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CDE(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藥品審評中心)發布了第二十八批擬納入優先審評程序藥品注冊申請的公示名單,4個抗PD-1單抗產品赫然在列,包括恒瑞醫藥的注射用卡瑞利珠單抗(SHR-1210)、君實生物的特瑞普利單抗注射液(JS001)、信達生物的信迪利單抗注射液(IBI308)和唯一一款來自外籍默沙東的帕博利珠單抗注射液(Keytruda),登上這批優先審評“榮譽榜”的入選理由為“與現有治療手段相比具有明顯治療優勢”。
CDE方面表示:“一旦獲得優先審評資格,將在技術審評、藥品檢驗、生產現場核查、臨床核查等各個環節予以優先。”業內普遍預計,這些備受期待的重磅品種有望于今年內陸續獲批上市,填補中國市場的空白。
顯而易見,恒瑞醫藥、君實生物、信達生物都成為PD-1抗體的第一梯隊,三家不分伯仲,處于貼身肉搏的激烈競爭中。其中“A股藥王”恒瑞一直在抗腫瘤領域深耕不輟,是國內知名的抗腫瘤產研銷結合的供應商,擔任國家抗腫瘤藥技術創新產學研聯盟牽頭單位,并建有國家靶向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最新數據顯示其去市值已逼近2500億,增長勢頭迅猛。
其實恒瑞去年市值已突破2000億,當之無愧地成為醫藥“市值一哥”。4月28日,恒瑞醫藥公布了2018年第一季度財務報表,不論從總資產還是同比營業收入都比2017年有所增長,分別是4.78%和21.70%。恒瑞2017年年報顯示,全年營業收入138.36億元(+24.7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2.17億元(+24.25%),扣非凈利潤為31.01億元(+19.76%)。
資料顯示,恒瑞主營主要產品涵蓋抗腫瘤藥、手術麻醉類用藥、特殊輸液、造影劑、心血管藥等眾多領域,但抗腫瘤藥依然占據利潤大頭,成為所有業務中毛利最高的支柱板塊。
在恒瑞抗腫瘤藥中,熱度持續走高的抗PD-1和抗PD-L1抗體也被列為企業重點發展對象。首先發展PD-1/PD-L1單抗符合腫瘤制藥巨頭的定位,其次作為市值一哥,有足夠的財力支撐耗資巨大的新藥研發,最后抗體藥等生物藥是全球藥企爭搶的戰略高地,已是時代發展趨勢,所以A股醫藥龍頭的恒瑞自然要與時俱進、緊跟潮流。
能看到,近兩年伴隨生物技術的顛覆性革命創新,各類生物大分子藥物特別是抗體類藥物的研發已經成為全球熱點,新型抗體藥物如抗體偶聯物、雙特異性抗體、納米抗體、腫瘤免疫療法等都是抗體藥物研發的新趨勢。PD-1/PD-L1等單抗藥物具有靶向性強、特異性高和毒副作用低等優點,因此在抗腫瘤、 自身免疫、心血管和神經系統疾病等領域具有無限廣闊的應用前景。
據Evaluatepharma 數據,目前抗體藥物占整個生物技術藥物市場份額 40%左右,并且市場份額還在繼續增長,預計到 2022 年全球抗體藥物的銷售額將達到 1708 億美元,在生物技術藥中的比例將上升至 52%。
而在腫瘤免疫治療領域,PD-1/PD-L1抑制劑市場前景也非常廣闊。據Research and Markets報告顯示,2025年PD-1/PD-L1抑制劑將以23.4%的年均復合率增長,預計峰值能達到350億美元,正是龐大的市場吸引恒瑞等企業紛紛加入PD-1/PD-L1單抗開發行列。
恒瑞的PD-1抗體最知名的莫過于SHR-1210(卡瑞利珠單抗),據報道2017年3月,在WHO公布的第77期藥物信息目錄中,恒瑞的PD-1單抗被收錄其中,非專利藥物名(INN)為“Camrelizumab SHR-1210”。恒瑞PD-1單抗成為繼康弘藥業的第2個獲得WHO 非專利藥物名的國產生物藥,同時也是首個獲得WHO非專利藥物名的國產抗體藥物。
目前SHR-1210最快進展是在非小細胞肺癌、食管癌中開展臨床三期,在肝細胞癌、霍奇金淋巴瘤、黑色素瘤、鼻咽癌等方面也在進行相應臨床,可見適應癥也十分廣泛。2015年,恒瑞還將SHR-1210有償許可給美國Incyte公司,總金額達7.95億美元。
然而事情進展并不順利,Incyte在隨后的臨床實驗中,發現SHR-1210與一種獨特而溫和的副作用——1級和2級的血管瘤(一種小的非癌性的血管皮膚增生)有關,該結果還發布在《Phase I study of the anti-PD-1 antibody SHR-1210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solid tumors》文章中,文章公布58名患者不良反應情況,有79.3%的受試者出現反應性毛細血管瘤癥狀,為此Incyte不得不遺憾地中斷SHR-1210的繼續實驗,并轉向新的合作伙伴MacroGenics,與MacroGenics達成9億美元的PD-1抗體制劑的新協議。
雖然SHR-1210在海外遭遇些許挫折,但并未影響其在國內PD-1抗體的領先地位,目前仍在多個癌種中進行受試者招募與臨床試驗,迄今為止,恒瑞已經為PD-1投入11.2億元左右資金。
除了SHR-1210,在抗PD-L1藥物方面,恒瑞還自主研發了SHR-1316。2017年12月14日,公司發公告,稱人源化抗 PD-L1單抗SHR-1316注射液已獲CFDA批準進行臨床試驗,同樣用于惡性腫瘤的治療。截止當時,恒瑞在SHR-1316注射液研發上已投入約3400萬元。
外界評價,恒瑞的PD-1/PD-L1抗體研發顯示出公司在生物藥與類似物領域的全新布局,恒瑞不僅是“市值一”,還是“研發一哥”,在國內臨床試驗管理以及腫瘤產品線商業化方面的一流實力,定會讓抗體藥的全球競技場變得更加熱鬧非凡。
實際上,貝伐單抗生物類似物近年來也成為各大藥企激烈角逐的對象。貝伐單抗由羅氏子公司基因泰克等企業聯合開發,也是一種人源化的抗-VEGF 單抗,2004 年FDA就批準了該藥物的上市申請,2017 年其全球市場的銷售額為 68.08億美元,其中中國市場貢獻的銷售額為1億美元,占比大約為1.5%。
目前不少國內制藥企業針對貝伐單抗進行仿制開發,恒瑞也是眾多選手之一,主要適應癥是非小細胞肺癌,但實際上貝伐單抗治療范圍很廣,轉移性結直腸癌、惡性膠質瘤、轉移性腎細胞癌、宮頸癌和卵巢癌等都有療效,因此該款藥物被稱為抗腫瘤的"多面手"。
不僅研發單一抗體,恒瑞還在此基礎上開發抗體毒素偶聯物。抗體偶聯藥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 ,ADC)是擁有強細胞毒性的化療藥物,通過連接物與單抗偶聯形成的,兼具小分子藥物強大的殺傷力和純單抗高度的靶向性。
2017年恒瑞財報顯示,恒瑞的創新模式從初期“me-too”、“me-better”逐步走向源頭創新,創新藥布局也從小分子向大分子藥物轉化,產生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ADC技術平臺,并率先在國內申請國際領先的ADC“生物導彈”。
例如,注射用SHR-A1201是恒瑞2013年申報的ADC,目前已經進入臨床階段;2017年恒瑞的另一款抗體藥物偶聯體——注射用SHR-A1403,還經FDA批準開展藥物臨床試驗,成為國內首個獲得美國FDA批準臨床的ADC藥物。
恒瑞董事總經理周云曙曾表示,“恒瑞醫藥有三個夢想:第一個是產品即制劑出口海外;第二個是具有創新意義的創新藥在中國上市;第三個是真正意義的原研創新藥在全球上市。”由此看來,“一哥”恒瑞的確在踏實踐行企業的愿景,奮力奔跑在夢想的道路上,距離成功也越來越近。
一年一度的兩會閉幕了,悉數今年兩會期間的醫療領域高頻詞匯,“癌癥早篩”一定位列其中。“如果等到腫瘤發展成晚期,以打補丁式的治療來補救為時已晚。”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山......
思路迪AXL抑制劑3D-229注射液臨床試驗申請正式獲CDE受理,是國內首個申報臨床的AXL抑制劑。3D-229(AVB-500),由美國Aravive公司開發,2020年11月11日,思路迪以總計2......
安捷倫已同意以5.5億美元的全現金交易收購總部位于華盛頓的癌癥測試開發商ResolutionBioscience。如果ResolutionBioscience實現某些里程碑,該交易需要安捷倫額外支付1......
已有研究發現一半以上的晚期腫瘤患者會出現厭食癥,進食減少導致的營養不良會加劇腫瘤患者病情進展。相關研究也證實與癌癥相關的厭食癥會影響患者治療成功率和患者生存率,但腫瘤患者厭食的分子機制尚不清楚。近期,......
2月18日,記者從南開大學獲悉,來自南開大學、南方醫科大學、天津醫科大學和美國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先進科學》(AdvancedScience)最新一期上發表了一項研究成果。他們利用同......
特瑞普利單抗出海終于,本土最后一款PD-1也公布了出海路徑!2月1日,君實生物宣布與CoherusBioSciences已就其自主研發的抗PD-1單抗藥物特瑞普利單抗注射液在美國和加拿大的開發和商業化......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孫佳姝課題組與上海交通大學教授韓達課題組、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教授張少華合作,在腫瘤細胞外囊泡DNA分子邏輯運算與乳腺癌分子分型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
新冠對于癌癥患者威脅尤其大。一方面,癌癥患者往往身體狀態不佳,被感染后出現重癥的風險更大,另一方面,新冠顯著影響醫療系統的正常工作,很多患者被耽誤治療。但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感染新冠病毒也不一定總是壞......
12月2日從中科院蘇州醫工所獲悉,中美兩國研發人員最新制備出一種可以搭載化療藥物的新型納米材料。這給實現高效低毒的腫瘤治療帶來新希望。“這種納米材料在生物體內好比一個盡職的‘納米搬運工’。......
摘要在過去的十年中,人們從研究植物代謝組學到發現疾病的生物標志物研究,再到開發新的療法,基質輔助激光解吸電離(MALDI)成像技術已成為這些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MALDI技術通過提供對治療化合物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