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碩果累累,綠色發展成效舉世矚目。美麗中國的故事正逐漸地展現在世人面前。
生態環境質量穩中向好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習近平在多個場合表達了這個觀點。今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獲通過,生態文明寫入憲法,黨的建設和人民的祈盼實現高度統一。
環境質量是否得到改善,一組數據給出答案。
2017年,我國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4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5%;可吸入顆粒物(PM10)年均濃度7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1%;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臭氧(O3)、一氧化碳(CO)年均濃度均達標。
“我國的生態環境治理持續好轉,不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不斷進步、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日益增長,更多優質生態產品的供給也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北京生態文明工程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賈衛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2016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北京空氣污染治理歷程:1998——2013年》評估報告。該報告指出,北京的大氣污染治理措施,提高了城市空氣質量,為全球其他發展中經濟體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是一項史無前例的創舉。
北京大氣治理是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的縮影。與此同時,全國城鄉生活飲用水水質達標率均較上年有所提升,劣五類水體繼續減少,大江大河干流水質穩步改善,近岸海域水質狀況總體保持平穩。
“通過人為措施,遭到破壞的生態系統逐步得到恢復,生態系統逐漸向良性循環方向發展。”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風景園林所所長沈丹向記者表示,河流、土壤、空氣等修復治理,對改善城市人居環境,提升城市生態品位起到關鍵性作用。
跨越關口負重前行
然而,多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取得巨大成績的同時,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習近平指出,我國生態環境保護成效并不穩固,生態文明建設正處于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必須咬緊牙關,才能爬過坡,邁過坎。
4月26日,習近平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提出長江經濟帶發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要設立生態禁區,開發建設必須是綠色的可持續的。
近年來,長江沿線地區發生多起固體廢物傾倒事件,數量基本噸級以上。5月8日,生態環境部啟動了“清廢行動2018”,遏制固體廢物非法轉移傾倒,確保長江生態環境安全,并在全國掀起固廢處置的熱潮。
賈衛列表示,要保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的勢頭,必須加強環境立法和執法督察、強化宏觀調控與源頭預防、全力推進氣水土污染防治、推動農業農村環境治理、加強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深化生態環保領域改革,同時強化各項保障措施。
我國空氣質量局部時段有所反彈,個別地區污染仍然較重,臭氧超標問題日益顯現治理力度仍需加大;水質改善不平衡,劣Ⅴ類水體在部分地區有所反彈;總磷污染更加突出;長江口、珠江口、杭州灣等部分河口海灣污染依然嚴重;部分重有色金屬礦區及周邊耕地土壤環境問題較為突出,化肥、農藥、農膜等使用量仍處在較高水平,土壤污染防治任務艱巨;局部區域生態退化還比較突出……
習近平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需要跨越一些常規性和非常規性關口。
賈衛列表示,常規性關口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定歷史時期長期存在。非常規性關口是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現階段特有的關口。建設現代生態化的經濟體系,是跨越兩個關口的關鍵,也是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
大會指出,確保到2035年,生態環境治理實現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到本世紀中葉,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態文明全面提升,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部門間的統籌協調問題,在黑臭水體治理過程中的‘九龍治水’依然存在。” 沈丹表示,生態環境治理的資金應聚焦到一處而不是灑落到各部門,應創新政府統籌機制。
經濟轉型期,全國各地對生態治理的呼聲越來越強烈。山西臨汾澇洰河生態治理工程,將一條臭水溝變成了近自然河道。唐山南湖城市中央生態公園改造前是采煤沉陷區,垃圾成山,污水橫流,現在成為大花園,成為當地著名的旅游景點。
“我國實施多項重要的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賈衛列表示。
各地著力開展生態文明示范建設,涌現了一批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先進典型,建立了各種類型、不同級別的自然保護區,設立了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開始了建立統一規范高效的中國特色國家公園體制工作。
在環境監管制度上,建立了統一的環境保護管理制度、區域聯動機制、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獨立進行環境監管和行政執法,實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和責任追究制度,實行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試行)》、《關于健全國家自然資源資產管理體制試點方案》、《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規定(施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方案》、《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綠色發展指標體系》等的出臺,使生態文明的政治建設穩步推進。
專家表示,我國生態文明頂層設計日趨完善,將在我國生態文明建設、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未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也將邁上一個新臺階。
為加快推動新儀器新技術創新應用,服務支撐環境管理新需求,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生態環境監測儀器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以下簡稱質檢中心)根據生態環境部《“十四五”生態環境監測規劃》《關于進一步加強重金屬污染防控的......
生態環境部回復關于同意生態環境部水土污染協同控制與聯合修復重點實驗室通過驗收的函。函原文如下:四川省生態環境廳,成都理工大學:《關于申請對國家環境保護水土污染協同控制與聯合修復重點實驗室組織驗收的請示......
企查查APP顯示,近日,四川森泰木塑貿易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為唐道遠,注冊資本200萬元,經營范圍包含:生物基材料銷售;生態環境材料銷售;新材料技術研發;高性能有色金屬及合金材料銷售等。企查查股權......
1.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出席《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六次締約方大會開幕活動當地時間10月21日,《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六次締約方大會(COP16)、《卡塔赫納生物安全議定書》第十一次締約方大會、《名古屋......
一、項目基本信息項目名稱:省級生態環境應急監測能力建設(第三批)項目編號:MCHC-DZ-ZG20242107采購預算:28692000元最高限價:28692000元二、公示期限(不少于2個工作日)時......
近日,江西省發改委發布關于批復南昌大學鄱陽湖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利用技術創新中心項目初步設計的函,原則同意該項目初步設計。批復內容顯示,南昌大學鄱陽湖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利用技術創新中心項目經核定,總概算......
生態環境部辦公廳印發關于公開征求國家生態環境標準《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技術指南總綱(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我們組織編制了國家生態......
9月21日,由《給水排水》雜志社主辦,亞太建設科技信息研究院、芯視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承辦的“洞見城市生命線——2024城市排水管網數智化論壇”在北京召開。論壇旨在推動排水管網數智化創新,為構建......
日前,第三屆生態環保產業服務“雙碳”戰略院士論壇在北京召開。北京市政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金南在論壇上表示,某種意義上來說北京的二氧化碳排放已經進入一個平穩期。在這背后離不開北京市在政策端的重視。......
深圳市生態環境局9月13日印發《深圳市生態環境專項資金項目管理操作規程》,對于專項資金項目申報、審核立項、項目驗收及監督管理等工作作出詳細規定。深圳市生態環境專項資金項目管理操作規程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