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上海科技節期間,全市將有10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的實驗室向公眾開放,接受預約參觀并提供科普講解。上周末,兩家高校、企業的生物醫藥實驗室向公眾開放,科研人員帶上百名市民走進高端實驗室,并進行科普講解,令人眼界大開。

    第一次見到“仙草”苗苗

    昨天下午,上海中醫藥大學中藥研究所的復方中藥實驗室迎來了20多名中學生和家長。吳曉俊研究員早早地等在一樓大廳,看到市民來了,就介紹起中藥研究所的情況。該所創建于1985年6月,圍繞國家中藥現代化、國際化的戰略需求,在中藥生物技術與資源可持續利用、中藥品質與功能評價、創新藥物研發等方向進行重點建設,先后承擔了國家重大新藥創制、國家“973計劃”項目。

    帶著中學生來到研究所二樓,科研人員拿出一只只玻璃容器,在半透明的培養基里生長著一株株綠苗苗。“這個容器里培養的小苗苗是還沒有長根的鐵皮石斛。”雖然很多學生聽到過這種養生“仙草”的名字,但還是第一次見到這種藥材的“前世”。科研人員介紹:“鐵皮石斛對生長環境的要求極為嚴苛,且生長周期緩慢,目前已基本無野生資源可用,大多是通過人工栽培的。”

    科研人員向公眾展示鐵皮石斛苗。孟雨涵 攝

    來到光照培養室,只見透明的玻璃門后,是一排排培養容器。據介紹,光照培養室內的鐵皮石斛每天都要經過16個小時的光照,而且溫度常年控制在25攝氏度,這種環境下的小苗苗會比自然條件生長得稍微快些。有學生問:“培養容器蓋著蓋子,小苗苗會不會透不過氣?”科研人員回答:“容器蓋子其實是透氣的,不過細菌是無法穿過瓶蓋的,這就為鐵皮石斛的生長創造了一個無菌環境。”

    如何分辨名貴中藥材的真偽

    對于鐵皮石斛等珍貴中藥材,如何分辨它是不是“正品”呢?參觀者走進薄層色譜實驗室后,科研人員介紹,可以通過“薄層色譜法”快速分離和定性分析藥物的成分,并與標準樣本對比,就能知道中藥材是不是正品。

    科研人員取出一片薄層板,放入全自動點樣儀,等待儀器將樣品點樣到薄層板上。點樣完成后,她將薄層板放入展開缸,滴上展開劑,利用層析原理將樣品中的成分進行分層。“現在展開過程完成了,你們看薄層板上有什么變化?”科研人員展示薄層板。孩子們看著一片空白的薄層板犯了迷糊:“沒有什么變化呀!”科研人員解釋說:“這是因為有些化學成分在可見光下是無法被我們肉眼看到的,這時候需要借助儀器,在特殊的光照下看到它們。”她將薄層板塞入一臺儀器,讓他們透過儀器的“小窗戶”向內看。“看到了,是一個個藍色的小色塊!”孩子們欣喜地叫道。

    科研人員介紹中藥研究和檢測儀器。孟雨涵 攝

    她告訴孩子們,以薄層板最左邊的小色塊為標準,可以看到,邊上的四個樣本都出現了同樣的色塊,這就可以斷定測試的4種樣本都存在這種成分。也就是說,它們都是正品。“原來中藥有這么多功效!”“薄層色譜實驗真有趣!”參觀結束后,同學們紛紛感嘆。

    世界500強企業開放實驗室

    上周末還有一場規模更大的實驗室開放活動,世界500強企業——上海羅氏制藥有限公司首次向公眾開放園區參觀,近200名市民走進實驗室。羅氏還舉辦了上海科技節“科學家派對”,邀請中科院院士陳凱先等生物醫藥界知名專家與市民交流。

    周六下午,眾多市民走進羅氏高致敏車間,參觀創新特藥的生產過程。“我們擁有高度自動化的生產線與包裝線,高速壓片機每小時壓片數量可達25萬。”研發人員告訴大家,“高密閉性的生產系統能夠杜絕污染,保護員工健康與安全。”在研發人員的指導下,市民穿上PPE防護服,在互動游戲中體會創新特藥生產過程中所遵循的高標準。

    活動現場,公眾還參與模擬急救,學習了“黃金4分鐘”的基礎急救技能。在VR、顯微鏡觀察、智力游戲、涂鴉尋寶等各種寓教于樂的游戲環節,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也學到了生物和化學知識。在“乳腺癌那些事兒”主題展區,研發人員通過模型、VR展示片播放、顯微鏡觀察等多種形式,進行了乳腺癌知識普及。市民李女士告訴記者:“通過今天的活動,我了解到關鍵要有防病意識,定期做檢查,把疾病及時扼殺。到正規醫院接受規范的診療也非常重要。”

    上海羅氏制藥有限公司總經理周虹表示,羅氏一直致力于創新,每年把銷售收入的20%用于研發。目前,羅氏投入8.63億元,正在建設上海創新中心,預計明年落成,希望以此助力上海科創中心建設。“作為上海創新生態圈的一員,我們也積極參與上海科技節,向公眾普及生物醫藥知識,激發全民對科學的探索熱潮。”

    在“科學家派對”上,十多位制藥領域專家與市民展開交流。新藥研發為什么需要10年左右時間?一個新藥從研發到上市為什么要投入60億元左右?成功率為什么只有1/5?未來藥品制造技術和質量控制的前景如何?對于這些問題,科研人員深入淺出地向市民進行科普,讓他們了解了生物醫藥研發的現狀和未來。


    相關文章

    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出爐,風頭為何轉向整治不正之風?

    2023年5月31日,中國科學院發布2023年度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通知。其公布2023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名額共79名,增選向國家急需的關鍵領域和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傾斜;向為國防和國家安全作......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重拳痛擊科研項目評審“打招呼”

    日前,備受科研人員關注的2023年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評審已經完成。隨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自然科學基金委)把“打招呼”頑疾列為主題教育專項整治問題全面推進,一些......

    澳科研人員在古老巖石中發現16億年前生物群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日前發布公報說,該校研究人員參與的一項研究發現了一種至少16億年前就在地球上存在過的生物群,早于其他已知的動植物,相關研究論文已發表在英國《自然》雜志上。公報說,這一生物群被稱為“原甾......

    我國科研人員開發出新型高靈敏鈣信號熒光蛋白探針

    近日,北京師范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章曉輝團隊、北師大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王友軍團隊與中國科學技大學教授唐愛輝團隊合作開發構建了一類新型的檢測鈣信號的熒光蛋白探針“尼莫”(NEMO),該......

    寫“材料”爭“帽子”困擾科研人員基礎研究減負任重道遠

    基礎研究減負還要過幾道坎寫“材料”爭“帽子”仍在困擾青年科研人員基礎研究相當于科技大廈的“地基”,而從事基礎研究的科學家,就是“打地基”的人。無論是全國兩會前夕中央政治局對基礎研究進行的集體學習,還是......

    科研人員實現量子增強的微波測距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的孫方穩教授研究組利用微納量子傳感與電磁場在深亞波長的局域增強,研究微波信號的探測與無線電測距,實現10-4波長精度的定位。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于《自然-通訊》。基于固態......

    砍掉中國90%的科研人員,對科技發展的影響微乎其微?

    前天下午,在杭州某知名大學工作的某教授打電話給我,說他來京參會,晚上想和我見面聊聊。于是乎,在中華民族園附近某飯店,我定了個小包間,把酒聊天。這位教授為“海龜”,科研做得好,有原創性工作,回國前發表過......

    科研人員發現新的健康衰老調控基因

    記者3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科研人員牽頭發現一個新的健康衰老調控基因ATF7,該基因可通過延緩細胞衰老和降低老年個體的炎癥水平,從而促進健康長壽。據介紹,慢性低度炎癥是衰老的主要特征之......

    科研人員激勵機制優化需系統化設計

    我國擁有數量龐大的科研人員隊伍,科技人力資源總量和研發人員總數已連續多年位居世界首位。如何適應我國科研體系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轉型,充分發揮科研人員紅利優勢,激發科研人員的動力、活力和潛能,提高科研人......

    科研人員發現真菌合成黃酮柚皮素新途徑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8484.shtm黃酮是一類主要由植物產生的多酚類化合物,在工業、食品和制藥行業廣泛應用。柚皮素作為......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