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笑話:一個村里的村民在開會,一共5個農民,數一數他們總共有8顆牙。”中國農業農村部國際合作司副巡視員葉安平在近日在京舉行的中國—歐盟青年農業實用人才能力建設項目第二批赴華學習考察活動閉幕儀式上說。
而這短短一句話折射出困擾中國和歐盟農業領域的關鍵問題之一:如何破解農業人口老齡化,鼓勵青年人才投身農業,推動農業技術創新,為農業領域不斷輸入“新鮮血液”。
全球農業目前普遍面臨從業人口老齡化等挑戰。青年農民是振興農業的關鍵所在。歐盟駐華代表團胡克定副大使在會上提到,數據顯示,目前歐盟農業人口中35歲以下僅占6%,而55歲以上則超過一半。“如何讓更多年輕人才進入農業領域,已經是歐盟相關部門優先考慮的事項之一。”他說。
6月初,歐盟農業部長級非正式會議在保加利亞首都索非亞舉行,主要聚焦了確保農業的代際更新。與會部長強調,解決農業的代際更新問題能夠確保農業領域的可持續、競爭性以及繁榮前景。而且在2020年之后,如何提高現有農用工具的有效性以支持更多的年輕人進入農業領域十分重要。
胡克定提到,青年農業實用人才在維持農村地區生機活力以及促進建設可持續、更具競爭力、更現代的農業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基于此,歐盟委員會農業與農村發展總司與中國農業農村部在2017年4月達成一致意見,啟動中國—歐盟青年農業實用人才能力建設項目。該項目包括中歐雙方的青年農業實用人才在歐盟成員國或中國的農業企業、創新農場、政府和地方機構、農業領域的研究所和大學、合作社展開學習考察和交流。
“交流貴在相知。”本次來華訪問的11位歐盟青年職業農民,前往上海、江蘇和內蒙古參觀交流,參加座談講座、走訪企業農場,與中國農業人才交換觀點理念,交流經驗技術,增進了解合作。
葉安平提到,中歐農業領域面臨的問題存在共性,但也有差異,加強中歐青年農業人才的交流與合作,彼此借鑒經驗,有助于推動雙方農業向前發展。
中國農業技術的發展讓前來交流的歐洲青年農民感觸良多。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進步和創新。專業素質較高、更懂農業技術、善于經營管理的青年農業人才正在推動中國農業走向專業化。
葡萄牙代表Lopo Carvalho提到,精準農業技術的發展將有助于增加中國農產品產量和質量。他提到,提高生產效率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農機裝備投入增加和現代化農機設備的廣泛使用,同時輔助以自動駕駛、智能滴灌、變量施藥等智能化新技術,將為中國乃至世界農業帶來巨變。
此外,中國電子商務的發展及其對農業的推動讓Carvalho頗為驚訝:“電子商務極大地拉近了農業生產和消費的距離。電子商務能拓展農產品銷售渠道,讓滯銷的農產品賣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