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訊方舟成功造出世界首塊石墨烯太赫茲芯片,烯旺科技在全球范圍內最早將石墨烯科研成果產業化,華大基因新一代基因測序能力位居世界第一,大疆與相機名企哈蘇聯合發布世界首款一億像素無人機攝影平臺……近年來,深圳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特色優勢產業轉型升級,規模效益不斷邁上新臺階。
5月3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對2017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地方予以督查激勵的通報》正式印發,深圳因大力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特色優勢產業轉型升級成效明顯被通報表揚。
今后,國家發改委將對深圳在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重大政策先行先試、重大產業布局和重大項目落地上予以傾斜,在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創新創業、“互聯網+”試點示范、發展數字經濟及對接戰略性新興產業政銀企合作等相關工作中予以優先支持。
規劃引領
完善新興產業的政策體系
深圳是我國創新驅動發展的示范區,也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聚集區。2009年以來,深圳先后出臺實施生物、互聯網、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創意、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等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及配套政策,并加快培育未來產業,落實生命健康、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能裝備等四大未來產業規劃和政策,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經過多年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對經濟的貢獻率持續走高。《深圳市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深圳2017年全年新興產業增加值合計9183.55億元,比上年增長13.6%,占GDP比重40.9%。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增加值4592.85億元,比上年增長12.5%;互聯網產業增加值1022.75億元,增長23.4%;新材料產業增加值454.15億元,增長15.1%;生物產業增加值295.94億元,增長24.6%;新能源產業增加值676.40億元,增長15.4%;節能環保產業增加值671.10億元,增長12.7%;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2243.95億元,增長14.5%。從數據可見,深圳戰略性新興產業駛入“快車道”,成為深圳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創新驅動
戰略性新興產業能級不斷攀升
產業的快速發展伴隨的是創新成果密集涌現。2017年,深圳新增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各類創新載體195家,累計建成創新載體1688家。目前,在5G技術、超材料、基因測序、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領域,深圳的創新能力已處于世界前沿。
創新成果密集涌現的背后離不開深圳對于科技創新的支持。2017年,深圳出臺了《加快深圳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建設總體方案》和“十大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啟動了新一輪創新發展戰略布局。同時,深圳還制定出臺相關支持政策和激勵措施,鼓勵和吸引更多優質的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進入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加快建立市場化、精準化、多元化相結合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扶持體系,進一步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深圳通過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完善創新支撐體系,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創新能級不斷攀升。
市發改委向記者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全社會研發投入超過900億元,占GDP比重達到4.13%。有效發明ZL5年以上維持率在85%以上、居全國第一。獲國家科技獎15項,獲中國ZL金獎5項、占全國1/5。PCT國際ZL申請量20457萬件,占全國申請總量的41.8%。
著眼全球
優化產業發展綜合生態體系
為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深圳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到2020年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達到3萬億元,未來產業規模達到1萬億元。這份“軍令狀”用數字明確了多項發展目標,同時也清晰地勾勒出深圳戰略性新型產業的輪廓。
在《深圳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深圳著眼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趨勢新方向,加快發展壯大信息經濟、生命經濟、綠色經濟、創意經濟,不斷優化產業發展綜合生態體系,著力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能級,持續引領產業高端發展和經濟高質量發展。
市發改委有關負責人介紹,深圳在新一代信息技術、互聯網、新能源汽車、智能制造、高端醫療裝備、無人機等領域形成了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優勢產業集群。下一步,深圳還將著力提升源頭創新能力,加快打造梯次接續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