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中科院副院長詹文龍、中紀委駐院紀檢組組長李志剛、秘書長鄧麥村主持召開了北京綜合研究中心(以下簡稱綜研中心)大科學裝置規劃建設工作專題會議,院有關部門及綜研中心負責人參加會議。
會議分別聽取了院基礎局關于北京先進光源、綜合極端條件設施、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等三個大科學裝置項目組織論證情況以及綜研中心關于總體規劃進度、北京市選址供地方案、院市會談進展等方面工作的專題匯報。
會議認為,目前已經是大科學裝置乃至綜研中心籌建的關鍵時期,需要明確分工責任,在總結前期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形成具體工作方案,報秘書長辦公會和院長辦公會審議。會議還就大科學裝置項目和研究分中心項目的申報方式、規劃方案、北京光源項目選址條件和下一步工作的具體分工進行了認真研究,并作了具體安排。
記者在2022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合肥主會場采訪時了解到,隨著我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被稱為“國之重器”的大科學裝置正加速催生應用成果。作為“雙創周”系列活動之一,合肥大科學裝置成果轉化......
核心閱讀日前,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實現了重大突破,產生了場強45.22萬高斯的穩態磁場,刷新了同類型磁體保持了近23年的世界紀錄。穩態強磁場實驗條件在物理、化學、材料、生命科學等多學......
什么是極低溫?通常指-248.5939℃以下。極低溫有什么用?深空探測、可控核聚變裝置等50%以上的大科學裝置的核心部件都需要在穩定的極低溫環境中運行。如何測量極低溫?靠一種標準溫度計來測量,而這種溫......
大科學裝置是打造原始創新的國之重器。截至目前,我國投入運行和正在建設的大科學裝置達到50多個,在材料、能源、生命、工程技術等學科領域的布局框架已初步成形。如果說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是捕獲高能粒子雨的巡天......
大科學裝置是打造原始創新的國之重器。截至目前,我國投入運行和正在建設的大科學裝置達到50多個,在材料、能源、生命、工程技術等學科領域的布局框架已初步成形。如果說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是捕獲高能粒子雨的巡天......
由科技部國際合作司主辦的第十四屆全球研究基礎設施高級官員組會議(GSO14)在上海召開,這是GSO會議首次在亞洲舉辦。開幕式上,中方代表、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中心副主任李加洪介紹了中國相關大型研究基礎......
英國《自然》雜志Letter,今天發表了(中國時14日,英國時13日)一篇重量級的調查統計性的論文Largeteamsdevelopandsmallteamsdisruptscienceandtech......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開展干旱生態系統和退化土地研究與治理的國家之一,我們去年底發起的全球干旱生態系統國際大科學計劃培育項目,彌補了國際上該領域重大研究計劃的空白。”日前,在由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中科......
中國科學院首批次國際大科學培育專項中期評估會議于28日在貴州黔南平塘克度鎮舉行。評估會對天眼(FAST)工程副總經理、副總工程師李菂負責的“基于天眼大科學裝置的國際研究網絡&......
市民可走進國家重點實驗室,探尋難得一見的武漢創新原動力。19日,2018年武漢市科技活動周正式啟動。長江日報記者獲悉,今年我市科技周活動精彩紛呈,其中一批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