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0.2厘米到170厘米,在開始衰老之前,人體的成長似乎一直都在做加法,尤其是在那不見天日的10個月里,加得飛快。5周的時間,加上了原始心血管;7周的時間,加上了四肢;10周的時間,加上了全部器官。好像沒有人在意都有什么被減掉了,畢竟人體這么精密,減掉的大概都是進化中不需要的東西。
圖片來源于網絡
可是現在,科學家們需要將一個“被減掉”的東西重新找回來。
50年的時間,幾代科學家的努力,在本月的《自然遺傳學》雜志上終于有了答案,來自新南威爾士大學的研究人員破解了胎兒血紅蛋白的“消失之謎”,掌握了重啟它的“基因鑰匙”,那些成人血紅蛋白有缺陷的,比如β-地中海貧血和鐮狀細胞病患者或許將迎來新的治療希望[1]。
β-地中海貧血和鐮狀細胞病都屬于β-血紅蛋白病,根本原因都是紅細胞中β-珠蛋白(HBB)基因的突變。不過β-地中海貧血表現為正常β-珠蛋白產生不足,而鐮狀細胞病則是產生了結構變異的β-珠蛋白。
對于鐮狀細胞病來說,患者從兒童時期就開始出現癥狀,除了貧血還會出現反復感染和周期性疼痛,鐮刀狀的紅細胞分解比正常紅細胞迅速,會導致黃疸。這種“形態奇怪”的紅細胞還會卡在毛細血管中,導致疼痛和器官組織供氧不足,出現器官損傷。更加嚴重的,有大約1/3的患者會出現肺動脈高壓,導致過早的心衰。
鐮狀紅細胞堵塞血管
β-地中海貧血患者也同樣發病很早,雖然有些輕型患者甚至不需要輸血,但他們仍然要和其他患者一樣面臨鐵超負荷的風險,尤其是在肝臟中。更不用說那些需要輸血的中重型患者,反復輸血導致的鐵超負荷和鐵毒性會導致各種問題,包括肝硬化和心衰,很多重型患者還因為脾臟功能亢進需要手術切除脾臟。如果不積極干預的話,重型患兒通常活不過5歲。
全世界鐮狀細胞病致病基因的攜帶者高達7%,主要分布在非洲、地中海地區和東南亞,而β-地中海貧血除了在地中海地區外,在我國南方,尤其是廣東省和廣西省發病率也很高,基因缺陷率能達到10%和20%。按照估算,廣東省每年出生的重型患兒能達到500例[2]。
那么我們開頭所說的胎兒血紅蛋白又和治療這些疾病有什么關系呢?
β-血紅蛋白是成人血紅蛋白,而胎兒血紅蛋白的“代號”是γ。血紅蛋白從我們還是一顆胚胎的時候就存在了,像接力一樣,胚胎時期是胚胎血紅蛋白,到了10-12周就變成了胎兒血紅蛋白,再到了嬰兒出生后6個月左右,又會被成人血紅蛋白替代,胎兒血紅蛋白的量不超過1%。
之所以有這樣的轉變是因為不同時期,血紅蛋白需要承擔的功能有一定差異。比如胎兒血紅蛋白結合氧氣的能力就遠遠優于成人的,這樣才能幫助胎兒更好地從母親的血液中獲得氧氣。
胎兒血紅蛋白(藍色)的氧飽和度曲線與成人血紅蛋白(紅色)相比顯示左移,因為胎兒血紅蛋白對氧氣有更大的親和力
而胎兒血紅蛋白的量急劇減少是因為在出生后,胎兒血紅蛋白基因會被沉默,不再表達。但是凡事總有萬一,有些人的胎兒血紅蛋白基因會發生突變,使他們能夠一直產生這種蛋白。神奇的是,如果是一個β-血紅蛋白沒有問題的健康人,那么一直產生胎兒血紅蛋白對他也不會有任何不良影響。
可是這對于β-血紅蛋白病患者來說就不一樣了。胎兒血紅蛋白可以彌補成人血紅蛋白的缺失,如果他們同時也攜帶胎兒血紅蛋白基因突變的話,病況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減輕,有些甚至可以將總血紅蛋白提高到接受治療后的水平。
所以,自從20世紀60年代在一些非洲人和希臘人中觀察到了胎兒血紅蛋白的持續高表達之后,科學家們就再沒有停下過對“重啟”這個蛋白以治療β-血紅蛋白病的探索。
大量的研究表明,胎兒血紅蛋白基因的沉默是有多個抑制因子在發揮作用,他們也鑒定出了一些,但是這些抑制因子誰起著“必需”的作用,它們又得結合在基因的什么位置才能使基因被完全沉默,這些還都尚未解決。只有搞清楚了這些問題,才能精準地、效率最高地、重啟被沉默的基因,最大程度地產生胎兒血紅蛋白。
踩在那么多巨人的肩膀上,這個問題被新南威爾士大學Merlin Crossley教授的三名博士生花了5年的時間解決了。他們找到了兩枚“基因鑰匙”——BCL11A和ZBTB7A,它們分別結合在胎兒血紅蛋白基因的轉錄起始區域上游的115和200bp位點。
Merlin Crossley教授
兩個基因,兩個位點,就是50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追尋的答案。利用CRISPR-Cas9技術在紅細胞中制造出這兩個點突變后,研究人員成功地觀察到了胎兒血紅蛋白水平的大幅增加。
Crossley教授表示,基于他們這個研究的基因治療相比其他基因治療來說,不用引進新的基因,而是讓已有的基因發生良性突變,它的安全性應該更高。未來,這個領域中的研究人員還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將它發展為真正的基因療法。
據英國劍橋大學官網報道,研究人員首次將在實驗室培養的紅細胞作為輸血試驗的一部分,輸注給另一個人。如果試驗被證明安全有效,人造血細胞或將徹底改變鐮狀細胞和稀有血型等血液疾病患者的治療。對于某些患有這些疾......
費城兒童醫院的研究人員利用一種病毒載體來重新激活胎兒血紅蛋白的產生,抑制突變血紅蛋白,并提供功能性的成人血紅蛋白。這項研究結果于近日發表在《Haematologica》雜志上。StefanoRivel......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鐮狀細胞病和β-地中海貧血每年在世界范圍內共影響33.2萬人懷孕或分娩。這兩種疾病都涉及β珠蛋白編碼基因發生突變。在β-地中海貧血中,突變阻止紅細胞產生足夠多的攜氧血......
基因治療有望治愈β-地中海貧血,而一項新的研究已經表明,與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HSCT)治療相比,基因治療在2年內與更少的并發癥和住院率有關。該研究分析和比較了基因治療與HSCT對β-地中海貧血患者......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最新的一項研究中發現,讓接受供體細胞骨髓移植的患者接受加倍的低劑量全身輻射,可使只有半匹配的移植成功率從50%提高到將近100%。這項研究結果于3月13日發表在《柳葉刀血液......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最新的一項研究中發現,讓接受供體細胞骨髓移植的患者接受加倍的低劑量全身輻射,可使只有半匹配的移植成功率從50%提高到將近100%。這項研究結果于3月13日發表在《柳葉刀血液......
高TCD速度會增加SCA患兒卒中的風險。定期紅細胞輸血,并在適當的情況下,在輸血治療至少一年后轉換為羥基脲,可降低TCD速度和中風風險,但對MSD-HSCT對TCD速度的影響知之甚少。法國的一項研究表......
日前,Acceleron公司在《血液學》雜志上公布了Luspatercept臨床二期研究積極結果,試驗評估了該藥物對于紅細胞(RBC)輸血依賴和非輸血依賴性β-地中海貧血的治療效果。Acceleron......
諾華1月8日宣布,單克隆抗體候選藥物crizanlizumab(SEG101)近日獲得FDA突破性療法認定資格,用于預防所有鐮狀細胞疾病(SCD)基因型患者的血管閉塞性危象(VOCs)。圖片來源于網絡......
GlobalBloodTherapeutics(GBT)宣布完成3期研究HOPE(血紅蛋白氧親和調節抑制HbS聚合酶化)A部分的審查,該研究評估了voxelotor治療鐮狀細胞病(SCD)的療效。與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