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設計出了有望徹底改變物聯網的石墨烯傳感器。使用石墨烯及其他二維材料,科學家采用全印刷工藝,將多種二維功能材料組合在一起,制成傳感器。
石墨烯發現者、諾貝爾獎得主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教授稱:“這是第一次采用印刷技術將幾種二維材料組合在一起,制成可直接應用的功能器件。”
七一前夕,科技日報記者獲悉,這項成果的主要完成人正是國防科技大學電子科學學院“海歸”博士、共產黨員黃賢俊。
大膽假設、艱難求證,打贏石墨烯跨界研究“攻堅戰”
29歲的黃賢俊身上有著許多令人羨慕的地方。然而,在他的簡歷以及自我介紹中,“共產黨員”這個身份是他最為看重的。
高中畢業考入國防科技大學后,黃賢俊發現,學校里那些在國防科技戰線建功立業的專家、教授們,全都是共產黨員。他們對從小就立志獻身國防科技事業的黃賢俊來說,無疑是一個生動的“參照系”。入學第二年,各方面表現突出的他,如愿成為一名中共預備黨員。
2013年9月,黃賢俊被學校選派到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臨行前,他常常思考:如何利用好世界一流大學先進的實驗條件,做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怎樣才能更快掌握過硬本領,回國后更好地服務國防建設?
曼徹斯特大學是石墨烯的發源地。2004年,該校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兩位教授第一次分離出了石墨烯,二人憑此獲得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當時,正在學習電磁微波技術的黃賢俊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能否通過學科交叉,在電磁微波領域開展石墨烯的應用研究?
黃賢俊的這一想法,得到了國外導師的支持。不久,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提出與黃賢俊的導師開展合作研究。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黃賢俊頓感信心滿滿。
讓黃賢俊沒有想到的是,這項研究的難度超乎想象。彼時,他陷入了進退維谷的窘境,每天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在困難面前退縮,決不是共產黨員的品格。黃賢俊經過一番研究分析,制定出新的攻關計劃,最終將突破口鎖定在石墨烯打印技術上。最終,以黃賢俊為骨干的課題組,在石墨烯應用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原創性突破——
首次在國際上通過打印石墨烯實現射頻輻射,奠定了石墨烯在天線、無線通信、射頻識別等領域的應用基礎;
首次實現石墨烯在可穿戴天線、共形雷達吸波材料領域的應用,為石墨烯在相關領域的應用研究提供了技術支撐……
“明天可能會下雨,所以我要跟著太陽”
2015年秋天,還在英國求學的黃賢俊接到任務,準備為一位重要國賓匯報石墨烯研究與應用成果。
當時,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以黃賢俊為第一作者的16篇論文在《二維材料》《科學報告》等國際頂級期刊和學術會議上先后發表。此事引來多家媒體報道,該領域的7家國際期刊聘請黃賢俊為審稿人。因此,他入選了參與此項任務的人員名單。
黃賢俊后來才知道,這位重要國賓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當地時間2015年10月23日,這是黃賢俊終身難忘的日子。這天,習近平主席來到曼徹斯特大學,參觀石墨烯研究與應用成果展示。當時,導師進行現場講解,黃賢俊則在一旁協助。
2016年12月,黃賢俊以優異的成績提前獲得博士學位。導師希望他接下來進行博士后研究,但黃賢俊歸心似箭,打點好一切后便啟程回國。
“明天可能會下雨,所以我要跟著太陽。”這句甲殼蟲樂隊的歌詞,在英國可謂家喻戶曉,黃賢俊也很熟悉。而他理解的“明天可能會下雨”則是,身為軍人必須做好明天戰爭可能爆發的準備,他要跟著的“太陽”就是中國共產黨。
回國后,黃賢俊便投入到科研攻關中,承擔了兩項軍隊重點項目研究;面向軍事需求,拓展石墨烯在軍事智能、電磁防護等領域應用。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王振洋團隊根據“3D打印結構設計-激光界面工程-跨尺度性能調控”設計思路,開發出具有高各向異性導熱比、高光熱/電熱轉換效率兼具良好疏水性和機械性能的石墨烯/聚......
廣東省科學院生態環境與土壤研究所流域水環境整治綠色技術與裝備團隊聯合美國麻省大學教授邢寶山團隊在石墨烯環境毒性機制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他們首次揭示腐殖酸吸附對石墨烯增強芽孢桿菌毒性的分子機制。近日,......
圖1上半部分:真實原子中的(a)未雜化的軌道和(b)sp2軌道雜化示意圖;下半部分:人造原子中的(c)圓形勢場和(d)橢圓形勢場示意圖圖2(a,b)數值計算的雜化態(θ形和倒θ形);(c,d)實驗觀測......
北京時間3月7日,華東理工大學材料學院清潔能源材料與器件團隊侯宇教授、楊雙教授等在《Science》(《科學》)發表石墨烯-聚合物機械增強鈣鈦礦材料的新方法。這一方法用來解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穩定性差......
日前,天津大學教授胡文平、雷圣賓、李奇峰和副教授沈永濤聯合團隊在國際知名期刊《自然·材料》上發表了研究成果。該團隊開發了一種名為“石蠟輔助浸入法”的新技術,成功制備出具有可控手性的石墨烯卷,為二維材料......
日前,我國科學家開發了一種名為“石蠟輔助浸入法”的新技術,成功讓二維材料“卷起來”,制備出具有可控手性的石墨烯卷,為......
記者25日從天津大學獲悉,該校3位教授胡文平、雷圣賓和李奇峰合作開發出一種名為“石蠟輔助浸入法”的新技術。該技術能夠讓石墨烯“卷”起來,并精確控制其“卷曲方向”,制備出具有可控手性的石墨烯卷。這一突破......
對于中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孫友誼而言,科研的路上沒有什么“不可以”。為了得到足量高品質石墨烯,做了14年下游產品研發的孫友誼可以親自上陣,從頭開始制備原材料;為了達到中試級別的量產,他可以自己......
2月8日,春節喜慶氣氛尚未散去,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以下簡稱“航材院”)石墨烯航空電池......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的物理學家首次在“魔角”石墨烯中直接測量了超流剛度。超流剛度是衡量材料超導性的一個關鍵指標。這是科學家首次在二維材料中直接測得超流剛度,意味著人們朝著理解這種材料的非凡特性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