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通光電昨日晚間公告稱,國家十三五規劃中提出了建設“陸海空天一體化信息網絡工程”國家重大工程項目,培育5G、 穿戴設備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現有通訊技術無法解決天地之間高速無線傳輸的要求,太赫茲通信是解決大容量、高速率通信傳輸的技術方向,公司于2017年11月7日與北京郵電大學-倫敦大學瑪麗女王學院聯合實驗室技術團隊成員陳曉東、俞俊生、姚遠三位科學家共同出資,設立江蘇亨通太赫茲技術有限公司,致力于太赫茲技術研發、產品開發及應用。
公告顯示,亨通太赫茲注冊資本3000萬元。其中亨通光電以貨幣出資2100萬元,占亨通太赫茲出資比例的70%,技術出資方將其擁有的太赫茲專有技術作價900萬元,以知識產權方式出資,占亨通太赫茲出資比例的30%。
公告稱, 亨通太赫茲成立后,將基于光電結合的太赫茲通信系統架構,根據不同的應用場景,以目前所掌握的高性能光電二極管、天線、太赫茲集成電路、基帶高速處理器等相關技術器件作為突破出發點,解決設備研發和系統集成的軟硬件技術難題,形成短距離超高速太赫茲通信系統產品,全面覆蓋短程至超遠程的超高速通信應用需求。
本次合作方陳曉東教授為英籍華裔科學家北京郵電大學-倫敦大學瑪麗女王學院“電磁場理論與應用”聯合實驗室主任,IEEE會士,國家千人計劃科學家。主要研究領域為無線天線與微波器件、微波的生物效應與應用、毫米波及太赫茲科學技術研究及應用,在太赫茲科學技術方面致力于太赫茲源、生物分子探測、太赫茲成像與醫學應用的研究。
陳曉東教授先后10次擔任射頻與太赫茲、天線等領域內的國際學術會議大會主席。在其倡導下,2008年發起了中歐毫米波與THz技術國際研討會,并一直擔任該學術會議主席。被聘為英國工程與物理科學研究委員會(EPSRC)評審團委員。擔任歐盟-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前瞻研究執行委員會委員。
俞俊生教授為北京郵電大學博士生導師,擔任北京郵電大學-倫敦大學瑪麗女王學院“電磁場理論與應用”國際開放實驗室執行主任,主持多項政府科研項目。
姚遠教授為北京郵電大學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包括無線通信、射頻系統、天線技術、射頻識別(RFID)、太赫茲技術。2013年入選北京高校青年英才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