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6月10日,我國第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云二號首發成功。21年后的2018年,6月5日,風云二號最后一顆星——風云二號H星成功發射。
▲ 長征三號甲火箭發射風云二號H衛星
已經89歲高齡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高級技術顧問、中國科學院院士、風云二號工程總設計師孫家棟來到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指導發射,見證風云二號的收官之戰。中國航天報社記者對孫家棟進行了采訪,聽孫老解讀風云二號及我國氣象衛星的發展歷程。
▲ 孫家棟在指控大廳
記者:我國氣象衛星有著怎樣的發展歷程?此次發射的風云二號H星在我國氣象衛星發展史中有何特殊意義?
孫家棟:我國的氣象衛星是根據氣象服務的需求一步一步發展的。一開始,氣象服務要求可能相對較低,因此我們制定了先發展低軌氣象衛星風云一號的規劃。之后,我們又有了高軌道的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云二號,形成低軌全球觀測和高軌局部觀測相結合的氣象衛星體系。
但隨著國家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我國氣象衛星發展逐步加快,衛星分辨率、探測范圍、準確率等逐步提升。因此,我們開始著手推動氣象衛星的更新換代,也是從低軌開始,研制出了風云三號,與之相配套的是高軌的新一代靜止軌道衛星風云四號。目前,我國第二代氣象衛星的首發星都已發射成功,并已投入使用,效果非常好。我國氣象衛星是這樣一步步交叉發展起來的。
此次發射的風云二號H星是我國靜止軌道氣象衛星更新換代過程中起到過渡作用的一顆星。它入軌后,我國同時有兩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在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交替作用。因此,在保證我國使用的同時,我們還有富余,可以將H星定點位置西移,以更好的服務“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家和地區。
▲ 孫家棟在指控大廳
記者:您如何評價風云氣象衛星在國計民生領域發揮的作用?
孫家棟:我國航天事業剛起步的時候,國家就非常重視氣象衛星,因此風云系列衛星的起步比較早,70年代就開始了。從風云一號、風云二號到后來的風云三號和風云四號,氣象衛星的發展對國家經濟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特別是農業、海洋等領域。
在我的印象里,風云系列衛星的出現改變了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以前沒有衛星的時候,臺風天氣幾乎沒法預報,快上岸了才能報出來。有了氣象衛星以后,起碼三五天以前,甚至更早一點就把臺風動向報出來了。這樣對防止臺風災害有重要作用。氣象衛星的數據結合地面應用,也可以發揮很大作用。比如之前的東北大興安嶺大火,氣象衛星在整個防火過程中提供風的動向以及火勢監測等,對滅火起到了很大幫助作用。
▲ 2016年10月16日8時至17時臺風“莎莉嘉”和“海馬”風云2G衛星3D動態云圖
隨著衛星數量的增加和衛星性能的不斷提升,我國氣象衛星在滿足國內需求的同時,也開始逐步在全世界推廣使用。這也證明我國在世界氣象領域影響越來越大,為提升我國的國際影響力作出了很多貢獻。
▲ 孫家棟在指控大廳
記者:您覺得我國的風云氣象衛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一代到二代迅速發展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經驗值得傳承下去?
孫家棟:首先,中國航天的發展依賴于黨中央英明的決策和國家、人民的全力支持,氣象衛星領域更是如此。
其次,就是要始終堅持自主創新。中國航天的發展最重要的一條經驗就是自力更生、獨立自主。我們不能固步自封,要向外界學習,但一定得有自主的思想,尤其是核心的技術、核心的器件,一定要自主解決。我國氣象衛星及氣象應用整個體系完全是依靠自主創新發展起來的,因此可以做到自主可控,不受制于人。
再次,人才的培養是核心要務。這一點在風云衛星的發展歷程中體現得尤為明顯。上海八院一開始搞風云衛星并不容易,歷經各種挑戰,但他們一步一步發展得很好,這離不開他們培養出的優秀人才。現在,我們正處在航天強國建設的關鍵時期,要著力培養好年輕的人才隊伍,為航天夢以及中國夢的實現打下基礎。
▲ 風云三號衛星(模擬圖)
最后,我國氣象衛星的快速發展離不開航天與氣象部門的良好合作。氣象部門提需求,他們了解世界氣象預報的發展水平,知道氣象衛星應該做到什么水平。航天系統結合技術積累,堅持自主創新,推動風云系列衛星不斷迭代,從而推動我國氣象衛星水平的不斷發展。
▲ 孫家棟在指控大廳
記者:風云氣象衛星的發展歷程并不順利,您怎么看待研制過程中的曲折?您覺得航天人應當具備怎樣的科學精神?
孫家棟:科學創新過程中曲折是必然的。但是遇到曲折以后,要下決心克服曲折,總結經驗,不斷地前進,這是最重要的。
▲ 風云四號衛星(模擬圖)
科學精神的要義十分豐富。首先,發展航天事業要有熱愛精神。辦任何事情你不喜歡它,別人逼著你干,那是干不好的。其次,要有執著精神。科學之路沒有坦途,要執著向前、砥礪前行。最后,要有奉獻精神。科學家往往幾十年默默無聞才能創造出很大的成果,沒有奉獻精神,很難做到。
希望我們年輕一代的航天人能夠熱愛科技、熱愛航天,為我們國家事業作出新的貢獻。
▲ 孫家棟在指控大廳
記者:風云衛星已成功發射多次,這次您為何還要親臨現場坐鎮指揮?
2021年7月31日,92歲的孫家棟坐著輪椅,出席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儀式。全場參會人員用經久不息的掌聲,向這位“兩彈一星”元勛、“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國航天事業重要奠......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原高級技術顧問孫家棟院士,是黨和國家在航天事業發展歷程中培養出來的優秀科學家,是國家航天科技領軍人才的杰出代表。去年“七一”前夕,喜迎黨的百年華誕的日子里......
孫家棟:一輩子與衛星打交道的航天“大總師”孫家棟,這個名字與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緊緊相連。他被稱為中國航天的“大總師”,從“東方紅一號”到“嫦娥一號”,從“風云氣象衛星”到“北斗導航衛星”,背后都有他主......
6月10日上午9時50分,被譽為“風云之眼”的我國第一代地球同步軌道靜止氣象衛星風云二號“收官星”有效載荷——多通道掃描輻射計順利開機運行,將向地球傳回“眼里的云圖”。6月5日,風云二號“收官星”——......
5日21時07分,我國第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云二號的最后一顆衛星——風云二號H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發射升空。至此,我國已成功發射3個批次、8顆風云二號衛星。二十多年來,為了站在......
1997年6月10日,我國第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云二號首發成功。21年后的2018年,6月5日,風云二號最后一顆星——風云二號H星成功發射。▲長征三號甲火箭發射風云二號H衛星(肖杰攝)已經89歲高齡......
1997年6月10日,我國第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云二號首發成功。21年后的2018年,6月5日,風云二號最后一顆星——風云二號H星成功發射。▲長征三號甲火箭發射風云二號H衛星(肖杰攝)已經89歲高齡......
1997年6月10日,我國第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云二號首發成功。21年后的2018年,6月5日,風云二號最后一顆星——風云二號H星成功發射。▲長征三號甲火箭發射風云二號H衛星已經89歲高齡的中國航天......
1997年6月10日,我國第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云二號首發成功。21年后的2018年,6月5日,風云二號最后一顆星——風云二號H星成功發射。▲長征三號甲火箭發射風云二號H衛星已經89歲高齡的中國航天......
5日21時07分,我國第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云二號的最后一顆衛星——風云二號H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發射升空。至此,我國已成功發射3個批次、8顆風云二號衛星。二十多年來,為了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