受建議,引入了混合動力公交汽車。
為什么企業家要做市長的事情?對于這個問題,施耐德電氣公司的拉吉樂表示,大都市解決方案需要各個利益相關方的長期協作,這其中也孕育著無窮的商機。城市內存在五個系統:交通系統、能源系統、水系統、公共服務系統和建筑系統。“城市的智能就是這五個系統的智能化,并且相互進行快速有效溝通”。他表示,現代化的基礎設施是應對城市挑戰的關鍵,其中首先要關注的領域就是能源、水和垃圾處理、城市交通和環境保護。
法國奧巴爾濱海發展局則介紹了它們的可持續區域發展規劃。2005年,四座法國臨海城市敦刻爾克、加來、布洛涅和圣奧梅爾聯合組建了奧巴爾濱海發展局,將物流和環保相關產業作為優先發展方向。目前,這一區域內擁有154家產業園區,涵蓋海上風電、生物能源、水和垃圾處理、生態材料等領域。
以瑞士ABB公司為首的一些企業和研究所合作演示了“智能房屋”系統。智能房屋內所有電器都由一個終端控制,并同智能電網溝通,隨時獲取用電負荷和電價變化。用電緊張時,終端能夠自動暫停洗衣機等家電的運轉;當可再生能源進入電網,或者電價下降時,終端又自動啟動家用電器。使用智能房屋系統,不僅能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而且可為家庭節省電費。據悉,瑞典斯德哥爾摩的皇家港口區改造項目已引入了該系統。
提高效率即環保――
今天技術在全球市場的成功依賴于經濟上的效率、質量和安全,明天技術的本質將是資源利用效率
在很多展館可以見到“提高資源效率就是綠色環保”的橫幅。德國漢諾威展覽公司董事局主席馮睿實博士指出,有關可持續發展和能源過渡的熱烈討論正在加速推進全球工業創新進程,而全球工業界也決心將面臨的挑戰轉化為發展機遇。只有將高效率的工藝、環境可承受的材料與可持續發展的產品巧妙結合,工業企業才能在充滿活力的國際市場中保持競爭力。
德國電氣和電子制造商協會的報告顯示,從能源的產出到消費,其中的80%都在使用、輸送和轉換過程中損耗掉了。要減少這種損耗,需要將節能方法同成本節省措施相結合。其中僅僅采用過程自動化,就可以平均節能15%。
以水泥生產為例,水泥行業的高耗能主要來源于回轉窯,磨細的生料要在其中以1450攝氏度的高溫煅燒。使用現代的氣體分析儀通過連續測量氧氣、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氮和二氧化硫的含量,就可以測算回轉窯最佳節能值。目前全球有200多臺回轉窯采用這種方法優化了燃燒過程,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000萬噸。
目前世界范圍內約有3億臺電動機應用在工業生產中,并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使用智能化的能量自動控制、現代化的能量傳輸和電氣元件,可將能量消耗降低30%。這相當于節電17億千瓦時,即290座核電站的年發電量。東芝三菱電氣最新推出了TMDrive―MVG2高壓變頻器,節能效率進一步提升。
德國康迪泰克創新部門的保爾森對本報記者說:“節能就是創收。”該公司推出一種工業保溫橡膠,工作溫度在零下50攝氏度至250攝氏度之間,同普通隔熱保溫材料相比,它的最大特點是能自由變形,易于修補,適用于復雜環繞的管線。
保爾森比劃著一段二三十厘米長的管線說,一些機器輸送的熱量很高,假設它一年365天都保持200攝氏度的高溫,在不加任何保溫材料的情況下,一年造成的熱量損失相當于500歐元。使用他們的保溫材料,材料費加1個小時的工時費100多歐元,熱量損失最高可減少70%,這么一算,一年能節約250歐元。
高效率使用資源需要一整套技術標準的保證。德國萊茵TUV集團首席執行官曼弗雷德?白萊恩博士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過去技術的核心問題是技術安全,今天它在全球市場的成功依賴于經濟上的效率、質量和安全,明天,技術的本質將是資源利用效率。工業界的重心將越來越轉向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技術方案,既包括原材料、能源和工業原料的高效使用,也包括金融和人力資源,以及時間的高效利用。最終,在改善效率的同時,讓人類社會和自然環境都受益。
白萊恩表示,中國確定了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戰略,大力培育綠色制造業和可再生能源產業,在這方面萊茵TUV集團擁有相關領域的技術檢測專家。目前全球60%的光伏產品接受他們的技術檢測,在深圳的實驗室已開始了電動汽車電池檢測服務,在上海的公司也配備了電動汽車充電系統和汽車配件的檢測專家。
電動交通正熱門――
電動汽車發展面臨的共同難題是電池容量不足,價格較高,充電站等基礎設施建設也至關重要
充電站通過風能、太陽能發電儲存電力,為電動汽車充電,這是未來綠色出行零排放的理想模式。在漢諾威工業博覽會的“電動交通”展區,從各式各樣的電動汽車模型、概念車,到可再生能源充電站,再到配套的智能電網系統,各個環節的產品、概念可謂應有盡有,“綠色、智能”的理念得到了多種形式的表達。
德國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展出的代號“EO” 的小型兩座純電動概念車顯得十分小巧、靈活、智能。配上信號通訊系統后,每輛這種電動汽車可以作為一個單體進行串聯,組成前后相連的“連體車”。串聯后,電力不足的單體車還可以從同組的其他車上獲得電力。增加自動駕駛功能后,對車的控制也將實現智能化。乘客到達目的地后,可以給車輛發出指令,使其自行尋找車位停車。
電動汽車可以成為未來能源生產、分配、消費結構深層次調整后的一環。在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演示的一套未來家庭能源智能分配控制系統中,電動汽車不僅是電力消費者,還發揮著電力存儲和調節的功能。家庭能源控制中心分析電網提供的用電高峰和低谷數據,并決定電動汽車的電池是從電網充電還是向電網供電。這可以對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給電網造成的不穩定性進行反向調節。
參與電動汽車研發的不僅有各大傳統汽車廠商,還有一些相關行業的企業、高校以及科研機構。德國工業巨頭西門子公司就展出了與德國保時捷車改裝企業RUF合作開發的純電動汽車樣品,主要用于對未來電動汽車的充電站等配套設施進行測試研究。
電動汽車的未來十分誘人,但要實現這一理想仍有很長的路要走。德國電氣和電子制造商協會專家沃勒斯海姆對本報記者表示,雖然各大汽車廠商都在推出純電動汽車,但電動汽車發展面臨的共同難題是電池容量不足,價格較高。另一位專家費舍爾介紹,電動汽車是發展趨勢,目前還不清楚的是會以何種方式實現。在機場、港口、社區,這種相對小范圍的電動車應用已經得到了很好的推廣。
鑒于此,電動汽車的設計要考慮電池續航能力問題。大眾汽車公司展出的純電動郵政概念車,屬于電動車中較大的車型,增加了電池數量,設計僅用于在市區行駛。同屬大眾公司的“NILS”單座概念車為在市區和城郊往返的上班族設計,車身小、輕,減少了電池負擔,100公里的續航里程一般能滿足在市區和城郊之間往返。
城市充電站等基礎設施建設對發展電動汽車至關重要。柏林―勃蘭登堡地區是德國4個電動交通試點地區之一,已建成22座充電站,每站有100根充電樁,可同時供兩輛電動汽車充電。據展臺的項目負責人介紹,目前柏林―勃蘭登堡地區推廣電動交通方式主要是城市公交系統以及一部分政府用車,今后將通過汽車共用的方式逐步向私人消費領域推廣。
電動交通是中德兩國技術合作的重點項目之一。4月26日,中國科技部與德國聯邦教育部在漢諾威啟動了共同研發電動汽車的科研合作,由德國9所理工大學和4所中國大學組建科研網,分5個項目對與電動汽車相關的能源轉換與存儲、驅動系統、通訊和基礎設施建設展開合作研究。
美國兩個科研團隊分別在最新一期《科學》雜志上撰文指出,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提供的數據顯示,在木衛二(歐羅巴)上檢測到的二氧化碳來自其冰冷外殼下的海洋,這讓人們對其海洋中可能潛伏著生命更添期待。科學家......
近日,為期兩天的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峰會在位于美國紐約的聯合國總部召開,會議通過了一份長達12頁的宣言,旨在加速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宣言承諾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明確支持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提出的每年......
9月20日從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獲悉,我國在全球發展倡議合作成果展示高級別會議上發布的《地球大數據支撐可持續發展目標報告(2023)》顯示,參照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截至2022年,我國過半環......
9月19日,《地球大數據支撐可持續發展目標報告(2023)》(以下簡稱《報告》)在聯合國2023可持續發展目標峰會期間由中方發布。這是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和中國科學院“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專項......
2019年,高能耗的鋼鐵工業貢獻了全球工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約25%,其對減緩氣候變化至關重要。盡管在國家和全球兩級討論了脫碳潛力,但特定于工廠的緩解潛力和技術驅動的途徑仍不清楚,這累積起來決定了全球鋼......
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溫室氣體,也是廉價易得的C1資源。利用清潔能源產生的綠氫將二氧化碳加氫轉化為高附加值化學品是二氧化碳可持續化學轉化和資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徑之一,對實現“雙碳”戰略目標具有重要意義。近日,......
聯合國指派評估可持續發展目標(SDG)進展的一個獨立科學家小組在《自然》發表觀點文章稱,世界尚未走上能在共識的2030年實現SDG任何目標的正軌。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克萊頓校區的ShirinMalekp......
在自然光合作用中,植物利用太陽光、水、二氧化碳合成生物質。但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主要受到光照質量和二氧化碳捕集與傳輸方面因素的限制,制約了光合作用合成生物質的效率。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9月4日,第七屆“數字絲路”國際會議在京開幕。作為科技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全球高層次學術交流平臺,大會以“數字技術助力一帶一路可持續發展”為主題,來自芬蘭、德國、英國、巴基斯坦等20余個國家約250......
綠色可持續發展是全球的戰略方向,而隨著市場估值體系的變化,建立更完整的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生態是目前當務之急,實驗室的綠色可持續發展是需要盡快跟緊步伐,同時需要盡快建立行業轉型發展的想法和路線。綠色經濟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