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開發出超分辨率熒光顯微鏡”獲得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的Eric Betzig博士又取得了一項突破成果。由他帶領的團隊最新開發出了一款結合2種成像技術的顯微鏡,可使研究人員觀察活細胞前所未有的3D細節,包括癌細胞移動、脊髓神經回路連接以及免疫細胞在斑馬魚內耳中游走等。
在斑馬魚胚胎的脊髓中,新的神經元以不同的顏色發光,讓科學家能夠追蹤神經回路的發育Credit: T. Liu et al./Science 2018
4月20日,這項成果以 “Observing the cell in its native state: Imaging subcellular dynamics in multicellular organisms”為題發表在Science雜志上。作者們認為,新技術解決了在活體組織中進行細胞成像這一長期存在的問題,為生物學研究提供了令人振奮的新視角。
圖片來源:Science
克服傳統顯微鏡的障礙
為了獲得清晰的圖像,傳統的顯微鏡通常會將他們的實驗對象隔離在一個載玻片上,或者用潛在的有害數量的光(harmful amounts of light)來照射它們。但Betzig博士認為,觀察載玻片上被隔離的細胞就好像到動物園去研究獅子的行為一樣(并不能看到細胞在原始環境中的真實行為)。
An immune cell migrates through a zebrafish's inner ear while scooping up particles of sugar (blue) along the way. Credit: T. Liu et al./Science 2018(視頻地址:https://v.qq.com/x/page/a0633e8uelf.html)
為了克服這些障礙,Betzig博士和他的團隊結合了兩個他們于2014年首次報道的顯微鏡技術。現在,利用這一新裝置,研究人員能夠在細胞所處的自然環境下觀察它們(而不是將它們分離、獨立出來再觀察它們)。上面的視頻展示了在斑馬魚胚胎內耳中移動的一個免疫細胞。
Imaging cellular diversity in a developing zebrafish(圖片來源:Science)
新技術的兩大改進
第一步:讓細胞“活著”
為了制作這個免疫細胞視頻,Betzig博士及其同事避開了傳統顯微鏡使用的強烈光線,因為這種光線會破壞或殺死活細胞。相反,研究小組使用了一種被稱為“lattice light-sheet microscopy”的技術,該技術能夠使一層薄光(a thin sheet of light)以非常高的速度不斷地穿過活體組織,從而將細胞損傷降至最低水平,同時獲得一系列2D圖像,構建亞細胞動力學的高分辨3D電影(building a high-resolution 3-D movie of subcellular dynamics)。
第二步:使細胞周圍環境不被“扭曲”
同時,為了使細胞的周圍環境不被“扭曲”,研究人員使用了自適應光學(adaptive optics,天文學家使用的一種成像技術)。該技術能夠幫助解決“扭曲”問題,并校正圖像。
圖片來源: 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
Betzig博士說:“如果沒有自適應光學,所有這些細節都很難看到。”在他看來,自適應光學是當今顯微鏡研究中最重要的領域之一,而擅長3D活體成像的“lattice light sheet microscope”則是展現其力量的完美平臺。同時,他還指出,目前自適應光學還沒有真正“起飛”,因為這一技術復雜且昂貴,但是未來10年內,世界各地的生物學家都將參與其中。
前所未有的3D分辨率
借助結合了“lattice light-sheet microscopy”和“自適應光學”的這一新顯微鏡技術,研究人員現在能夠窺視生物體的內部,以前所未有的3D分辨率觀察細胞間的相互作用。以下是9張酷炫的動圖:
人類干細胞衍生類器官中的內吞作用
早期斑馬魚大腦中的細胞器動力學
斑馬魚眼睛中的細胞器動力學
網格蛋白介導的體內內吞作用
斑馬魚眼睛中膜動力學
脊髓神經回路發育的體內成像
網格蛋白在肌肉纖維中的定位
對大體積成像進行“Tiled Adaptive Optics”校正
斑馬魚異種移植模型中癌細胞的遷移
下一步計劃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這一裝置目前需要一個3米長的桌子,Betzig博士等正致力于讓其更小巧、更人性化。“評判一個顯微鏡價值的唯一標準是,有多少人能使用它,以及人們用它所發現的東西的重要性。”他說。最終,Betzig博士希望這一新技術能夠被商業化,讓自適應光學成為主流。
參考資料:
Cutting-edge microscope spies on living cells inside the body
New Microscope Captures Detailed 3-D Movies of Cells Deep Within Living Systems
一、項目編號:[350001]CCZB[GK]2025007二、項目名稱:福建農林大學透射電子顯微鏡采購項目三、采購結果采購包1:四、主要標的信息采購包1(透射電子顯微鏡):貨物類(廈門外圖進出口有限......
近日,鄭州大學公布場發射掃描電子顯微鏡等科研設備的公開招標采購項目。本次采購的總預算是4245萬元,采購的儀器包括場發射掃描電子顯微鏡,掃描電子顯微鏡,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液相色譜質譜聯用儀,三重四極......
美國芝加哥大學的科學家開發出一種名為體積DNA顯微鏡的革命性成像技術。該技術可“從內到外”繪制生命3D圖,科學家通過標記和追蹤分子間的相互作用,構建出復雜的遺傳物質3D圖,進而提供前所未有的生物體內視......
一、項目編號:HCZB-2025-ZB0076(招標文件編號:HCZB-2025-ZB0076)二、項目名稱:華北電力大學激光共聚焦顯微鏡三、中標(成交)信息供應商名稱:北京中和翔宇科技有限公司供應商......
徠卡顯微系統積極響應丹納赫集團號召,秉承“創升中國”的戰略,將旗下徠卡顯微系統高端產品線本土化生產,助力中國科研儀器和檢測設備國產化進程,賦能中國基礎研究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與中國客戶攜手合作、共......
為便于供應商及時了解政府采購信息,根據《財政部關于開展政府采購意向公開工作的通知》(財庫〔2020〕10號)等有關規定,現將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2025年3至4月政府采購意向公開如下:本次公開......
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領導的科研團隊發明一種新的顯微鏡——核自旋顯微鏡。它可通過量子傳感器將核磁共振產生的磁信號轉換為光信號,并顯示為高分辨率圖像。該技術為在分子水平上理解微觀世界開辟了新的可能性。研究成......
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EMBL)研究人員在布里淵顯微鏡技術成像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使布里淵顯微鏡的速度和通量提高了1000倍,觀察光敏生物樣本更加高效,為探索生命科學提供了有力工具。相關論文20日發表......
在生命科學研究的前沿領域,高端科研儀器猶如探索微觀世界的“鑰匙”。長期以來,高端生命科學儀器由于技術難度高且系統復雜,幾乎被美國、日本和歐洲國家所壟斷,由此帶來的高昂的價格、漫長的采購周期與技術服務的......
四川大學2025年3至4月政府采購意向發布,預算總金額5275萬元采購設備,含光譜、波譜、質譜、掃描電子顯微鏡、元素分析、衍射儀等儀器設備。為便于供應商及時了解政府采購信息,根據《財政部關于開展政府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