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下午,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在京舉行。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學部主席團執行主席白春禮代表第八屆學部主席團在會上作了題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而奮斗”的工作報告。
本次院士大會是在全國上下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時刻召開的一次科技盛會。大會的主要任務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著眼世界科技前沿發展趨勢,聚焦國家創新發展戰略需求,積極發揮創新第一動力、人才第一資源的作用,凝心聚智,開拓進取,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而奮斗。
白春禮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天上午開幕會上的重要講話,站在新的歷史方位,系統總結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科技事業發展的偉大實踐和歷史性成就,深刻闡述了新時代我國科技發展的使命和任務,強調“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明確提出要著力支撐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著力激發創新活力、著力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著力夯實創新發展人才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還充分肯定了包括院士在內的廣大科技工作者在我國科技事業實現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重大變化中作出的重要貢獻,希望我們“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引領科技發展方向,肩負起歷史賦予的重任,勇作新時代科技創新的排頭兵”,并對兩院發揮最高學術機構和國家高端智庫作用提出了明確要求。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高屋建瓴,思想深刻,內容豐富,情深意切,是新時代科技創新工作的根本遵循,也為我們做好學部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并在學部各項工作中認真貫徹落實。
白春禮在回顧過去兩年工作時指出,過去兩年,是黨和國家發展進程中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兩年,也是我國科技創新快速發展、創新型國家建設取得豐碩成果的兩年;是中科院深入實施“率先行動”計劃、重大創新成果不斷涌現的兩年,也是中科院學部持續深化院士制度改革、不斷加強院士隊伍和自身建設的兩年。兩年來,學部主席團團結帶領全體院士,準確把握學部的職能定位,銳意進取,扎實工作,在改進完善院士制度、推動國家高水平科技智庫建設、發揮學術引領作用、傳播科學知識、建設科學文化和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工作進展和成效。
白春禮表示,學部主席團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改進完善院士制度的方案》,在前期開局良好的基礎上,積極鞏固成果,穩妥深入推進,完成了總體工作任務。2017年新當選院士61人,平均年齡54歲,60歲以下的達到92%,院士隊伍年輕化問題已從源頭上解決。新興和交叉學科、國防和國家安全領域特別推薦機制進一步完善,院士群體的學科結構進一步優化。新當選外籍院士為歷年最多,外籍院士的國籍分布也進一步優化。此外,學部積極配合落實院士退休制度,從改進完善院士制度的要求和院士隊伍的現狀出發,對實施院士退休制度需要關注的問題和可能產生的影響進行調研分析,主動向有關部門提出了政策建議,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近日國辦已印發《關于做好院士退休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穩妥有序推進院士退休工作,院士們普遍關心的一些問題已得到較好落實,這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知識分子和院士群體的關心愛護。
白春禮指出,學部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中科院提出的“率先建成國家高水平科技智庫”要求,扎實推進科技智庫建設。兩年來,學部共部署重大咨詢項目96項,各常委會組織開展咨詢研究,完成上報咨詢報告46份、院士建議21份,得到中央領導同志重要批示近百次,為黨和國家宏觀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為有關部門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撐。兩年來,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深入,成立了中科院科技智庫理事會,作為科技智庫建設的領導決策機構,進一步強化了資源整合和統籌協調;加強了與國家有關部委和政策研究機構的對接合作機制,使科技智庫建設更加務實高效地服務黨和國家決策。
白春禮強調,學部長期堅持高層次、引領性、探索性的理念,以學科發展戰略研究為主線,以學術期刊、學術會議、科技獎勵為平臺,深入推進學術引領工作體系化。通過自主部署、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聯合部署等形式,持續開展學科發展戰略研究,研究項目基本涵蓋我國主要學科領域,為優化科學技術布局、引領科技發展方向、提升科研教育水平發揮了重要作用。與此同時,《中國科學》《科學通報》的學術活力和影響力有了突破性提升;由學部學術年會、科學與技術前沿論壇、小型高端論壇、各學部學術論壇等組成的多層次高水平學術交流體系初步形成;陳嘉庚科學獎和青年獎的質量和水平持續提升,權威性、專業性、公平性也得到更好的體現。
白春禮指出,廣大院士將傳播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精神視為自己的社會責任,努力將學部建設成為高舉科學旗幟、弘揚先進文化的科學殿堂。兩年來,學部組織院士們深入高校和科研院所開展“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組織開展向盧永根院士學習系列活動,啟動了院士口述故事專項工作,策劃組織了“科學人生·百年”主題宣傳活動,努力發揮院士的明德楷模作用。學部注重面向不同需求開展科學教育和科普工作。面向領導干部,主要通過“科學思維和決策”培訓,支持提升科學執政能力;面向社會公眾,主要聚焦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及時發出權威聲音。兩年來,學部共組織院士專家報告360余場;與中央電視臺成功合作拍攝《揭秘艾滋病》《揭秘抗生素》等科普專題片。學部科普工作的科學性和權威性得到社會廣泛認同和好評。
白春禮強調,加強國際科技交流合作,提升我國在國際科技界的影響力和促進科技外交,是學部工作的重要使命。兩年來,越來越多的院士在國際科技組織擔任重要職務,許多中科院院士當選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以及其他國家科學院或工程院院士。依托學部咨詢項目牽頭發起的國際大科學計劃已產生顯著影響,如數字絲路國際科學計劃(DBAR)開始為服務全球可持續發展和“一帶一路”建設做出卓越貢獻。學部創辦了國際化的“雁棲湖會議”,首次會議的主題是“微生物海洋學—陸海統籌論碳匯”,相關成果直接為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海洋報告寫作研討提供了有力支撐,極大加強了中國在海洋生態系統領域的話語權。
白春禮指出,科學技術在近現代中國“站起來”“富起來”以及走向“強起來”進程中一直發揮著重要作用。面對新時代科技事業發展的新形勢和新挑戰,要清醒認識學部所處的歷史方位和角色使命。當前,科技創新能力與建設現代化強國的要求還不相適應,科技創新水平與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目標還不相適應,科技成果的質量和效益與國家和人民的期待還不相適應,科技隊伍的水平和結構與科技創新發展的要求還不相適應,體制機制和文化與新時代科技創新的要求還不相適應。科學技術要支撐國家強盛和復興,要直面這些挑戰,解決這些問題,這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科技界的主要任務,是中科院深入實施“率先行動”計劃、加快改革創新發展的著力點和突破口,也是學部工作的重要內容。希望廣大院士敢于擔當,率先垂范,銳意創新,建言獻策,在解決這些重大問題中,勇做科學技術的引領者、深化改革的促進者、創新發展的開拓者、科學文化的建設者,使院士群體真正成為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的帶頭人和先鋒隊。
對于學部下一步工作,白春禮強調,要將學部工作放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創新型國家建設背景下統籌考慮和協調推進,要進一步增強歷史責任感和時代緊迫感,保持清醒頭腦,堅持問題導向,比優勢、找差距,查不足、補短板,以新作為、新面貌,創造性地做好學部工作。特別是要發揮院士作為科技領軍人才的示范帶動作用,促進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更好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要發揮學部作為國家最高學術機構的學術引領作用,觀大勢、謀戰略、明方向,引領帶動我國的世界科技強國建設;要發揮學部作為國家最高科學技術咨詢機構的作用,加快高水平科技智庫建設,為黨和國家提供更多高質量決策依據;要發揮院士群體的主體作用,進一步加強學部自身建設。
白春禮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在重要講話中明確提出,希望我們弘揚科學報國的光榮傳統,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學精神,勇于創新、嚴謹求實的學術風氣,把個人理想自覺融入國家發展偉業,在科學前沿孜孜求索,在重大科技領域不斷取得突破;希望我們關心和愛護青年人才,當好提攜后學的領路人,把發現、培養、提攜青年人才作為一項重要責任,為年輕人才施展才干提供更多機會和更大舞臺。我們要牢記囑托,身體力行,不辜負黨、國家和人民的殷切希望。
在此次全體院士會議上,白春禮還向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研究員Xiaodong Wang、芬蘭赫爾辛基大學教授Markku Tapio Kulmala、英國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教授Paul Nurse、巴基斯坦卡拉奇大學教授Atta-ur Rahman、俄羅斯聯邦教育和科學部/俄羅斯科學院空間觀測科學研究所教授Valery Bondur、波蘭科學院教授Jerzy Duszynski、北京理工大學教授Toshio Fukuda、美國康奈爾大學教授John Edward Hopcroft、美國西北大學教授Yonggang Huang、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Zhixun Shen、美國西北大學教授James Fraser Stoddart、美國杜克大學教授Xiao-Fan Wang、美國哈佛大學教授Xiaoliang Xie等13位近年來新當選的外籍院士頒發了院士證書和徽章。
會議由中科院副院長丁仲禮主持,600余位中科院院士和外籍院士出席。
白春禮作工作報告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科協)22日向媒體發布消息說,發展中國家科學院第16屆學術大會暨第30屆院士大會21日在浙江省杭州市開幕。中國科協在大會上提出,中國科技界要凝聚開放共識、支持開放科學、建設開放創......
在中國科學院第二十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2021年5月28日)習近平各位院士,同志們,朋友們:今天,中國科學院第二十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五次......
據悉,中國科學院第二十次院士大會將于5月28日至6月1日在京召開;中國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會將于5月28日至6月2日在京召開。中國科學院第二十次院士大會主題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
5月28日下午,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在京舉行。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學部主席團執行主席白春禮代表第八屆學部主席團在會上作了題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5月30日下午出席陳嘉庚科學獎、光華工程科技獎頒獎活動并為兩院院士作報告,強調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技創新思想,努力開創科技工作新局面。劉鶴指出,習......
5月31日下午,中國科學院黨組中心組召開會議,傳達貫徹黨中央和國務院領導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和報告精神。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主持會議,傳達了習近平......
6月1日,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圓滿完成各項議程,勝利閉幕。中科院院長、學部主席團執行主席白春禮在閉幕會上發表講話,全面總結了本次院士大會有關情況,對貫徹落實本次大會精神作出部署。中科院副院長丁仲......
各位院士,同志們,朋友們:今天,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隆重開幕了。這是黨的十九大后我國科技界召開的一次盛會。首先,我代表黨中央,向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大家并通過......
5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作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報告,要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他向長期以......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后,香港科技界深受鼓舞,表示要乘風破浪、勠力前行,貢獻國家、成就香港。 “亞洲電動車之父”陳清泉院士接受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