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8-04-20 10:25 原文鏈接: 多種檢測技術聯合應用可早期診斷帕金森


                                                                                                                                                                                          

       廣州日報訊提起帕金森病,很多人都知道,但未必知道它已成為繼心腦血管疾病和癌癥后,深深困擾老年人的第三大疾病。如何早發現、早干預?近年來,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內科教授徐評議牽頭的團隊設計了全國第一個前驅期高危疾病篩查軟件及帕金森病患者數據庫,可快速、有效地實現疾病早期診斷和病情評估并進行疾病全程管理。

      “頸椎增生”久治難愈

      基因檢測確診為帕金森病

      69歲的張伯出現頸部僵硬、疲勞、腳趾麻木等癥狀,還持續頭暈發作、視物模糊,伴有四肢乏力等。輾轉多家醫院求醫被診斷為“頸椎增生”,可經過藥物及康復治療后一直未見好轉。

      當他來到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內科就診時,醫生在問診中發現他還常伴有便秘和輕度動作遲緩等癥狀,可是做頭顱MRI掃描卻未見異常。為了明確診斷,醫生建議他進行全基因檢查。結果出來了,張伯同時存在GBA和LRRK2致病基因突變,確診為復雜性的帕金森病。

      “我們查過文獻發現,國際上報道GBA和LRRK2基因單獨突變,已顯著增加帕金森病罹患風險。”徐評議介紹,張伯同時存在雙基因突變,國內外無研究,十分罕見,這使得他病情更為復雜,治療上也更為棘手。

      據此,徐教授和他的團隊為張伯調整了用藥方案,終于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國際文獻已報告

      21個致病基因

      據徐評議介紹,帕金森病病因包括環境及遺傳因素。大多數發病為散發性,家族遺傳傾向較隱蔽,其實遺傳因素仍然起重要作用。因此,基因檢測為深入了解疾病的發生機制提供了重要線索,對篩選高危人群起很大作用。他指出,國際文獻已報告了21個致病基因。

      “但基因的突變類型和頻率在不同種族及地區之間存在明顯差異,需對我國特別是中南地區的患者加以精確分析。”徐評議牽頭的團隊通過努力,首次發現了中國人群中至少存在8個疾病相關基因,這些基因變異將明顯增加疾病對環境有害刺激的敏感性,并導致中樞神經系統的免疫反應出現紊亂。

      開發帕金森

      前驅期預測軟件

      提及帕金森病的早期診斷,徐評議表示,臨床上影像學檢測對疾病的診斷和病情評估較為直觀,可觀察患者黑質結構。在帕金森病早期,PET顯像顯示患者腦組織中多巴胺轉運蛋白密度明顯降低,而且這種密度變化具區域性(殼核>尾狀核)和不對稱性特點有助于早期診斷。另外,近年來新型多巴胺受體分子成像探針正在積極研制中,將為疾病的鑒別診斷提供重要線索。

      “但需指出的是,雖然基因、蛋白質等多項檢測技術已取得較為顯著的進展,單一生物技術的診斷價值仍十分有限。”徐評議認為,只有將多種檢測技術聯合應用,才能提高疾病的早期診斷能力,以及廣泛應用于高危人群的篩查。

      為此,他牽頭的團隊設計了全國第一個前驅期高危疾病篩查軟件及帕金森病患者數據庫,可快速、有效地實現疾病早期診斷和病情評估,并進行疾病全程管理,以達到病患溝通,減少遠期并發癥。目前,該數據庫已納入了2400名患者數據,計劃4年后完成1萬例左右,建成完整、規范的中國帕金森病患者和高危人群的臨床、生化、基因和影像數據庫,發現和驗證具臨床早期診斷意義的影像、生化及遺傳學標志物,研發相關檢測技術,在此基礎上研發個體化的疾病早期診斷決策系統,實現患病風險預測和臨床早期診斷。


    相關文章

    征求《工業用化學產品中消耗臭氧層物質監測技術指南》

    名稱關于征求《工業用化學產品中消耗臭氧層物質監測技術指南》國家環境保護標準意見的通知索引號000014672/2021-00091分類生態環境監測管理發布機關生態環境部辦公廳生成日期2021-02-0......

    石磊:恒溫微流控基因檢測技術在動物源性檢測中的應用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2020年9月22-23日,“第九屆中國食品與農產品安全檢測技術與質量控制國際論壇(簡稱CFAS2020)”在江蘇南京召開。大會第二日圍繞農獸藥殘留檢測、快速檢測、重金屬及元素檢測等食......

    石油瀝青改性劑含量檢測技術發展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與丁苯橡膠(SBR)是目前道路瀝青領域最為常用的兩種聚合物改性劑,改性劑的加人可以大幅改善瀝青的髙低溫性能及抗老化能力。相關研究表明,改性瀝青的性能指標受改性......

    腦瘤基因檢測靶向治療讓腦瘤不再復發

    近日,來自麻省總醫院的研究人員報道稱他們首次成功地使用一種靶向治療藥物對一名出現腦部腫瘤復發的病人進行了治療。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JCNI上。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利用BRAF抑制劑藥物dab......

    基因檢測臨床應用中的難題:基因型表型關聯重要性

    新一代測序技術的出現,使得基因組數據以及新基因突變的發現呈現爆炸式增長。基因組學研究所面臨的挑戰不再是單純的數據產生,而是數據的解讀。基因組學的信息如果不能和臨床、表型的數據關聯,就不能很好地解釋復雜......

    SARSCoV2最新檢測技術及未來發展趨勢

    目前檢測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方法依賴于特定的基因序列,不過已有新的測定方法正在開發,滿足日益增長的對快速檢測的需求。根據SARS-CoV-2基因組的快速測序和COVID-19爆發早期的數據分布,研究人員......

    新冠病毒檢測技術研發指引發布

    近日,北京知識產權運營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北京IP”)發布《專利數據洞察: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診斷技術研發指引》(下稱“報告”),通過專利信息情報分析,識別出與新冠肺炎檢測診斷技術相關的北京企業與高校院所......

    腫瘤標志物與基因檢測的區別

    基因檢測可以理解為檢測生病的原因,而腫瘤標記物可以理解為檢測生病后的結果或程度。與疾病相關的基因如果發生突變,可能造成疾病產生,或增大生某種疾病的概率,但并非絕對。不論是否真的患病,都可能陽性,對未患......

    新研究揭示帕金森病與多發性系統萎縮的區別

    近日,德克薩斯州休斯敦大學健康科學中心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用于區分兩類神經退行性疾病——帕金森氏病(PD)和多系統萎縮(MSA)的方法。相關結果近日發表在《Nature》雜志上。區分這兩種疾病具有一定困......

    Nature:研究揭示ATP13A2基因缺陷導致帕金森病機制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比利時天主教魯汶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ATP13A2基因缺陷通過破壞多胺的細胞運輸導致細胞死亡。當這種情形發生在控制身體運動的大腦部分中時,這會導致帕金森病。相關研究結果于2020年......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