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初,“中科院2018年第一季度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亮點工作”結果公布,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制的一種抗癌藥物位列其中。
這就是由該所丁健課題組、楊春皓課題組、蒙凌華課題組與上海海和藥物研究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和藥物)研發的抗腫瘤1類新藥CYH33。今年年初,這一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藥獲得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頒發的臨床試驗批件。
“針對有效的抗腫瘤靶點,為患者提供更加精準的治療藥物,這是我們的使命。”楊春皓對《中國科學報》記者說。
誕生之路不易
“對于做藥物的人來說,研發新藥最重要的是為滿足臨床需求。”楊春皓說。
磷脂肌醇3-激酶(PI3K)信號通路在腫瘤發生發展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調控作用。楊春皓與中國工程院院士丁健從2005年起開始合作研發相關藥物。“當時,國內有關PI3K靶點新藥的研究幾乎是空白。”楊春皓說,雖然當時已有一些化合物報道,但是成藥性不好、對PI3K選擇性較差。
楊春皓課題組主要承擔化合物的設計、合成與優化,而針對一個靶點如何快速高效地找到一個“像藥”的先導化合物是其中的前提。之后,根據體內外篩選結果再對其優化和修飾,并經過成藥性的各種評價,最終才能確定成為候選藥物。
2006年,從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博士后出站的蒙凌華加盟丁健團隊,他們在國內率先建立了較完善的分子和細胞水平的PI3K篩選平臺,并瞄準國際前沿領域,建立了PI3K亞型選擇性抑制劑的篩選和研究體系,相關方法現已獲得中國ZL授權。基于所建立的藥物篩選體系,蒙凌華團隊與楊春皓團隊密切合作,踏上了尋找新藥之路。
這項工作猶如“戴著鐐銬跳芭蕾”。研究人員設計合成并評價了上千種化合物。楊春皓坦承,中間走了不少彎路。“有半年左右每一天都是失敗。”他回憶說。CYH33的母核采用的是現在藥物化學的一種優勢結構,而在當時相關文獻報道的方法少之又少。“我們嘗試了文獻上類似物合成的所有方法,都無法提供滿意的結果。”
藥物發明人之一陳艷紅博士對此深有感觸。“差不多花了一年的時間打通路線,得到目標化合物。尤其是在關鍵步驟構建吡咯并三嗪時,我也記不清失敗了多少次。”
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他們發展了一條新合成路線,成果發表后,被SYNFACTS雜志評為亮點文章。“在平淡中一步步往前推進,在某個小節點獲得成功時,我們會有短暫的喜悅,這讓我們更有信心、有動力繼續應對之后的挑戰。”楊春皓說。
“中國特色”
數據顯示,肺癌、消化道腫瘤、乳腺癌等位居癌癥發病率和死亡率前列,是中國的高發腫瘤。
“在策略上,我們重點突破中國人種的特色腫瘤。”楊春皓介紹,與國際上已經進入三期臨床試驗的同類藥物相比,CYH33在體內外都表現出更顯著的抗腫瘤活性,尤其對中國人種特色腫瘤表現出優異的抑制活性。
此外,新穎獨特的優勢結構,也是這一新藥在技術研發上的一大亮點。楊春皓表示:“CYH33是一種針對磷脂肌醇3-激酶(PI3K)a的亞型選擇性抑制劑,該結構與已有的a亞型抑制劑結構完全不同,具有高選擇性和高活性。”
近年來,基于優勢結構的藥物設計越來越受到藥物化學家的關注。PI3Ka在生長因子刺激誘導的信號通路中發揮主要作用,且只有該亞型在腫瘤組織中以高頻率發生激活性突變。對此,國際上之前集中于PI3K泛抑制劑或PI3K-mTOR雙重抑制劑的研究,但它們都存在“劑量限制性毒性”的缺點。
楊春皓說:“對于PI3Ka亞型選擇性抑制劑來說,由于PI3Ka在腫瘤里面最常發生突變和高表達,我們專門針對這個亞型研發化合物,其毒副作用相對會比較低。”
藥效有待臨床驗證
據悉,CYH33今年年初已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頒發的臨床試驗批件,目前該藥已進入臨床一期試驗階段。對于研發人員來說,其前途光明,但道路依舊曲折。
“人和動物之間巨大的種屬差異,導致臨床前和臨床上藥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有可能有較大差別,這是全世界藥物研發的難點,CYH33同樣有待在人體上進行驗證。”楊春皓說。
新藥臨床研究要經歷一、二、三期的臨床,其間每一個階段都存在風險。
蒙凌華表示,目前他們在配合海和藥物尋找分子標志物。“通過確定分子標志物篩選患者,監控患者早期治療療效,可以提高治療的精準度和有效率。”蒙凌華稱,他們還在進行CYH33與現有的一些治療腫瘤的藥物搭配,以期提高療效。
楊春皓表示,候選新藥CYH33的研發涉及化學、藥理學、藥物代謝、安全性評價、制劑等多個學科和課題組之間的合作,其作為候選藥物脫穎而出,離不開藥物所各團隊之間緊密高效的合作。“后續的研發依舊不能懈怠,可能要等到最后新藥真正上市、銷售,經過市場評價良好,才算是我們真正的成功。”他說。
近日,由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分子治療與新藥創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教授章雄文團隊與復旦大學科研團隊共同研發的在抗腫瘤惡病質與增肌領域的臨床前小分子原創新藥,與國際生物制藥公司達成了總額為1億美元全球權益合作。......
抗腫瘤藥物千千萬,實際能走到臨床、甚至上市的卻寥寥無幾。是什么阻礙了抗癌藥物的開發進展?帶著這一疑問,我們走進了長春應化所,拜訪了湯朝暉教授團隊的助理研究員徐亞軍老師。湯朝暉教授團隊專注于聚氨基酸為介......
印度一家小型生物技術公司正在生產一種最先進的癌癥治療方法——嵌合抗原受體(CAR)T細胞免疫療法(簡稱CAR-T療法)的本土版本NexCAR19。CAR-T療法由美國首創,主要用于治療血癌,并在過去幾......
3月5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免疫與感染研究所研究員張曉明、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教授高強和中國科學院院士樊嘉、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研究員楊力,在《細胞》(Cell)上發表了題為Neutrophilprof......
近日,河南省科學技術廳公示了擬新組建的4家省級重點實驗室,公示期為2023年12月19日至2023年12月25日。這四家實驗室分別是:河南省環境友好功能材料重點實驗室,依托單位為河南省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11月2日,《細胞報告》(CellReports)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錢友存研究組完成的題為TriggeringendogenousZ-RNAsensingforanti-tumo......
7月30日上午,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徐兵河院士抗腫瘤新藥臨床研究團隊項目啟動會暨藥物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范(GCP)培訓在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召開。作為我國抗腫瘤新藥臨床研究領域的領軍人物,......
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療法(CAR-T)已經在血液腫瘤中取得了喜人的成效,但是對實體瘤,卻沒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可供CAR-T識別的抗原不足。一方面腫瘤的高異質性使得并非所有的癌細胞都表......
在適應性輻射過程中,哺乳動物的壽命演化出較高的多樣性,包括從最長壽命只有3年的鼩鼱到壽命長達200余年的弓頭鯨。其中,一些特殊的哺乳動物類群如裸鼴鼠、弓頭鯨、大象和蝙蝠等,展現出長壽命、抗腫瘤的特點,......
CD47/PD-L1抗體組合表現出持久的抗腫瘤免疫力,但其也會引起免疫相關不良事件(IRAEs)而影響臨床療效。南方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研究團隊研發聚合物納米囊泡,用于遞送CD47/PD-L1抗體,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