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表示,斯皮策太空望遠鏡拍到的這些照片展示了這些燃燒的光是大爆炸后形成的最早的星星。正如我們所知道的那樣,宇宙在大爆炸中誕生。
斯皮策太空望遠鏡藝術概念圖。該望遠鏡2003年升空,位于外層空間。
在線銀河項目的志愿者展示了斯皮策太空望遠鏡捕捉到的銀河系巨大紅外線照片(左)的一小部分,然后仔細觀察了這些宇宙氣泡。他們用一種十分復雜的繪圖工具,測量了這些起泡的形狀和厚度。所有使用者的圖紙都可以覆蓋在另一張圖紙上,從而形成一個所謂的“熱圖”(中間)。許多不同使用者反復識別 了氣泡特征,展現了銀河系中氣泡的全部圖案。
北京時間6月12日消息,天文學家稱,美國宇航局斯皮策太空望遠鏡已經捕捉宇宙之初的一些蛛絲馬跡,通過這些照片可以讓我們了解最早的時間的信息,也就在137億年前,大爆炸發生后不久。
天文學家表示,這些照片展示了斯皮策太空望遠鏡所拍到的“燃燒的光”。正如我們所知道的那樣,宇宙在大爆炸中誕生,隨后出現最早的星星,而這些燃燒的光就在這些星星中間。
美國宇航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亞歷山大-卡什林斯基說:“這些物體一直都很非常亮。我們還不能直接排除這種光的神秘來源,它可能來自我們附近的宇宙,但現在我們越來越有理由相信我們正在觀察一個遠古時代。斯皮策太空望遠鏡正為美國宇航局即將發射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鋪平道路,它將準確告訴我們宇宙的最初物體是什么及其位置。這些照片可能有助于揭開大爆炸的神秘面紗。我們從宇宙最早焰火的光上收集線索,結果表明這些‘火花’正激烈燃燒著它們的核燃料。”
斯皮策太空望遠鏡監控著太陽系和更遠處物體所發出的紅外線輻射。該望遠鏡是紅外線太空天文臺,2003年升空,位于外層空間,繞太陽軌道運行。它配有一面85厘米的反射鏡和3部科學儀器,可研究太陽系和遙遠宇宙深處的物體。
今年3月,3.5萬多名天文學愛好者幫助查看了來自斯皮策太空望遠鏡的資料,結果發現太空中的“氣泡”,它們是年輕的熱恒星爆炸后在它們附近形成的氣體和塵埃。作為“在線銀河項目”的一部分,3.5萬多名“平民科學家”為尋找這些具有指示作用的宇宙氣泡,檢查了斯皮策太空望遠鏡的紅外線資料。最后,這些志愿者發現了比以往調查結果多10倍的氣泡。
中國科學院最新消息稱,該院研究團隊已研制成功1.8米太陽望遠鏡,這是中國首套2米級太陽望遠鏡。據“中科院之聲”23日介紹,1.8米太陽望遠鏡由中科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饒長輝帶領的太陽高分辨力成像技術......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量子光學重點實驗室提出了一種新的宇宙學模型,該模型把驅動宇宙現今加速膨脹的物理機制和宇宙早期暴脹的物理機制統一描述為同一個標量場,并用空間曲率為正的封閉空間解釋了......
一臺口徑4米的天文望遠鏡將在土耳其落成。與資金動輒上億的跨國項目比,這臺望遠鏡造價僅為3400萬美元,坐落于土耳其東北部,將被命名為安娜托利亞天文臺(DAG)。但這已經是土耳其最大尺寸的望遠鏡,并將成......
擁有極高空間分辨率的事件視界望遠鏡(EHT)讓人們第一次清晰地看到了黑洞視界附近發出的電磁輻射,輻射環內部的陰影則是目前最直接的黑洞這一理論概念的證據。這次觀測的數據被廣泛應用在進一步驗證廣義相對論和......
大爆炸理論較為科學地解釋了宇宙是如何形成的,但極具諷刺意味的是如果按照這個理論,時至今日我們應該并不存在。這是因為創建等量的物質和反物質,它們之間只會互相泯滅。不過現在物理學家提出了一種新的理論來解釋......
11月18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空間環境地基綜合監測網(子午工程二期)標志性設備“圓環陣太陽風射電成像望遠鏡”在四川省稻城縣傍河鄉和色拉鄉交界處開工建設,預計于2021年前后建成并投入科學觀測。圓環......
近日,一項關于c-SiC3等含硅分子在漸近巨星分支(AGB)恒星IRC+10216星周的形成機理的研究結果發表于《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該成果是原子分子與化學動力學實驗、量化計算、天體化學模擬強強聯合......
近日,綜合使用國際合作的斯隆數字巡天(SDSS)和我國郭守敬望遠鏡(LAMOST)光譜巡天的觀測數據,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研究員沈世銀領導的科研團組首次精確地測量了一批近距離星系對的二元光度函數,一定......
4月10日,黑洞首張照片問世。給黑洞拍照的“相機”事件視界望遠鏡(EHT)也正在“刷屏”。EHT是由位于南極、智利(2臺)、墨西哥、美國夏威夷(2臺)、美國亞利桑那州、西班牙的8臺亞毫米射電望遠鏡組成......
天文學家捕獲的首張黑洞照片。(事件視界望遠鏡合作組織供圖)上帝說,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有一個地方可能除外。黑洞具有非常強大的引力場,使得光都無法逃脫它的勢力范圍。這個勢力范圍,就叫做事件視界。這也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