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們常說,大學里有兩次見校長的機會。一次是在開學,一次是在畢業。一次是興奮,一次是傷感。在他們告別象牙塔,成為社會人之際,校長的叮嚀是他們大學期間最后的禮物,也是受用一生的良言。
精神
做永不褪色的科大人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 包信和
做永不褪色的科大人,就是要永葆科大人的本色,科學精神始終如一。剛才,蔚藍色校旗從你們的頭頂掠過,令大家激動不已。藍色代表科學精神,正是科大人的本色。什么是科學精神?馬克思說:“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華羅庚說:“科學是實事求是的學問,來不得半點虛假。”科學精神是像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忠賢、陳仙輝那樣把超導事業作為畢生追求,“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持之以恒尋找新型超導材料,帶領中國高溫超導研究躋身國際前列;科學精神是像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首席科學家、校友常進那樣勇于探索未知,帶領團隊攻克一個又一個難關,努力解開遠在星辰之外的宇宙密碼;科學精神是像中國科學院院士謝毅那樣不怕啃硬骨頭,在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致力于尋找更有效的能源轉換材料,推動清潔能源發展……同學們還可以從很多科大人的故事中體會科學精神的豐富內涵。
四年前,同學們懷揣著成為科學家的夢想,選擇了中國科大。今后,還會有很多同學堅守初心,繼續攀登科學高峰。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兩院院士大會上強調:“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科技創新大潮澎湃,千帆競發勇進者勝。作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畢業生,理應肩負起歷史賦予的重任,勇做新時代科技創新的排頭兵。
四年來,同學們在科大耳濡目染的科學精神,是未來人生道路上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不管同學們將來是否繼續在科學的長空搏擊,都要永葆科大人的本色,弘揚科學精神。“紛繁世事多元應,擊鼓催征穩馭舟”,要始終保持獨立思考和清醒的頭腦,敢于質疑,追求真理;干事創業時,既要敢于好高騖遠,也要善于實事求是,遵循科學規律,發揚團隊合作精神,做新時代的奮斗者,成為各行各業的創新引領者。
心態
順境善待他人 逆境善待自己
四川大學校長 李言榮
人的一生總是有起有落、有喜有悲、有順有逆,我想不管你是本科生還是研究生,畢業之后都將面對一個曲折的甚至是麻花狀的人生。
同學們,為什么逆境時不能自暴自棄、消極沉淪,反而更要善待自己呢?最近我聽說有的同學在一次考試中出了點問題、在感情上遇到了點挫折、在與家人和同學溝通上遇到了一些障礙等,就無限放大到好像世界末日到了,其實人一生沒什么是大不了的事、過不去的坎。大家可能都知道,四川眉山有個“三蘇祠”,這三蘇中又以蘇軾名氣最大。蘇軾21歲就中了進士名揚天下,卻因烏臺詩案一路被貶。但他并沒有自暴自棄,而是自己開荒種地,做“東坡肉”、煮“東坡茶”、釀“東坡酒”,把逆境的生活過得很有詩意,同樣也實現了人生的價值和意義。
生而平凡,可以讓家人更好;小有所成,可以讓團隊更好;身居要職,可以讓國家社會更好。人在困境時,更需要冷靜和謹慎,更需要努力做到忙中不說錯話、亂中不看錯人、復雜不走錯路。這樣可能很快就會否極泰來。
同學們,當人生迎來轉機,已經處于順境時,為什么還要善待他人呢?因為人在順境時,往往比較容易膨脹和驕傲,容易動作變形、身材走樣,容易剛愎自用、嚴苛于人,容易丟失親情和友情。有人講:“己順,應示人以平和;己達,應示人以謙恭;己喜,應示人以沉靜。”說的就是當處于順境時應更加謙虛、低調,不張狂。
善待他人,不僅可以讓別人活得輕松,也讓自己過得愉快,溫暖他人也會溫暖自己。我國著名的婦產科專家、華西第一位女博士樂以成早年也是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磨難,但是,當她處于順境、受人尊敬的時候,她更加謙虛低調,即便是在半夜,只要一聽到有人敲門叫“樂醫生”,她就條件反射地立馬從床上爬起來,以最快的速度趕赴病人家中去接生新生兒,后來被人們傳頌為醫學界的“雙槍老太婆”。一個人在順境時還能保持親切與平和,還能繼續無私奉獻,還能善待他人,這就是一種升華了的境界。
愛的力量助你行久走遠
西南交通大學校長 徐飛
關于人工智能的未來,學界有樂觀派和悲觀派之說。悲觀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斯蒂芬·霍金,他從技術和專業的角度認為,AI可能自行啟動,以不斷加快的速度重新設計自己,而人類局限于緩慢的生物進化過程,根本無法競爭,最終將被超越。霍金因此聲稱,“徹底開發人工智能可能導致人類滅亡”。特斯拉公司CEO埃隆·馬斯克最擔心的則是網絡中的“倫理”。他認為,人工智能可能通過創建假冒的賬戶、發送虛假新聞等方式操縱信息,甚至可以引發戰爭。
本來技術是中性的,也是無辜的。技術是造福還是破壞,關鍵看使用技術的人是邪惡還是善良。人工智能的未來是否美好,人類的未來是否光明,關鍵是人們在不懈追求“工具理性”的同時,是否堅守和秉持“價值理性”——(工具)理性背后的正當性、正義性、倫理性和知性美德。工具理性既能為惡亦能從善,而價值理性則告訴人類棄惡揚善。從本原和終極意義上講,人最重要的不是大腦,是心。人類的美好,歸根到底,是人間的真情和人性的光輝,人類應該是一個充滿愛的家園。令人欣慰的是,AI技術已用來賦能醫療研究和弱勢群體。一款名為Seeing AI的應用程序,也使用AI技術幫助盲人或視障人士(音頻)描繪周圍世界,以此幫助盲人“看見”世界告別黑暗。凡此種種,都在彰顯愛的光芒,呈現愛的愿力。
愿力即意愿之力。愛的愿力是一種能夠讓人改變生命的力量,緣于此,愿力引導人、成就人。諸位要珍惜這種來自內心深處、能夠引起偉大改變的力量,把愛的陽光甘露灑進每個人的心田,為自己也為他人的生命拓展出無限可能。愛的愿力有助于形成無比堅定的信念,啟動無畏的力量;有助于當代人找回自己那顆最純粹的本心,為人們帶來生命中的喜樂與平和,從而在趨向光明境地的道路上行久走遠。
情懷
大學為你們打下人生底色
北京理工大學校長 張軍
在北京理工大學的求學生涯中,給你們打下的是怎樣的人生底色呢?
【紅色】
今天有418名博士同學畢業,你們穿著紅色的學位服,是全場最鮮艷的顏色。我希望,北理工帶給同學們的是一顆鮮紅的赤子之心!
一個月前,北理工18位第一代老校友——延安時期自然科學院老校友返校交流。這18位老校友均是在1940年至1945年間入學的學生,目前最小的也已89歲,他們在少年之時奔赴抗日烽火中的延安,在老校長李富春、徐特立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指引下,投身革命、艱苦求學、成長成才、愛國奉獻。希望同學們向前輩學習,傳承紅色基因,以家國情懷熔鑄奮斗之魂,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奉獻智慧和力量。
【藍色】
今天有1693名碩士同學畢業,你們穿著藍色的學位服。我希望,北理工帶給同學們的是一片湛藍的凌云之志!
去年9月,微信啟動頁地球“變臉”了,這是北理工太赫茲遙感團隊助力中國氣象衛星明辨“風起云涌”的成果,置身于高遠深邃的太空清晰地看清腳下的世界,這是北理人和千千萬萬科研工作者的執著追求。崇高的志向,帶來開拓的格局,帶來廣袤的視野,帶來堅韌的力量。功崇惟志,業廣惟勤,希望你們胸懷壯志,以遠大理想指引奮斗方向,不辜負偉大的時代,不辜負精彩的人生。
【白色】
今天有3610名本科同學畢業,你們穿著黑色的學位服。我要講的不是黑色,而是光明的顏色。“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我希望,北理工帶給你們的是一束潔白的真理之光。
今年年初,北理人格外驕傲和自豪:我校4位教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還有2位校友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位校友入選美國工程院院士。他們以探求真理、改造世界、造福人類為己任,為國家建設發展乃至世界文明進步作出了卓越貢獻。希望同學們以他們為榜樣,明德精工,以過硬本領鑄就奮斗力量,更好地擔負起時代賦予我們的重任。
秉公盡能 追求卓越
南開大學校長 曹雪濤
作為南開畢業生,要牢記“公能”校訓,堅守愛國情懷。南開創校伊始即立“文以治國、理以強國、商以富國”的辦學理念;抗戰時期,南開校園慘遭日軍損毀,師生徒步南下昆明,合組西南聯大,為中華民族存續文明“火種”,大批聯大學生投筆從戎,上陣殺敵,九死一生。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不同場合,多次提到南開大學,高度贊揚南開愛國奉獻的“公能”精神。我理解,愛國是人世間最深沉和持久的情感,是一個人的立德之源、立公之本、立身之基。希望你們牢記“公能”校訓,堅守愛國情懷,不論今后走到何方,一定不要忘記,你們是中華民族的杰出兒女,是祖國和母校南開的驕傲;更請你們時刻銘記,“愛中華、復興中華”是新時代南開人終其一生、為之奮斗的信念和追求!
勇擔時代重任,矢志追求卓越。計利當計天下利,求名應求萬世名。新時代的南開人要立大志、求卓越、做實事。1910年,面對晚清政府腐敗無能,列強瓜分中國,國人民不聊生、命如草芥的困境,12歲的周恩來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宏偉志向,正是如此高遠的志向和堅定信念,指引著周恩來一生為國家民族獨立、人民幸福不懈奮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這就是南開人的榜樣!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
在新時代的征途上,南開人在發揚低調、沉穩、務實優良傳統的同時,更要敢創新,求卓越,講貢獻。南開人要以國際視野積極對標世界一流,要從國家高度主動對接國家戰略發展需求,做崇尚第一的創造者,敢闖無人區、敢當領頭雁,在創新中實現人生價值,為時代進步注入南開智慧,為中國發展樹立南開標準,為民族復興貢獻南開力量。
品質
無悔的奮斗 圓夢新時代
大連理工大學校長 郭東明
臨行前,我想再以三點囑托,作為對你們最真誠的祝福,希望你們都能在新時代、新征程中繼續書寫好自己的人生故事,以無悔的奮斗圓夢新時代。
一是心系祖國,用遠大理想擁抱新時代。國是千萬家,有國才有家。國家有了自尊自愛自強的國民,才能興旺發達;個人有了愛國的高尚情操,才能更好為國家的強盛而奮斗,也會受到他人的尊重。你們是書寫偉大時代的一代人,新時代已為你們的人生搭建起了廣闊舞臺、提供了重要機遇,希望你們勇敢地走向舞臺中央,秉承大工紅色基因,始終與時代同行同向,把握好時代機遇。
二是腳踏實地,用無悔奮斗建設新時代。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每一項事業,都是靠腳踏實地、一點一滴干起;每一個理想,都是從一個一個小目標、一步一步實現。知行合一的實干精神,始終是大工的良好作風和大工人的寶貴品質。這個時代是科技便捷的時代,刷朋友圈,碎片化閱讀,甚至玩手機游戲,多一分百無聊賴的時間,就少了一分創造的可能。希望你們珍惜這個偉大的時代,把握好每一寸光陰,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從做好當下開始,從大處著眼、從小事著手,認真做好每一件事情。不斷制定小目標,小成績終將匯成大成就。
三是不負使命,用卓越能力圓夢新時代。理想的實現要以不負使命的家國情懷和擔當精神為支撐,以卓越的能力為保證。過去幾年,你們以勤學苦練寫好了大學的故事,若干年后,講好你們人生的故事依然要靠擔當、靠學識、靠能力。生逢其時是你們最大的幸運和際遇,唯有不斷自我完善、自我提升,方能不負使命。“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希望你們在圓夢新時代的路上,既要堅持求真學問,練真本領,更要敢于質疑和挑戰,勇于開拓與創新,不斷擴展視野,掌握解決復雜問題的方法,提升處理事情的能力。
如何在未來立于不敗之地
燕山大學校長 劉宏民
未來世界正在加速到來:機場的自助值機、車站的自助取票、銀行的自助業務、商場的機器人餐廳,正在代替大量人類勞動。我認為,努力去培養四種品質,將會以不變應萬變,在未來立于不敗之地。
第一,勇者無畏。真正的勇者既要有膽量,也要知進退。關于膽量,勇者要對公平、正義有強烈的堅守,當遇到明顯的不公平和以強凌弱時,要有挺身而出的氣概和行為。如果每個人都明哲保身,社會將無法彰顯正義。理想主義、英雄主義、浪漫主義是生命之鹽,會讓我們的生活有味道。關于進退,勇敢不是要以卵擊石,而是要具備藝高人膽大的實力,才能去扶助弱勢群體;勇敢不等于冒進,勇者也會沉默和等待,但這正是評估風險、積蓄力量并準備爆發的時刻。勇者的人生是值得尊敬和愛戴的。
第二,智者無惑。所謂智者,就是基于足夠的知識和閱歷,看透事物本質,以恰當的選擇達成目標。智慧并不等同于智商,智慧來自博學和深思。然而較之于古代很有限的知識存量,我們窮盡一生也無法學完當今的知識。所以,我們要培養終身學習的習慣、掌握快速高效的方法、具備持之以恒的鉆研精神。智慧的更高階段是豁達。隨著年齡增長,你們慢慢會發現人最終追求的是無愧無悔。懂得取舍、看淡得失,做到風物長宜放眼量,值得我們踐行一生。
第三,行者無疆。行不是旅游,而是行走;行走不僅是增加閱歷,而且貴在體驗和感悟。上車睡覺、下車拍照的旅游,收獲會很有限,我們需要的是帶有體驗、欣賞、比較和思考的行走,這樣才會促進認知、理解和升華。
第四,仁者無敵。要做到無敵或是少敵,不是靠強權或秀肌肉,而是要學會美美與共、誠信寬容。我們要努力做到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用寬厚善良、包容理解的心態去看待問題,你一定會在前進的路上找到更多伙伴而不是敵人。仁者樂于助人,雖然我們有時候會作出現實的選擇,但大家要把內心的一個角落,留給不求回報、幫助他人。希望我們一生至少做一件理想主義的事情。
勇氣
要有勇氣突破“人設”
對外經貿大學校長 王稼瓊
經過大學四年的洗禮,從某種意義上講,你們都是頭頂光環的人生贏家。外界也給你們貼上了很多諸如“國際范兒”“優勝者”的標簽。你們自己對于這樣的“人設”,似乎也產生了“路徑依賴”。但是在你們臨行前,我還是想再叮囑幾句,希望你們要有勇氣突破這種“人設”,突破“優等生的社會困境”,去迎接更加復雜、多元、豐富和精彩的社會生活。
你們在學校的發展空間是自由而寬松的,是確定性下的最優化,以后離開了象牙塔的庇護,要學會適應約束,敬畏規則;更要學會與各種不確定性和平相處。
你們的專業是貼近市場講效益的,但要走得遠,需要有更多的情懷,學會淡泊名利,這也許是人生最大的難題,希望你們能夠有效地解答它。
你們一路走來都是如此優秀,但你們的優秀不可能是孤立獨有的,要和社會責任緊密相連,在服務于國家、人民和社會中彰顯優秀,才更有意義和價值。
親愛的同學們,世上沒有一成不變的“人設”,卻有值得一生追尋的夢想。
殿堂之上揮斥方遒,在貿易談判桌上的據理力爭是夢想,江湖之遠云淡風輕,在平凡崗位上堅守本心也是夢想。
在外資企業咨詢審計,成為專業高效的職業經理人是夢想,頭頂國徽在祖國海關稽查執法,保障國家一厘一毫的關稅收入也是夢想。
在紐約倫敦北上廣深的金融中心穿梭是夢想,在西藏的雪山下、在南疆的村落里奔忙,服務基層也是夢想。
在學術殿堂求索問道,探尋人類知識的邊界是夢想,在西部邊陲上書聲瑯瑯,為村里的孩子們送去知識的曙光,也是夢想。
從大世界到小幸福、從大事業到小家庭,每個人的夢想都值得尊重。
親愛的同學們,在爭做“優等生”的舞臺上,“C位”可能是有限的,但人生的舞臺上每個人都是主角,別人可能只看到世界上的你們,而母校關心的是你們的世界!
迎接挑戰 乘勢而上——在2024年研究生畢業典禮上的演講上海交通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丁奎嶺2024年3月30日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春回大地,萬物競秀,今天我們相聚于此,隆重舉行上海交通......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095.shtm6月18日,上海科技大學(以下簡稱上科大)舉行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該校領導、各院......
“去年學院曾經許諾過我們,會給我們補一場畢業典禮,沒想到真的實現了。”丁憶笑著說。作為2022屆上海交大文創學院畢業生,已經走上工作崗位的丁憶重新穿上碩士服,來參加這場遲來的畢業典禮。3月18日,上海......
2月17日,教育部人事司在東北林業大學宣布了教育部黨組的任免決定,宋文龍同志任東北林業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李斌同志不再擔任東北林業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職務。教育部人事司主要負責同志出席會議并講話。黑......
“協和的畢業生必須有專業之尊,同時要有濟世之為。由是我們才對得起先哲,由此我們才能不愧作為協和醫學院的畢業生的稱號。協和的榮耀會伴隨你們一生,協和所給予你們的思想,希望能夠影響你們一生的實踐。”近日,......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6/481734.shtm......
中新網廈門6月24日電(記者楊伏山)百年名校集美大學,24日以線上線下同步直播的方式舉行2022屆學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校方為行將畢業走向社會的青年學子贈送三字錦囊:“上”“止”“正”。當天,集......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6/481566.shtm中新網北京6月25日電(記者高凱)25日,清華大學2022年本科生畢業典禮在大禮堂前......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6/481538.shtm中新網廈門6月24日電(記者楊伏山)百年名校集美大學,24日以線上線下同步直播的方式......
6月22日,上海交通大學舉行2022年畢業典禮。霍英東體育館主會場,文治堂、菁菁堂等分會場,全體應屆畢業生相聚“云端”,共同見證這一難忘的時刻。畢業典禮上海交大供圖“人生如遠航,如果說責任是渡海之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