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僅有42名研究人員的國家級科研機構,很小,可能你從來沒有聽說過它——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
但是,這個研究所在學術界很有名。
彭桓武、周光召兩位“兩彈一星”元勛曾先后擔任這個研究所的所長,楊振寧、李政道等多位世界知名的物理學家都說自己和這個研究所淵源頗深……
1984年,著名物理學家Robert Mills(左二)和錢三強院士(左三)、嚴濟慈院士(左四)、楊振寧院士(右二)、周光召院士(右一)
1985年,彭桓武院士在慶賀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會上發言
但是,這個研究所盛產學霸。
何祚庥、戴元本、郝柏林、蘇肇冰、歐陽鐘燦、向濤等16名院士曾經在這里工作和學習過,17位研究員獲得國家杰出青年基金資助,3位研究員入選“萬人計劃”……
但是,這個研究所成果豐碩。
“七五”“八五”“九五”期間,研究所都組織和承擔了國家在理論物理方面的重大科研任務;近十年來,每年承擔的國家級科研項目超過70項;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7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
但是,這個研究所屢開制度先河。
1984年建立了國內第一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985年是中國科學院第一批向國內外開放的研究所,2004年是中國科學院首批進行國際專家現場評估的研究所……
2018年6月2日,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慶祝建所40周年。副所長(主持工作)蔡榮根院士說:“理論物理是物理學各分支學科的理論基礎,是研究物質、能量、時間和空間,以及它們的相互作用和運動規律的科學。理論物理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意味著人類對自然界認識的不斷深化,乃至給人類的時空觀和自然觀帶來革命性的變革。這些重大發現和突破又常常激發新的技術革命,進而推動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的成立,承載著國家的戰略使命和全國理論物理學家們的期望。”
中科院理論物理所初創時,工作雖緊張,也有活動。左一為蘇肇冰院士,正在拔河的兩位男同志是何祚庥院士(右二)、郝柏林院士(右一)
1985年,李政道先生(左一)、時任意大利國際科學文化重心世界實驗室主任A. Zichichi、周光召院士(右一)出席高等科學技術研究中心掛牌儀式(該中心設于理論所)
現在,這里的科學家在研究什么?粒子物理和核物理、超弦理論和量子場論、數學物理、引力理論和宇宙學、天體物理、量子物理、凝聚態物理、生物物理、復雜系統和統計物理、計算物理……
聽不懂?沒關系,研究所在“十二五”期間梳理出三個突破方向——
宇宙起源:暗物質和暗能量本質及超越標準模型的新物理理論研究。
物質起源:新奇物態及相關相關場論的研究。
生命起源:統計物理、理論生物物理與復雜系統研究。
總之,科學家們在這里,尋找關于自然和生命的“起源”的答案。
周培源(右一)、楊振寧(中間)和周光召(左一)在“Y-M規范理論”學術會議上
楊振寧祝賀中科院理論物理所成立40周年的題詞
李政道祝賀中科院理論物理所成立40周年的題詞
1978年,中國科學院在向國務院呈送的《關于建立理論物理研究所的請示報告》中這樣寫道:“這個研究所以部分專職研究人員為骨干,吸引一批兼職研究人員,并同京外有關科研人員建立密切的協作關系,逐步發展成為全國性的理論物理中心。”
如今,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所有了更高目標:辦成國際一流的國家理論物理中心。
“十三五”期間,理論物理所的研究方向進一步聚焦,規劃了兩個重點突破方向和兩個重點培育方向。兩個重點突破方向是:物質結構和宇宙演化中的基本問題,生物復雜系統中的統計物理前沿問題。兩個重點培育方向是:量子場論和量子引力中的基本問題,量子物質和量子模擬中的前沿問題。
40年,初心不改,砥礪前行
“理論物理學在經歷了20世紀和21世紀初的蓬勃發展后,現在還面臨許多重大問題需要解決,對不斷發現的新現象,現有理論還無法完全加以解釋,解決的難度也越來越大。”蔡榮根說,這是機遇,也是挑戰。理論物理所將結合最新科學前沿和國家戰略需求,加強學科建設,優化科研人才隊伍,培養新興后備力量和未來人才,進一步加大開放力度,夯實創新研究基礎,營造有利于產出重大原創新成果的氛圍,“我們有信心把理論物理所辦成在我國理論物理學界起到引領作用的、國際一流的國家理論物理中心,實現老一輩科學家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