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亞太人類蛋白質組組織(AOHUPO)大會于2012年5月5日下午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開幕。這是亞太地區規模最大、影響最廣、學術水平最高的蛋白質組學學術峰會。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多名專家學者參會,提交相關領域學術論文近400篇。5月6日,大會繼續進行,各相關主題報告紛紛呈現。
大會現場
美國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Daniel W.Chan
Daniel W. Chan博士帶來的報告時“Translating Proteomics into the Clinical Laboratory: The Future is Now”(翻譯蛋白質組學進入臨床實驗階段)。
報告中介紹,經過十年的蛋白質組學研究,蛋白質組技術和理解人類蛋白質組已取得顯著進步。許多潛在的生物標記物被發現。然而,將生物標記物技術應用于臨床卻進展緩慢。
Daniel W. Chan介紹其在癌癥生物標志物發現與翻譯中的研究策略,繪制翻譯過程的路線圖,識別其中的幾個關鍵步驟。將翻譯技術和生物標志物投入臨床應用需要研究者、企業、臨床醫生和臨床藥劑師的緊密合作。
復旦大學 管坤良
復旦大學的管坤良教授介紹了“Protein Lysine Acetylation in Metabolism Regulation”(代謝調節中的蛋白賴氨酸乙酰化)的報告。
蛋白賴氨酸乙酰化是一種重要的的轉譯后修飾。這種修飾形式在中間代謝酶活動中普遍存在。人體肝組織中的大多數酶,比如糖酵解、TCA循環、尿素循環、脂肪酸代謝和糖原的新陳代謝等相關酶,都存在乙酰化修飾。管教授的研究還揭示了乙酰化在細胞代謝調節中的作用。
美國Institute of Systems Biology Leroy Hood
Leroy博士以“Systems Biology, Transformational Technologies and the Emergence of Proactive P4 Medicine”(系統生物學、轉化技術、P4醫學的出現)為題作大會報告。
介紹說,21世紀生物學將面對復雜的挑戰。生物學趨近于一種信息科學,如生物信息捕捉、采集、生物網絡等。系統生物學方法的重點是描述和破譯動態生物網絡及其交互作用。討論系統生物學的原則和基本構架。
系統醫學、連同轉化技術以及數據分析技術和網絡,將在接下來的5-20年內改變現代醫學,從目前的循證醫學模式轉變成一個預見性、參與性、個性化、預防性的P4新模式。相信會對社會衛生保健有積極的影響。
瑞士University of Zurich Ruedi Aebersold
Ruedi博士作了“Mass Spectrometry Based Proteomics and Systems Biology”(基于蛋白質組學和系統醫學的質譜技術)的報告。
基于蛋白質組學的定量質譜法已非常成功,應用于生物和臨床研究的多個領域。蛋白質數據用于系統生物學,須滿足許多要求,包括準確性、完整性、再現性和可用性等。傳統的蛋白質組技術通常缺少這些要求。報告中提到新的定量蛋白質組技術,依賴于目標和非冗余選擇的分析,預先選定系統研究的多肽。這種方法基于對選擇性反應監測(SRM,也稱為多重反應監控,MRM)質譜和自動程序控制質譜技術的使用。
法國Ecole Polytechnique Pierre Legrain
Pierre博士作了題為“From Genes and Proteins to Human Being: Can We Revisit the Role of Heredity”(從基因和蛋白質到個體:重新審視人類的遺傳)的報告。
介紹到,在過去的三十年里,生物學家已經破譯眾多的分子機制、特征細胞與分子結構。人類基因組的測序,致使人類遺傳特征被描述。在人類基因組中的蛋白質也是被編碼的。蛋白質的初產品通過微妙的轉譯后修飾變得多樣化。最近眾多小型非編碼RNA被發現:他們也編碼在基因組中和通過復雜的、尚未闡明的機制起作用。
美國University of Michigan Gilbert S. Omenn
Gilbert博士做的報告時“Role of the HUPO Human Proteome Project (HPP) in Advancing the Field of Proteomics”(國際人類蛋白質組計劃在推進蛋白質組學研究中的作用)。
提到,2011年9月,人類蛋白質組組織(HUPO)在日內瓦人類蛋白質組國際大會上啟動了人類蛋白質組計劃。目的是從20,300個蛋白質編碼基因中識別和描述至少一個蛋白質產品。確定眾多轉錄后修飾、多態性和選擇性剪接變體和以及它們對蛋白質功能的影響。早期的計劃進展是發現并描繪乳腺癌染色體。
韓國Yonsei Univeristy Young-Ki Paik
Young-Ki Paik教授作了“A Chromosome-Centric Human Proteome Project to Characterize the Sets of Proteins Encoded in the Genom”的報告。
介紹說,蛋白質組學做好準備,來解決基因與性狀之間的差距。中心染色體的人類蛋白質組計劃的目標是定義每個染色體上的的蛋白質編碼,通過標準化的方法分析大量的蛋白質組學數據。清晰的目標、相關技術的發展和臨床應用前景,將吸收更多持續的資金。相信蛋白質組生物學對人類健康有巨大的作用。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人工智能系統,可以使用生成擴散來創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蛋白質。該系統有望使治療蛋白的設計和測試更加高效和靈活,從而加速人類藥物開發。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計算科學》......
來自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科學家們設計了一種創新的技術來識別能夠改變蛋白質功能的小分子,為靶向藥物發現鋪平了道路。該團隊與來自其他機構的研究人員一起工作,采用他們的新方法來檢測能夠影響癌癥相關蛋白活性的小......
4月20日,一項發表于《科學》的研究顯示,人工智能可以設計出密度極高的蛋白質外殼,有朝一日能制造更有效的疫苗。病毒的遺傳物質位于蛋白質外殼中。在實驗室里制造的類似外殼也被用于疫苗中,只不過它包裹的是在......
2023年4月22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顆粒學會主辦,海南省科學技術協會、中國顆粒學會能源顆粒材料專業委員會、海南大學承辦,由廣州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北京海岸鴻蒙標準物質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等共......
據4月17日發表在《自然·化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研究團隊使用短暫的閃光將經過化學修飾的蛋白質片段連接在一起,形成功能性整體。這種名為光激活SpyLigation的新方法可打開通常......
由中國物理學會質譜分會聯合中國化學會質譜分析專業委員會和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主辦的《2020—2023年中國質譜學術大會》將于2023年6月9-......
凝視著手中的試管,又望向桌上那些依舊在各司其職的大大小小的實驗儀器,趙惠民的一顆心像是被人用力攥著。他明白,已經到了不得不放棄的時候。讀博第三年,學校資格考試的巨大壓力如海嘯般傾瀉而來,這項奮戰了兩年......
4月1日,2023中國種子大會暨南繁硅谷論壇開幕,超3000位國內外嘉賓和種業專家參加大會。多位院士專家、企業家作專題報告,發布最新成果,分享最新理念,助力種業高質量發展。主論壇期間,還發布“第三批人......
蛋白質穩態(proteostasis)是指細胞內蛋白質的合成、折疊、修復、降解和運輸等過程的平衡狀態,保證細胞內蛋白質的數量、構象和功能處于穩定的狀態。蛋白質穩態對于維持細胞的正常功能、細胞增殖和生存......
近日,英國研究人員發現了兩種蛋白質片段。研究人員將其應用在前臂皮膚上后,這塊區域的關鍵蛋白質結構水平增加了,而這種結構能使皮膚更有彈性。由于體內炎癥水平上升和暴露在紫外線輻射下,皮膚中形成彈性網絡的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