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華中科技大學獲悉,由武漢國家光電研究中心研究員、華中科技大學謝慶國教授帶領團隊研發的全球首臺臨床全數字PET/CT裝備進入臨床試驗收關階段。
據悉,臨床全數字PET/CT在廣州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和附屬腫瘤醫院開始向社會大規模征集受試志愿者,對該設備用于影像學診斷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進行臨床驗證,待完成約120例人體臨床試驗后,即可提交注冊認證資料。
據數字PET產業化技術負責人張博介紹,PET/CT主要用于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等病理診斷,也可以用于相關疾病篩查體檢。
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數字PET技術,以“全數字”和“精確采樣”為本質特點,比傳統PET/CT設備能更早更精準發現包括腫瘤在內的各種病灶,被稱為“癌癥預警機”,在癌癥、老年癡呆癥、帕金森綜合癥等疑難雜癥早期檢測領域,都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廣州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核醫學科主任張祥松介紹稱,中國癌癥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僅為30.9%,不及美國的一半。中國癌癥患者生存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癌癥發現、治療不及時。數字PET一旦正式上市,憑借其成像性能優勢,可極大提高癌癥早期檢測的能力。
此外,據介紹,華中科技大學“數字PET”解決了傳統PET 發展40余年來一直存在的超高速閃爍信號數字化難題,以突破技術瓶頸的方式打破國際巨頭的技術壟斷。業界認為,國產全數字PET/CT一旦實現普及化發展,將會大大降低民眾獲取其服務的門檻。
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自2005年成立以來,公共衛生學院環境與健康研究平臺(以下簡稱“平臺”)依托環境與健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國家環境保護環境污染健康效應......
12月28日至29日,中山大學(以下簡稱中大)召開文科發展大會,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致中大建校百年賀信精神,聚焦新時代新文科繁榮發展,在梯隊建設、青年支持、教材、期刊、智庫、服務灣區等八個方面推出八大......
2024年12月20日上午,中山大學2024年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管理工作會議在南校園生命科學樓1號樓124國際廳召開。邰忠智副校長,科技部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中心赫運濤處長,學校設備與實驗室管理處、......
12月23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質子治療中心啟動首批臨床治療,標志著同濟醫院在華中地區率先正式進入腫瘤治療的質子放療時代。同濟醫院質子治療中心從2021年7月國家衛健委批準質子設備配置......
國家藥監局藥審中心關于發布《藥物臨床試驗樣本量估計指導原則(試行)》的通告(2024年第54號)為指導申辦者在藥物臨床研發過程中進行科學合理的樣本量估計,藥審中心組織制定了《藥物臨床試驗樣本量估計指導......
12月13日,在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和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的支持下,細胞出版社與清華大學醫學院在清華校園聯合舉辦了2024中關村論壇系列活動暨北京國際學術交流季——從實驗室到臨床:細胞與基因治療的......
《自然—醫學》期刊12月12日發表年度特寫文章,介紹了未來一年里可能對醫學產生影響的11項臨床試驗。心理健康在今年的榜單上占據了重要地位。值得注意的是,有一項臨床試驗利用一個手機工具包幫助肯尼亞等中低......
據中山大學官網消息,該校近日召開202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報動員會。會上,中山大學科學研究院詳細匯報了2024年全國及該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與資助情況。2024年中山大學集中接收期首次獲批經......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注冊臨床試驗現場核查要點及判定原則》(以下簡稱《核查要點》),進一步規范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注冊臨床試驗核查工作,統一臨床試驗現場核查標準,提高注冊臨床試驗......
中國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器官移植中心專家聯合國際團隊日前以封面文章形式在國際期刊《歐洲分子生物學組織分子醫學》發表報告,其中顯示他們利用國際首創的“離體大腦養護技術”,成功將一個“死亡”了50分鐘的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