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8年6月29日-7月1日,由中國分析測試協會標記免疫分析專業委員會主辦,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醫學檢驗中心生化科承辦,江蘇省醫學會檢驗學分會、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臨床醫學工程分會協辦的中國分析測試協會標記免疫分析專業委員會2018年學術峰會在江蘇宜興舉辦。
會議圍繞“跨界融合創新轉化,精準高效自主智能”主題,探討標記免疫分析技術最新進展、人工智能和質譜檢測在臨床檢驗中的優勢與前景等熱點問題,為參會者建立跨行業、跨領域合作交流平臺,更好的推廣行業優秀產品,推動學科、技術的進步與發展,共吸引了醫院、企業、院校等領域近500人參加。中科院院士陳洪淵、分析測試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張渝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醫學檢驗中心主任王成彬、江蘇省宜興市副市長儲紅飆等嘉賓出席了本次峰會。
會議現場
大會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醫學檢驗中心副主任顏光濤致辭
分析測試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張渝英致辭
江蘇省宜興市副市長儲紅飆致辭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醫學檢驗中心主任王成彬致辭
大會主持人:解放軍第305醫院檢驗科主任王會中、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檢驗科王海濱
中科院院士 陳洪淵
中科院院士陳洪淵帶來了題為《從生命分析-精準醫療面臨的挑戰——兼談分離與測量》的精彩報告。學科交叉,產生創新成果;深度交叉并進融合之后,新學科就隨之產生。學科的發展與定位與時俱進。化學,尤其是分析化學更能與生命、環境、材料、能源、信息等領域交叉融合。報告指出要認識生命,需要先認識生命中的化學反應,識別生命中化學反應的復雜、多遠、多變性,不斷創新分析手段,提高分子水平的精準測量,最終認識生命的化學本質,提高生命質量。
報告指出生命科學的發展已經完全突破了單一學科的界限,需要依靠化學、生物、材料、計算、電子及醫學等多學科領域的研究人員通力合作,才能真正應用到疾病診斷中來,實現實驗室到實際應用的轉化過程,最終實現以人為本的最終目標。
北京大學教授 劉虎威
北京大學教授劉虎威帶來了題為《基于抗體功能化的MOFs材料選擇性識別和捕獲腫瘤細胞》的精彩報告。循環腫瘤細胞(CTCs)是因自發或診療操作而從實體腫瘤病灶脫落進入外周血的各類腫瘤細胞的統稱,大部分CTC在進入外周血后發生調亡或被吞噬,少數能夠進一步發展成為轉移病灶。CTC可反映原發腫痛的特征和腫瘤發展階段,在癌癥診斷、藥物篩選和臨床治療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對于了解腫瘤轉移的機制和提供原發癌的預后信息具有重要意義,然而,CTC 的檢測通常面臨巨大的挑戰。在外周血中, CTC的數量極少,通常只有數百個CTCs與109個血細胞共存。研究還發現,CTC 具有顯著的異質性,難以檢測。 因此,針對CTC 的分析,需要開發高特異性的腫瘤細胞識別和捕獲材料及檢測方法。
EpCAM是一類在上表皮和上皮衍生的腫瘤中表達的跨膜糖蛋白,與細胞的粘附以及細胞之間的相互作用有關,并在上皮癌細胞中表達上調(100-1000倍)。基于EpCAM抗體與上皮腫瘤細胞之間的相互作用可以實現特定種類癌細胞的識別和捕獲。報告介紹了采用EpCAM抗體對MOFs材料進行功能化,進而于識別特定種類的腫瘤煙胞,并探討了抗體功能化MOFS材料對腫瘤細胞的捕獲效率。通過發展了一種抗體功能化的MOFS材料,對MOFs中殘余的未配位羧基進行衍生化,在EDC以及Sulfo-NHS的活化下,通過肽鍵鍵合,共價修飾了抗體分子。這一合成策略可以推廣至其他生物大分子。MOFS 材料原位生長在ZnO基底上,通過逐步合成的方法完成抗體的后修飾,由此構建細胞識別以及捕獲平位。被捕獲后的細胞可以通過ESEM共聚焦熒光顯微鏡等方式進行觀察以及計數。EpCAM抗體修飾的MOFS對EpCAM陽性組胞系具有高度特異性捕獲能力,捕獲效率受細胞濃度以及材料的形貌影響較大,MCF-7 組胞優先選擇附著于材料的針狀結構上。
會議主持人:解放軍總醫院招標采購中心主任張楠、亞東紀念醫院臨床病理科主任朱芳業
江南大學教授 白仲虎
江南大學教授白仲虎帶來了題為《提高免疫試劑質量的工程化策略與實踐》的精彩報告。報告指出中國免疫分析技術與產品通過近30年的穩步發展,目前國內企業已基本能夠生產臨床常規檢測的所有檢測項目的試劑。國產全自動磁微粒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器和板式全自動高通量篩查分析儀器為代表的免疫分析儀器平臺技術與系列產品也發展的較為成熟,并且國產臨床生化免疫一體化的全自動流水線也于近期面市。但是不容忽視的事實是國內產品目前也僅占中國免疫分析市場的15-20%,市場主流供應商依然是進口的四大家企業:羅氏、貝克曼、雅培、西門子。國內免疫試劑的主要技術瓶頸,或者說整個行業的痛點是全產品線試劑的質量穩定性相對于進口產品,還有明顯的差距。試劑質量的穩定性差是阻礙免疫分析領域實現國產替代進程的關鍵原因之一。白仲虎教授從臨床免疫試劑生產的工程化方面入手,根據其本人在國內外著名免疫分析試劑生產企業一線工作的經驗和教訓,結合從事基礎研究的經歷,詳細分析了導致國產免疫試劑質量不穩定問題出現的原因、解決該問題的策略、以及自己的實踐經驗。
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分析測試中心主任 蔡強
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分析測試中心主任蔡強帶來了題為《標記免疫分析儀器的進展和趨勢》的精彩報告。標記免疫分析在臨床檢測、食品藥品分析和科學研究等領域具有重要的作用。報告回顧并分析當前標記免疫分析的所采用的探針、分析方法、自動化儀器和質譜儀器的國內外技術進展,并提出相關技術發展預測。
大會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醫學檢驗中心副主任 顏光濤
大會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醫學檢驗中心副主任顏光濤帶來了題為《免疫標記技術新進展及展望》的精彩報告。免疫標記技術是將一些既易測定又具有高度敏感性的物質標記到特異性抗原或抗體分子上,通過這些標記物的增強放大效應來顯示反應系統中抗原或抗體的性質與含量。抗體標記主要是用于抗原的定位分析, 也可以對混雜有大量其他分子的樣本中的抗原進行定量檢測。由于抗體與其相應抗原具有很高的親和力,因此帶有易識別標記物的抗體有以定位分析抗原,并且是一種理想的快速定量測定方法。報告主要介紹了抗體標記技術的臨床應用領域,技體標記物的分類及進展,結合實際應用技術進行舉例說明,井討論免投診斷用抗體的發展趨勢.探討目前抗體質量標準化存在的問題。
嘉賓合影
部分廠商展示:
羅氏診斷
北京華科泰
博奧賽斯
邁克生物
新華醫療
紹興普施康
深圳亞輝龍
深圳重鏈
翊曼生物
透景生物
在全球學術研究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學者影響力的評估成為學術界和公眾關注的焦點。日前,國際學術機構ScholarGPS發布了2024年全球前0.05%頂尖科學家榜單。ScholarGPS匯集了全球各學科領......
2024年4月18日-20日,由中國分析測試協會標記免疫分析專業委員會舉辦的“中國分析測試協會標記免疫分析專業委員會2024學術峰會”在湖北襄陽盛大召開。本屆學術峰會以“精準診斷、維護健康”為主題,組......
2023年12月15日,由北京理化分析測試技術學會色譜專業委員會主辦的“第22屆北京色譜年會(BCAC2023)”在北京成功舉辦。本屆大會以“色譜與發展”為主題,旨在推動色譜學向高層次發展,推動色譜技......
——暨BCEIA2023同期學術會議“標記免疫分析及臨床檢測技術分會”成功舉辦2023年9月6日,第二十屆北京分析測試學術報告會暨展覽會(BCEIA2023)于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順義館)盛大開幕......
2023年6月10-12日,2020-2023中國質譜學術大會在杭州盛大召開。本次大會由中國物理學會質譜分會、中國化學會質譜分析專業委員會、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聯合主辦,浙江大學承辦。大會的主......
6月3日,以“農業中關村現代食品營養谷與檢測科技”為主題的“2023益谷高峰論壇”在北京市平谷區舉辦,邀請院士、專家學者、企業家和政府部門領導400余人參加。針對當前面臨的食品與營養健康重大創新需求中......
——劉虎威教授:坐熱“冷板凳”,做中國人自己的質譜導讀:2020-2023年中國質譜學術大會將于2023年6月9-13日在杭州舉辦,本次大會是中國質譜界的一次盛會,旨在促進學界團結進步、和諧發展、共贏......
2023年4月13日-15日,由中國分析測試協會標記免疫分析專業委員會舉辦的“中國分析測試協會標記免疫分析專業委員會2023學術峰會”在浙江湖州盛大召開。本屆學術峰會以“精準診斷、守護健康”為主題,組......
2023年4月13日-15日,由中國分析測試協會標記免疫分析專業委員會舉辦的“中國分析測試協會標記免疫分析專業委員會2023學術峰會”在浙江湖州盛大召開。本屆學術峰會以“精準診斷、守護健康”為主題,組......
——中國分析測試協會標記免疫分析專業委員會2023學術峰會開幕2023年4月13日-15日,由中國分析測試協會標記免疫分析專業委員會舉辦的“中國分析測試協會標記免疫分析專業委員會2023學術峰會”在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