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在“武漢.光電子創新論壇”上,江蘇亨通光纖科技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陳偉博士發表主題為《推動多元化發展持續開拓創新》演講,向觀眾報告了亨通光電(600487)多元化發展和新興產業創新。亨通集團2017年已擁有全資及控股公司多達70家,上市公司3家,全球現有員工2萬多人。2017年亨通集團實現總營收780億元,是中國企業500強,是全球光通信行業的前3強。亨通秉持產業報國之心,堅持創新的多元化發展戰略,在做大做強光通信產業和電力產業的基礎上,引入“三化建設”,以“三化促一化”,不斷延伸產業鏈,從“棒纖纜”制造鏈向ODN+光器件、網絡建設與運維和智慧應用等新興領域的產業。
在智能制造方面,在光纖預制棒領域,亨通重點發力光棒原始創新,實現新一代光棒和特種光棒的研發落地和規模化商用,為低損耗和超低光纖、醫用傳感特種光纖等各類光纖的突破提供了堅實基礎。作為全球光纖光纜前3強,亨通光電率先實現海底光纜用海洋光纖的國產化。延伸領域方面,亨通光電布局智能高端型ODN器件產業,形成“光棒光纖光纜+光器件”光通信完善產業鏈,并積極進入通信工程、網絡優化領域,為大數據云計算、智慧城市和網絡安全建設提供強大的支持。
陳偉博士
前瞻性布局六大戰略新興領域新一代通信技術和光纖傳感
亨通在六大新興領域的前瞻布局,包括新一代通信技術、信息安全與智慧社區、半導體芯片、海洋通信與電力傳輸、新能源網絡和光纖傳感技術。亨通要做強通信和電力傳輸產業,開辟新一代信息技術、半導體芯片與傳感技術、海洋通信與應用及先進材料業,延伸市場領域培育未來5年~10年的市場成長空間,并不斷進行顛覆創新與技術迭代,為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創造新的發展空間。新一代通信技術,如太赫茲技術可以比現有的技術實現更高的傳輸速率。在紅外感知技術方面,利用紅外探測技術感知物質發出的紅外線,進而對目標進行定位、跟蹤甚至目標形態、物理和化學的檢測分析。全球紅外傳感器件市場規模2018年降低33億美元,2022年預計將達44億美元。
在總結時,陳偉博士表示相信光通信與電力產業將在一定時間內長期向好,創新的多元化發展將助力企業具備更高的活力,這將助力企業更高速度地發展。新技術方興未艾,顛覆性創新會加速技術迭代,未來更多的新興產業將引來更大的市場前景。
訊石問答 (據錄音整理)
訊石:作為國家信息光電子創新中心創始方之一,亨通對產業合作創新上是怎樣的看法?
陳偉博士:國家信息光電子創新中心是非常棒的創新平臺,是國家鼓勵“重大方向”突破的表現,這個平臺一定會成為中國新興產業和關鍵技術突破的重要力量。隨著創新中心建立,創新中心肩負著兩個重大使命,一是解決我國光電子行業最重大急需的關鍵技術瓶頸問題,瓶頸問題不是依靠哪一個企業單打獨斗就能夠突破的,需要聚聚行業最為優勢的資源聯合攻關進行解決,二是解決研發技術成果與產業化之間的“死亡之谷”問題,匯聚全國最好的資源成立創新中心,孵化出產業化關鍵技術,加速技術向產業化轉移的概率與速度,通過技術創新與產業孵化,提升我國產業技術競爭力。
亨通作為創新中心的發起者之一,非常積極主動參與武漢光谷國家信息光電子制造業創新中心的創建。對亨通來說,這是一件值得高興與自豪的事情。亨通作為中國光纖光纜行業龍頭,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來做這件事情,它符合亨通的企業精神與使命,亨通集團將全力支持信息光電子創新中心的工作,著力解決國家的重大急需。
訊石:在光纖光纜及預制棒方面,亨通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您認為國產光纖在下一個發展階段中,需要重點突破哪些障礙?
陳偉博士:中國光纖光棒產業的發展歷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引進消化吸收階段,這一階段解決了“從無到有”的問題,中國從七五計劃開始,我國開始引進國外的光纖技術;通過引進消化吸收,我國逐漸形成光纖產業集群,并逐漸形成中國企業自己的知識產權,實現了我國光纖產業的“由小到大”;在吸收消化的基礎上,中國光纖人大膽創新,在十二五期間到十三五期間,中國實現了光棒光纖產業“由大到強”,2017年中國的光纖占全球市場62%份額,光纜占全球市場57%份額。
第二階段中國光纖產業趕超國際一流水平的重要階段,要怎樣實現新的突破,實現中國人的自主床戲你,真正做到技術市場產品對國外企業的超越?首先要研發新一代光纖技術,新一代光棒的特點是綠色低成本,需要采用新材料工藝和新一代技術,而亨通率先在國內實現新一代光棒的規模化商用。其次,未來400G乃至1T傳輸使用的新型光纖是光纖技術發展的重要方向,亨通制造了世界首個應用于400G傳輸的大容量光纖光纜,意味著中國光纖光纜往高端技術邁了一大步。400G傳輸的光纖要怎樣實現低成本化高可靠,能讓國家大規模使用是中國光纖通信行業值得研究的事情。
第三個階段是未來10年~15年T比特大容量光纖通信時代,要怎樣實現更高端的新型光纖與高端光纖預制棒,如何實現高端光纖在高功率激光、軍工、航天等多個領域更深度的應用,這將產生新的課題,業必將激發新的活力與新的產業空間。
訊石:看到亨通在半導體芯片進行積極的布局,您認為國內產學研合作跟國外先進公司的合作,哪一種會更有效率?
陳偉博士:半導體芯片的合作,無論是國際合作還是國內合作,最重要地是實現多方共贏,只有調動合作方的積極性與創造性,激發活力和創新的動力,才能提高合作效率。在共贏的基礎上,在大成共識的基礎上,合作方一定朝著共同的目標與使命的方向前進,可能合作路上存在很多困難和波折,只要真心相待,彼此信任,寬容理解,最終一定能夠克服和戰勝困難,取得成功。在芯片領域,上游的芯片設計與芯片裝備及原材料、中游的芯片外延工藝、下游的芯片封裝與檢測,都將迎來新的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