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白鱀豚、白鱘和鰣魚已經功能性滅絕,長江江豚、中華鱘成為了極危物種……水生物種離開我們的速度超出了想象。
珍稀水生野生動植物瀕危程度加劇,水生物種資源嚴重衰退,已成為影響我國生態安全的突出問題。為此,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水利部三部門日前聯合發布了《重點流域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當前,長江經濟帶的建設備受矚目,該如何把握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關系?《方案》的實施又會給涉水企業帶來哪些影響?科技日報記者就此進行了采訪。
水生生物迎來“呵護期”
我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水生生物也是如此。但由于棲息地喪失和破碎化、資源過度利用、水環境污染、外來物種入侵等原因,部分流域水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珍稀水生野生動植物瀕危程度加劇,水生物種資源嚴重衰退。
此次《方案》要求系統保護、區域聯動,提出建立健全區域聯動機制,將流域作為一個整體,全面謀劃產業布局、資源開發與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在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瀕危物種基金執行長邵文杰看來,這為水生生物多樣性下降難題的破解提供了有利的契機。
事實上,近兩年來,由江蘇省首創的河長制已開始在全國全面推行。由應急之策上升為國家意志的這一制度,也為《方案》的落地提供了制度保障。如今,水生生物賴以生存的河流環境及其產業生態正在悄然發生改變——在福建華安,通過加強生態整治,取締沿江采石開礦;在江西靖安縣,凡是污染行業一律被拒之門外;在重慶榮昌,全區河流河岸200米范圍內被設為禁養區。
涉水企業“緊箍咒”加緊
伴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近年來水生態頻頻亮起紅燈,水生生物保護與產業發展“打架”的現象也屢見不鮮。
以“母親河”長江一級支流金沙江為例,金沙江流域共計劃開發27級水電站,規模約為4座三峽工程。為了給向家壩和溪洛渡兩個水電站讓路,長江干流唯一的國家級魚類保護區——“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兩次縮小范圍。
此次《方案》提出,規范水域開發,加強對捕撈、養殖、廢污水排放、涉水工程建設、挖沙采石、航道疏浚等涉水行為的監管力度,組織開展“清江”“清河”“清湖”等專項執法行動。
“方案很齊全,但更重要的是落實。”邵文杰說,應鼓勵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使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形成最廣泛的生態環境監督戰線。
對于各涉水企業來說,“緊箍咒”也在加緊,環評和信息公開等力度也在加強。西藏玉曲河扎拉電站就環評公示,大壩建成后,阻隔了魚類的生殖洄游通道,影響其產卵繁殖等。因此,扎拉水電站提出了以棲息地保護為主,過魚設施、增殖放流等為輔的水生生態保護方案等;樂山電力日前公告稱,為做好周公河珍稀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洪雅段)瓦屋山片區電站綜合整治工作,對公司電網內所屬瓦屋山自然保護區內的12座并網小水電站從2018年3月31日起關機停產。
生態化養殖打出組合拳
過度捕撈也是加劇漁業資源衰退的重要誘因,當前我國重點流域的經濟魚類種群數量明顯減少。總體而言,長江流域水生生物多樣性正呈現逐年降低的趨勢,上游受威脅魚類種數占總數的27.6%。因此《方案》要求科學布局水產養殖,合理確定江河湖庫養殖規模,積極發展生態健康養殖。
記者采訪到的沿江養魚企業表示,當前國家在科學養殖和水質保護方面是在打一系列“組合拳”。除了《方案》外,國家還實施了“水十條”等,明確了各斷面的考核指標。因此,很多水面已被劃為禁止或限制養殖區,企業就轉移到允許養殖的江段,并在養殖時選擇市場受歡迎、經濟效益高的魚類,控制養殖數量,減少投放飼料,按要求建設環保設施等。
擔任過宿鴨湖生態養殖公司技術總顧問的武漢市農科院水產科學研究所魚病與水環境研究室主任艾桃山說,很多養殖企業正嘗試進行生態食物鏈各層次的開發利用。如根據當地水域中的富營養化物質,選擇食用這些物質的魚蝦,這樣一來,可實現“水清藻淡魚兒肥”,從農業到水產、環保、生態,通過物質循環等形成生態漁業和健康養殖。
在“一水連三省(區)”的貴州萬峰湖,針對網箱養殖泛濫、違法捕魚行為頻繁等現象,當地通過制定發展規劃,實施生態化養殖等,實現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和漁民上岸轉產。
12月31日,位于江西省湖口縣的長江鄱陽湖水生生物保護中心建成正式啟用,這是國內首家綜合性淡水魚科普館。長江鄱陽湖水生生物保護中心是一座集科普宣教、水生生物保護救助、魚類種質資源保護研究和開發等為一體......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明確要“加快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實施好長江十年禁漁”,并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
3月20日,由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科學研究所和美國海洋與大氣管理局西南漁業研究中心的科學家聯合在Science雜志發表評述文章,文章肯定了中國政府采取十年禁漁制度將會對......
16日從農業農村部了解到,長江水域生態環境持續惡化,水生生物資源呈現急劇衰退趨勢。農業農村部將會同相關部門進一步加強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工作,全力拯救和保護長江水生生物及其生存環境,遏制水生生物多樣性的衰......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工作的意見國辦發〔2018〕95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支撐。多年來,受攔河筑壩、水域......
9月12日,為進一步提高我國水生動物防疫系統實驗室檢測能力,為水生動物防疫檢疫工作提供技術支撐,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在重慶舉辦了2018年全國水生生物防疫檢驗實驗室技術培訓班。全國水產技術......
在我國,白鱀豚、白鱘和鰣魚已經功能性滅絕,長江江豚、中華鱘成為了極危物種……水生物種離開我們的速度超出了想象。珍稀水生野生動植物瀕危程度加劇,水生物種資源嚴重衰退,已成為影響我國生態安全的突出問題。為......
在我國,白鱀豚、白鱘和鰣魚已經功能性滅絕,長江江豚、中華鱘成為了極危物種……水生物種離開我們的速度超出了想象。珍稀水生野生動植物瀕危程度加劇,水生物種資源嚴重衰退,已成為影響我國生態安全的突出問題。為......
7月22日,由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承擔的國家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藏北典型湖泊水生生物資源本底考察”和“三峽庫區水生生物多樣性調查及圖鑒編撰”2個項目在武漢聯合召開專家組會議暨啟動會。專家組組長陳宜......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長江當涂水域魚類監測站在檢測中發現:安徽馬鞍山江段出現多種外來物種,這些外來“洋生物”不少是被人們放生進入長江的。專家呼吁:外來物種不能隨意放生,否則會對長江水生生態系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