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至11日,中國科學院組織召開院儀器研制專家委員會會議,20余位儀器研制專家參會。會議主要梳理了我國受制于人的重大儀器設備和核心關鍵技術,對核心關鍵技術團隊、天文領域的儀器研制、研制儀器的工程化開發和產業化推廣等進行了專題研討。
針對中芯事件后暴露出的核心關鍵技術受制于人的問題,中科院條件保障與財務局前期組織儀器研制專家委員會專家和承擔過國家級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制項目的單位,對我國受制于人的重大儀器設備進行了征集。會上,專家對征集的儀器設備分領域進行了研討,對各單位和專家提出的儀器設備“卡脖子”問題進行了歸納總結,經會議綜合評議,梳理出我國受制于人但中科院有基礎并有望取得突破,學科需求規模大、斷供影響大的重大儀器設備。
中科院條財局副局長鄭曉年主持會議,并在會議總結時表示,院儀器研制專家委員會為中科院科研儀器研制工作的頂層設計和優化布局發揮了重要作用,將堅持并充分發揮專家委員會的智庫作用,持續為中科院的儀器研制工作發展提供咨詢建議;院部署的重大儀器研制項目和關鍵技術團隊應發揮各自的特點,重視新原理、新方法的創新,促進顛覆性、變革型技術的產生,同時也應加強對已有技術的進一步完善,將工程化的設計思想貫穿于項目始終,爭取產出實用化、精密化、產品化的科研儀器設備;條財局將進一步加強對重大儀器研制工作的凝練和布局,通過中科院核心關鍵技術突破、自主研制科研儀器設備,推動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制,解決“卡脖子”問題。
編輯點評
網絡信息產業中,芯片被比喻為心臟,操作系統被比喻為靈魂。2018年4月,美國商務部禁止中興通訊采購美國芯片,中興被“卡脖子”。這暴露了中國在高端芯片行業缺乏自主創新能力的困境。此次中科院儀器研制專家委員會會議上,與會精英深入探討“卡脖子”問題,相信對我國芯片研發將產生重大的推動作用。
1月31日至2月2日,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副書記陰和俊先后到中科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和微電子研究所調研。陰和俊在相關單位參觀了解最新科研進展,分別聽取了各單位在重大科技任務和黨建工......
經中國科學院國際合作局組織專家評審,并經中國科學院院長辦公會審議通過,包括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岳躍民研究員在內的3位科學家近日榮獲“2022年度中科院青年科學家國際合作伙伴獎”。亞熱帶生態所......
“這就好像一艘航空母艦,把研究低維量子物質需要的各種技術和設備集成在一個平臺上。有了它,我們就能攻克在這個領域研究中盲人摸象的問題,從更高、更全面的站位開展探索。”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用這樣一個比喻,......
2022年,甘肅省第十四屆黨代會提出了實施“強科技、強工業、強省會、強縣域”行動,并在甘肅省委十四屆二次全會再次強調將強科技行動深度嵌入強工業、強省會、強縣域行動,依靠科技創新催生發展新動能、塑造發展......
1月26日,中科院半導體所發布王圩院士訃告。以下為訃告全文:訃告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研究員、我國著名半導體光電子學家王圩先生因病醫治無效,不幸于2023年1月26......
2023年1月4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陸熙炎先生在上海逝世,享年95歲。陸熙炎先生,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在上世紀50年代,他參與了我國抗菌類鏈......
2023跨年科學演講海報中科院科學傳播局供圖2022年12月31日,中國科學院舉辦2023跨年科學演講。本次活動以“復興路上的科學力量”為主題,面向全網播出。2023跨年科學演講再度創新,連續超過15......
訃告著名藥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民主同盟盟員、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蔣華良先生因病醫治無效,于2022年12月23日15點54分在上海逝世,終年57歲。蔣華良先生治學嚴謹、學識淵博......
近日,以“共享未來:珊瑚礁研究與保護”為主題的全國珊瑚礁論壇暨中國太平洋學會珊瑚礁分會2022年會/中國互聯網公益峰會·邊會在海南三亞舉行。來自南海海洋所、自然資源部南海生態中心、上海交通大學、廈門大......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流體成礦作用學科組馮雨周博士后和陳華勇研究員及其合作者,揭示了榍石稀土元素活化遷移對華南離子吸附型稀土礦床重稀土富集礦化的指示。相關研究發表于AmericanMiner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