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8-06-05 09:42 原文鏈接: 東北大學校長趙繼:高校應“向下扎根,向上發展”


    趙繼 


    每所大學都應是獨一無二的,有著其獨特的發展道路,因此,在評價中也應該考慮更多的因素和情況,特別是人才培養質量和水平,應該更加多元化,這樣才能夠體現出公平性并給予各大學合理的評價,才能夠真正地推動高校的發展。

    再過兩天,高考就要來臨,無數學子將為了考上自己理想的高校在考場上奮戰。在這些考生眼中,高校將是帶給他們知識和經驗、為實現理想而打下基礎的重要地方,也是很多學生邁向社會前的最后一站。

    可見,高校作為培養人才的場所,對于學生、社會乃至國家的發展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響的。因此,如何辦好高校、辦出一所怎樣的高校,成為了各高校校長不斷思考、探索的問題之一。

    對此,東北大學校長趙繼與記者交流了他自己的見解和思考。

    創造環境 評價多元

    對于考生乃至全體社會公眾而言,判斷一所高校的強弱,最簡單也最直觀的方法便是參與各種排行榜。也正因為如此,近年來,不論國外還是國內,對于大學的排名與評價都甚是火熱,媒體對此也都很關注。這些排行對于高校的發展確實也有著一定的借鑒和參照作用,然而,對排名過多的關注和報道,有時也會使高校和社會產生困惑,使一些問題復雜化。

    媒體和社會對排行的過于關注,使得高校也不得不面對各種排位,對于其中一些有顯示度且容易測量的評價指標更加關注,比如論文。

    在趙繼看來,這并不是一種讓人感到樂觀的態勢。現實中,有的研究者為了發表高被引論文、提高影響力指標,在做科研時運用某些“技巧”,在“前沿的夾縫”中找題材、出論文,片面追求高被引。有的學校純粹為了提升排名,不惜以超乎常規的重金專門引進聘用這樣的研究者,以實現其“學科發展目標”。而有些學校的某些學科,以科技前沿為目標,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導向,常年潛心做科研,甚至引領了一個行業的創新發展、帶動了一個領域的技術進步,卻常常既不能提升排名,也得不到各種商業排行的關注。

    事實上,就在今年兩會期間,作為全國政協委員的趙繼就曾表示,如果大學排行榜的評價指標不夠科學客觀,不能進行分類評價,將會誤導一些高校“急功近利”去片面追求論文指標,使一些技術創新見長和人文社科底蘊厚重的大學“很受傷”,這不利于大學乃至教育的長遠發展。“發表論文的數量比較容易度量,但大學文化、教改和育人成就、技術創新和服務國家戰略、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等內涵因素,因其具有潛在性和長期性的特點,往往難以用量化方式作簡單度量和排名,然而,這些內涵因素對于評價一所大學的貢獻、對于一流學科特色建設又是十分重要的。”

    “當然,高水平論文也很重要,但是‘唯論文論英雄’就不可取了。比如我國的一些高水平行業性院校,它們以應用研究、技術創新見長,雖然也發表論文、參加國內外學術交流,并被國內外業界公認,但其水平主要還是體現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能力上,體現在通過科技創新引領行業技術進步和創新發展上。”趙繼向《中國科學報》記者解釋道,發表論文沒有錯,也不是問題所在,問題在于片面地以某一項指標對各類高校進行“一刀切”式評價,這使得很多科研人員和高校得不到合理的承認,因此,對高校多元化的評價是當務之急。

    趙繼認為,每所大學都應是獨一無二的,有其獨特的發展道路。因此,在評價中也應該考慮更多的因素和情況,特別是人才培養質量和水平,應該更加多元化,這樣才能夠體現出公平性并給予各大學合理的評價,才能夠真正地推動高校的發展。

    在他看來,當前高校對于人才評價的觀念已經向多元化轉變,其中人才分類評價機制就是多元評價探索之路上的第一步。但是,只憑借高校人才評價機制的轉變是不能帶來徹底轉變的,還需要配套的政策和環境加以支撐。

    “高校對教師、人才評價機制轉變了,但是社會對于高校的評價觀念卻沒有進行相應的改變,兩種評價導向不能夠相適應和協調,就難以形成合力。因此,對高校整體評價觀念轉變和機制上的配套調整也是政策落實很關鍵的一點。”趙繼說。

    高校發展 向下扎根

    對于高校的發展而言,多元化評價可以作為影響其發展的外部條件而存在。與此同時,對于自身的發展方向,高校還需要設定一條符合自身特點的發展路線。在趙繼看來,像東北大學這樣的高校,在設定這條發展路線時,首先應該考慮向下扎根,將自身發展與區域發展緊密結合起來。

    其實就在接受記者采訪前不久,趙繼在參加過某次高端論壇時就曾表示,高校對社會最大的貢獻當然是提供創新人才。不過與此同時,在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高校還要解決能力問題,解決自身獨特定位問題,做自身最擅長的方面。

    在這方面,東北大學就是一個很典型的實例。

    第一塊超級鋼、第一個大學科技園、第一臺電子模擬計算機、第一臺國產CT、第一個軟件上市公司……“東北大學就如同其名稱一樣,牢牢扎根于東北的黑土地之上。”趙繼介紹道,無論是在共和國建設初期,還是在國家飛速發展的現在,東北大學都作了很多敢為人先的探索。在產學研合作、技術創新、技術轉移、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發展上都有很多的實例。

    “為國擔當,敢為人先,為國家強盛和民族復興作貢獻的精神是刻在東北大學的文化基因里的。相信無論是誰做東北大學的校長,都不會放棄這樣的責任和目標,會把這樣的辦學優勢和特色一直堅持下去。”趙繼說。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實現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

    在趙繼看來,對于高校中的科研工作者、學者也是如此。高校科研應該瞄準世界科技前沿,扎根中國大地,切實服務于國家和區域發展。“高校的發展應該向下扎根,將論文寫在國際科技前沿的同時,更應該書寫在中國大地上,在科研領域,這其實是一種擔當的精神。”趙繼說,“是運用‘技巧’博名利,還是真正為區域、為行業、為國家發展突破瓶頸,我相信評價的專家們都會一目了然。”

    依然以東北大學為例,該校RAL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帶頭人、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國棟以及他帶領的團隊就是趙繼引以為驕傲的、扎根中國大地做科研的團隊之一。

    王國棟團隊數十年如一日地活躍在鋼鐵生產第一線,在鞍鋼、本鋼等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團隊的很多研究課題都來自于生產第一線,以問題為導向,從中凝練科學問題和共性技術問題,通過理論聯系實際來研究、創新和解決。這些課題不僅僅是簡單地解決企業需求與行業難點,有些還能夠做到領跑鋼鐵領域的創新發展,為行業、企業的轉型升級做出了重要貢獻。團隊在鋼鐵領域的一些研究成果,甚至可以與世界上的鋼鐵強國,比如德國、日本設備同場競技。

    “該團隊研究出的領跑技術自然也屬于創新成果。他們一直以來強調‘真做科研,做真科研’,切實解決行業共性關鍵技術創新問題,為行業的轉型升級做出貢獻,他們也是一直如此實踐的。這樣的團隊在東北大學還有很多,他們都在默默地為真正的科技創新做出貢獻。”趙繼說,這才是真正地將論文書寫在中國大地上,這是每一所高校都應該鼓勵、激勵的。

    瞄準一流 向上發展

    作為美國頂尖高校之一的斯坦福大學,是眾多學子渴望就讀的學府。但是在其建校的歷史長河中,學校真正的騰飛卻是伴隨著硅谷發展壯大的腳步。可以說,斯坦福的發展與硅谷的誕生、發展是不可分割的,是扎根其上、汲取營養向上延伸成長的。

    “當年斯坦福大學和今天的英國華威大學的發展道路很值得我們研究、借鑒,即向下扎根汲取營養,匯聚資源向上發展。對于像我們這樣的大學來說,就是既要扎根中國大地,又要瞄準世界一流發展。”趙繼分析道。

    自“雙一流”建設提出以來,各高校都在積極探索發展的道路,以推動一流高校、一流學科的建設與發展。而東北大學則在為行業、國家發展服務的同時,也不斷汲取著來自區域和行業的資源營養,努力向上“生長”。

    趙繼強調,東北大學的學科定位是一種以工為主的多學科性大學,其使命是以卓越的人才培養質量和技術創新成果服務國家戰略、民族復興和區域發展,提升人類福祉。而這里的區域不只是學校校址沈陽,更包括東北和更大的區域。“也正因此,東北大學很多的發展資源實際上是來自于地方和所服務的區域,汲取所在區域的營養。向下扎根、向上發展、聚焦目標、形成特色,就是東北大學一直以來發展的道路。”

    趙繼反復強調,每所優秀的大學都應是獨一無二的,因為其所在的區域不同、汲取的養分不同,自然也就會形成其獨有的特色。這也是一所高校應該保持的。

    相關文章

    在“科技絲路”上謀發展惠民生

    今年是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十年彈指一揮間,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在共建共商共享中走深走實,各國不斷深化合作,通過科技創新這個關鍵抓手,解決制約發展的瓶頸問題,繪就高質量發展的壯美畫......

    多所高校官宣,專碩“加時”了?

    “本來還沉浸在過了復試的喜悅中,突然得知自己的專碩3年。”今年3月份,來自江西的考生李雨在社交媒體上如此表達對讀研“加時”的心情。近幾年,國內多所高校開始對研究生的修業年限進行調整,將專碩延長至3年。......

    教育部公布第二批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建設高校名單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國家卓越工程師高校名單。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開展第二批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建設工作的通知教研廳函〔2023〕8號有關省、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局),部屬有關高......

    食品及相關領域12個團隊入圍第三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8月31日上午,教育部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進展成效、國家支持教師隊伍建設有關工作和第39個教師節系列宣傳慶祝活動安排,并發布2023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名單、第三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

    高校領導班子換屆|新任命181名校長院長

    江蘇省政府關于程海波等職務任免的通知(蘇政發〔2023〕76號)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省各委辦廳局,省各直屬單位:省市屬高校院所領導班子換屆,經研究決定:任命程海波為南京中醫藥大學校長,試用期一......

    1.31億科研經費862個科研項目成果轉化率為0,投入全部“打水漂”了嗎?

    近日,"高校1.31億科研經費成果轉化率為0"的話題登上熱搜,引發網友熱議。7月25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審計廳廳長羅海山在自治區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上作了《關于2022年度自治......

    廣西一高校1.31億科研經費成果轉化率為0,其中原因何在

    日前,廣西壯族自治區審計廳廳長羅海山在自治區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上作了《關于2022年度自治區本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上述報告披露了廣西在科教振興資金審計方面的相關情況。審計......

    習近平向全球共享發展行動論壇首屆高級別會議致賀信

    新華社北京7月10日電7月1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向全球共享發展行動論壇首屆高級別會議致賀信。習近平指出,當今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世界經濟復蘇艱難,全球發展議程面臨挑戰。為凝聚合作共識、推進共同發展......

    多所高校宣布:恢復!

    日前北大、清華、浙大、武大等多家高校陸續宣布對社會公眾開放校園并公布了詳細的預約方式北京大學7月8日,北京大學將恢復校園預約參觀通道,訪客可提前7日通過“參觀北大”微信小程序進行預約。每日可預約時段為......

    遏制“招生大戰”“指揮棒”應發揮導向和規范作用

    近年來,每當高考成績公布后,國內知名高校間便會打響“招生大戰”,并在其間暴露出各種問題。原本各名校已占盡招生優勢,但為了爭搶高考“高分”考生,依舊不惜血本,影響相當惡劣。應該說,名校本不想這樣——僅人......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