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口腔再生醫學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于2012年經國家發改委批復,依托四川大學建設運行。該實驗室的建設基礎是2011年四川省發改委批準建立的“口腔再生醫學四川省工程實驗室”。形成了以教授、臨床專家、基礎研究科研人員、研究生與管理專家組成的技術力量。實驗室位于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學)院內,面積約2000m2,包括萬級、百級凈化實驗室、生物材料制備與分析實驗室、形態學檢測與分析實驗室、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及數字化外科中心等研究平臺。
目前,工程實驗室已建立了高水平的組織工程技術平臺與人才培養基地。實驗室在牙組織工程及牙再生技術研究、干細胞臨床應用研究、牙頜面數字化修復技術研究及口腔生物材料工程技術研究等方面開展了深入和較全面的研究。同時,實驗室在基礎研究向臨床應用轉化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并形成特色,獲得10余項國家發明專利及10余項科學研究獎。
實驗室先后成功承擔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1項,863計劃項目1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15項及其他多項部省級課題。
主要研究方向:
一、牙組織工程及牙再生技術研究
結合再生醫學與細胞分子生物學技術,實現牙齒硬組織的自身修復;利用細胞分子生物學技術,實現牙周組織再生修復;利用干細胞定向分化誘導,形成具有生物活性功能的牙根。
二、干細胞臨床應用研究
研究干細胞的誘導分化與組織的功能性再生的關系等。確定成體干細胞在疾病治療中最可能突破的幾個組織,如骨、皮膚、心肌、肌肉、神經及脂肪組織等作為產品研發目標,以缺血性組織/器官損傷和功能障礙為主,形成系列產品,應用于臨床。
三、牙頜面數字化修復技術研究
利用現代數字影像技術得到的多模式圖像數據通過計算機處理和分析,明確診斷畸形缺損性質范圍,精確設計手術方案,借助實時空間定位導航系統實現手術導航,同時運用機械工程、材料科學、CAD /CAM、數控技術及激光技術制作個性化修復體。提高手術治療效果,達到精確化、微創化、個性化的目的。
四、口腔生物材料工程技術研究
研究具有高強度、高斷裂韌性、美觀,適合性好的納米全瓷修復材料;研究具有生物骨誘導活性,能誘導新骨形成的種植牙;采用納米技術合成具有良好的生物誘導活性、并具有理想的多孔結構,有利于成骨細胞的附著及新骨的沉積納米復合人工骨。
技術委員會:
技術委員會主任:張興棟 院士
副主任:魏于全 院士
田衛東 教授
委員: 邱蔚六 院士
曹誼林 教授
金 巖 教授
呂培軍 教授
樊渝波 教授
李玉寶 教授
胡 敏 教授
陳 智 教授
朱大海 教授
譚穎微 教授
組織機構:
工程實驗室主任: 田衛東 教授
工程實驗室設立了理事會、技術委員會,實驗室主任和實驗室辦公室等機構。
人才隊伍:
工程中心開發隊伍由50人組成,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14人其他人員18人。
聯系方式:
聯系方式: 028-85503499 田衛東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一環路南一段24號四川大學行政樓328至345
隨著2018年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干意見》的出臺,標志著中國加強基礎研究的號角已經吹響,兩年后的2020年五部委聯合出臺《加強“從0到1”基礎研究工作方案》,這可以看作是科技管理部門對......
十年來,我國科技投入大幅提高,全社會研發經費從1.03萬億元增長到2.79萬億元,居世界第二位;研發強度從1.91%提高到2.44%;基礎研究經費增至十年前的3.4倍,達歷史最高值。其中,“十三五”期......
2022年度江蘇省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專項資金(行業應用示范)擬立項目共3項予以公示,公示時間自2022年8月26日至9月2日。2022年江蘇省前沿引領技術基礎研究重大項目擬立項目,共17項,涉及通信......
中國國家統計局、科技部、財政部最新公布的《2021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指出,10年來,中國研發經費保持較快增長態勢。2012年突破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2019年突破2萬億元,2021年再......
國家統計局、科學技術部和財政部聯合發布的《2021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顯示,2021年我國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總量為2.8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4.6%,增速比上年加快4.4......
◎本報記者操秀英“我很慶幸繼續從事熱愛的事業,能夠激勵和培養更多優秀青年人才。”復旦大學人類表型組研究院執行院長田梅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感慨。10年前的9月,田梅正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緊鑼......
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就是要從引進吸收、跟蹤跟進、集成創新為主,躍升為以原始創新、前沿引領為主,這一轉變絕非易事。如果說引進吸收、跟蹤跟進的科研難度是1,則原始創新的科研難度就是100、500,甚至更高,......
2022年7月14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自然科學基金委)數理科學部2022年度重點項目及重點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評審會議在京召開。自然科學基金委副主任謝心澄院士線上出席會議并講話,自......
21日,受國務院委托,財政部部長劉昆向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五次會議作關于2021年中央決算的報告。報告顯示,2021年,基礎研究作為國家投入重點,中央本級基礎研究支出720.91億元、增長15.......
鼓勵和引導社會多元化投入,共同支持基礎研究,重慶出臺“實招”。6月8日,科技日報記者從重慶市科技局獲悉,《》(以下簡稱《辦法》)近日正式印發,將于6月27日正式施行。“此次出臺的《辦法》旨在完善市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