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的嚴謹和循規蹈矩是出了名的。列寧曾經這樣形容道:“德國革命者在占領一座火車站前也會先排隊買票再進去。”而這樣的情況也許正發生在今天的德國能源市場轉型過程中。
盡管德國能源部門近年來一直實行自由化政策,但同英國等其他國家相比,德國能源消費者的接受速度卻一直很慢。主要原因也許是他們害怕改變以及對市場不確定性的擔憂。不過好在德國能源市場仍在不斷轉型,雖然緩慢但也十分穩健。新的綠色去核能源政策有望極大推動德國能源市場的發展,政府為此還出臺了新規。
相比在這方面較為領先的英國,德國能源市場自由化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德國從1998年實施市場開放的政策,但僅有28%的消費者更換了其電力供應商,18%的天然氣用戶選擇了新的公司。而根據英國能源和氣候變化部門的數據,英國這兩個數據分別為61%和58%。愛爾蘭和荷蘭的比例也要遠高于德國。
自1998年響應歐盟指令執行市場自由化政策以來,德國能源市場發生了重大變革,用戶需求是引起這些變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當時,德國大約有950家電力公司,這些公司都有屬于自己的供應區域。如今,德國有超過1100家電力供應商及800多個天然氣供應商。根據德國能源和水資源工業協會(BDEW)的數據,國內用戶平均有102個電力供應商和37個天然氣供應商可供選擇。德國可再生能源發電占電力供應總量比例已經從20世紀90年代的不足6%提升到目前的20%,是歐洲可再生能源發電比例最高的國家之一,近10%的德國電力用戶已經選擇了可再生能源供電。
BDEW商業部門負責人希爾德·加德穆勒表示,德國能源市場的自由化是一個成功范例。對當時的能源部門來說,決定實施自由化政策絕對是一個革命性的舉動。而如今能源市場的激烈競爭則是必然的結果。
當然,也有不少人對德國市場自由化和多元化進程速度的緩慢十分不滿。即便德國的電力供應商數量超過大多數歐洲國家,但客戶選擇的集中程度卻仍然很高。75%至80%的電力供應被四大電力企業(瑞典瀑布能源公司、德國意昂集團、萊茵集團、德國巴登符騰堡州能源公司)所壟斷。另外有10%則被像Stadtwerke這樣的國有電力企業控制。其他小型及新電力供應商剩下不到10%的市場份額,這其中大部分都是可再生能源供電商。好在政府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并決定出臺新法規來加快能源市場自由化的進程,但效果如何還有待時間檢驗。
在德國,消費者選擇更換自己的電力供應商通常不外乎兩個理由:價格或者環保。超過28%的電力用戶已經更換了供應商,其中1/3的用戶選擇了可再生能源發電。其余選擇更換供應商的用戶則是出于價格因素。而這個進程較為緩慢,每年大約在4%至5%左右,
但這一情況在近一段時間已經發生了改變。由于政府大力推廣可再生能源發電以替代核電,市場自由化的速率大大加快。這一變化在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發生后尤其明顯。德國商業雜志《管理》刊登文章指出,一些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在德國電力市場異軍突起,特別是在那些過去較為依賴核電的地區。不過隨著福島核事故的陰云逐漸散去,這個趨勢也在逐漸減緩。
德國消費者對市場自由化的低接受度顯然是環保主義者和政府都不愿看到的。有趣的是,這兩個過去在德國政治體系中通常不太合拍的群體如今立場卻十分一致。環保主義者希望德國能加大可再生能源發電消費的比例,而政策則希望加快能源市場自由化進程,從而達到降低電力價格,刺激經濟發展的目的。因此,在今年4月,政府經濟規劃部出臺新法規,決定將電力市場的自由化程度提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政府出臺新規自然是希望加快能源市場自由化的進程,但畢竟最終的決定權還是在消費者手中。他們要選擇哪家電力和天然氣供應商不外乎考慮價格和環保,前者是更為重要的決定因素。因此新規試圖更清晰地向消費者展示更換供應商所帶來的成本降低,從而吸引更多消費者放棄之前的供應商,作出新的選擇。
由于暖冬抑制需求,美國天然氣期貨價格進一步下跌。紐約商品交易所2月份交割的天然氣價格周四跌幅高達10%,至每百萬英熱單位2.761美元。自周三跌破3美元后,美國天然氣期貨價格一直處于2021年4月以來......
中國海油12月1日對外宣布,中國最長煤層氣長輸管道——神木-安平煤層氣管道工程(簡稱“神安管道”)全線貫通,進入試生產,將打開晉陜地區天然氣外輸通道,為京津冀地區天然氣保供提供新助力。該管道由中國海油......
據彭博社11月29日報道,卡塔爾與德國已簽署為期15年的天然氣供應協議,從2026年起,卡塔爾每年將向德國供應至多200萬噸液化天然氣。該協議由卡塔爾能源公司與美國康菲石油公司于11月29日在卡塔爾首......
11月10日晚8點“巔峰28小時”開場5分鐘,京東超高性價比家電商品售出超100萬件;10月31日晚8點到11月10日零點,148個品類在天貓平臺成交額增長超100%……年度“雙11”電商購物節,大眾......
當地時間11月3日,國際能源署發布報告稱,2023年的冬天,歐洲將有缺少天然氣的風險。國際能源署估計,如果屆時俄羅斯對歐洲輸送的天然氣完全中斷,那么歐洲將缺少約300億立方米天然氣。屆時,歐洲天然氣儲......
當地時間10月20日,德國總理朔爾茨在議會講話中表示,德國已經擺脫了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并正在努力降低能源價格。但他警告說,歐盟實施天然氣價格上限可能會適得其反。......
當地時間19日,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稱,他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就在土建設天然氣樞紐事宜達成一致,歐洲可通過土耳其使用俄羅斯的天然氣。近期在俄烏局勢中“左右逢源”的土耳其,能否如愿取代德國成為下一個歐洲能源樞......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道,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當地時間19日稱,他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在最近一次會晤中就在土建設天然氣樞紐事宜達成一致,歐洲可以通過土耳其使用俄羅斯的天然氣。當地時間10月13日,俄羅斯總統普京與......
首先來看我們的系列報道《奮進正當時砥礪再揚帆》。這組報道聚焦我國在經濟發展、改革開放中取得的成就與突破,展望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未來前景。第一期聚焦能源領域。能源是經濟發展的基石,在過去的十年里,我國能源......
“歐盟國家希望從2023年開始共同購買天然氣”,德新社12日的報道稱,當天在布拉格舉行的歐盟成員國能源部長會議上通過決定,從2023年起利用歐盟市場力量共同購買天然氣,但會議沒有就天然氣價格上限達成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