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8-07-04 10:38 原文鏈接: 期刊數據庫更新

    圖片來源:B. DOUTHITT/SCIENCE

    期刊影響因子多年來備受批評,認為其扭曲了學術出版。近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克拉尼特分析公司推出了其期刊引用報告(JCR)數據庫的更新版本,并表示它提供了理解期刊特征和受眾的背景信息。

    影響因子代表期刊文章的引用次數,除以其兩年間發表的文章數量,被廣泛用于衡量學術期刊影響力。但這個指標有很多批評者,人們擔憂編輯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策略輕松地提高期刊排名,而這些影響因素是有誤導性的。

    盡管如此,克拉尼特分析公司仍在其JCR數據庫中繼續發表期刊影響因子,但最新版本包含了一些補充信息,以應對一些批評。最顯著的是,期刊影響因子頁面現在包含了一個分布曲線,顯示了期刊中發表的文章和其他條目的總數,而不是每一項被引用的次數。這條曲線也顯示了期刊的研究文章和評論文章的引用數量。

    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結構生物學家Stephen Curry說,把這些圖表和影響因子結合起來,“顯然是朝著正確的方向邁出了一步”。由于影響因子衡量的是期刊論文的平均引用,它們往往被少數高引用的論文所影響。相比之下,分布圖能讓研究人員更好地理解期刊中單篇論文被引用的頻率,而不是一個數字所能提供的信息。

    數據庫更新還包括了一系列其他改變。JCR產品總監Marie McVeigh表示,這些變化旨在“給你一個更細致入微的關于期刊貢獻的圖景”,而不僅僅是影響因子所能傳達的信息。

    用戶還可以深挖數據,比如被引用最多的條目的標題,以及在一個單獨的列表中,用引用次數和文章計算期刊的影響因子。

    McVeigh說,總之,我們“試圖從對期刊影響因子的過度使用中恢復過來……并支持更具體地使用數據。看到這么多有價值的數據被扔掉,而人們最終只看看影響因子,真是太遺憾了。讓我們把這個數據變得豐富、有價值和可見”。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