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西北大學研發出結合商業化乳膏將基因調控藥物傳遞到皮膚深層的新方法,有望幫助治療皮膚癌。文章發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雜志上。
皮膚是機體的強大屏障,通過局部給藥對皮膚深層的細胞進行基因調控極為困難。美國西北大學研制這種藥物由獨特的球狀核酸組成。這些納米結構比人類頭發直徑小 1,000倍,能招募并結合天然蛋白從而穿過皮膚進入細胞。直接將藥膏抹在皮膚上,藥物就能滲入所有皮膚層,選擇性關閉致病基因,切對正常基因沒有影響。這一研究將極大的幫助基因調控治療領域的研究。
這一新治療方法的早期靶標是黑色素瘤和鱗狀細胞癌(兩種最普遍的皮膚癌類型)、普通炎癥性皮膚病銀屑病,糖尿病創面愈合和表皮松解性魚鱗病(無有效治療手段的罕見遺傳性皮膚病)。另外甚至還可以靶標皮膚老化帶來的皺紋。
研究人員首次開發出納米結構平臺是在1996年,這一技術已經通過FDA批準,并成為了商業化醫學診斷工具的基礎。而這項研究是首次實現了納米結構攜帶大量藥物自然的進入皮膚。
該技術的關鍵在于納米結構的球形外觀和核酸密度。正常線性核酸不能進入細胞,而這些球形核酸卻可以。研究人員將靶標致病基因的siRNA密集包裝,高度定向地包裹在金納米顆粒表面,形成一個小球。這種納米結構與商業化乳膏結合成為藥用乳膏。
隨后,研究人員將靶標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與多種癌癥相關的生物標志)藥用乳膏用于小鼠皮膚和人類表皮。研究發現,在上述兩種情況下藥物都成功通過了表皮,進入了皮膚深層的細胞,并且細胞接受納米顆粒達到了100%。
該納米顆粒在細胞中選擇性下調了EGFR基因,減少了相應蛋白的產生。并且持續一個月使用這一也藥用乳膏,沒有發現如觸發免疫系統或在器官累積等的任何副作用,這種治療方式只特異性的針對皮膚細胞,對其他細胞沒有影響。
這項研究使人們得以在出現癥狀的皮膚表面進行直接治療,這一溫和的治療手段能區分突變基因和正常基因,實現了風險最小化,并且還沒有在人類皮膚和小鼠模型中表現出副作用。
這一技術的強大之處在于,只需要簡單的改變siRNA的序列就能靶標不同的致病基因。該研究成果是基因調控領域的一個里程碑。
甾體生物堿(SA)及其糖基化形式(SGA)是廣泛存在于茄科植物中一類特殊的代謝產物,對植物病原菌和草食動物具有防御作用。迄今為止,在番茄中檢測到近百種甾體類生物堿,其中α-番茄堿(α-tomatine......
6月7日,甌江實驗室首席科學家李校堃、資深研究員穆薩·穆罕默迪、特聘研究員陳高幟團隊在國際期刊《自然》發表最新研究成果。該團隊在國際上首次解析了內分泌形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FGF)激活受體的分子機制,......
近日,華南農業大學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教授葛良法和農學院教授年海合作,在大豆主效基因的克隆和分子驗證取得新進展。他們利用自然群體和雙親群體精細定位克隆到高油高產基因MOTHER-OF-FT-AND-TF......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遺傳學》最新發表一篇遺傳學論文稱,研究人員開展的一項小鼠研究發現,21號染色體上的干擾素受體(IFNR)基因簇的三個拷貝可能和唐氏綜合征的一些性狀有關。今后仍需開......
幾年前,蘇格蘭婦女喬-卡梅倫被發現是一個醫學奇跡,她幾乎感覺不到疼痛、恐懼或焦慮,而且傷口愈合更快,這要歸功于一個特定的基因突變。現在,科學家們已經進行了更詳細的研究,以弄清這一點是如何運作的,希望能......
2023年5月16日,第十五屆深圳國際電池技術交流會/展覽會(CIBF2023)于深圳盛大開幕,大會重點展示近兩年來我國在各種新能源汽車用動力電池、燃料電池和儲能領域的一系列成果。展會首日,超2500......
人們普遍發現,與男性相比,抑郁癥在女性中更為普遍,女性被診斷為抑郁癥的可能性是男性的兩倍。麥吉爾大學最近一項基于性別的研究發現,男性和女性的基因存在差異,以及它們與抑郁癥的關系。這項涉及27萬多名參與......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研制出了一種高性能纖維素基納米紙材料,其在極端條件下仍可保持優異的機械和電絕緣性能。相關成果日前發表于《先進材料》。復合納米紙的的制備與結構示意圖中國科大供圖隨著人類對南......
5月22日,從西安交通大學獲悉,該校第二附屬醫院康華峰教授、馬小斌副教授團隊,醫學部基礎醫學院吳昊研究員團隊和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李源培教授團隊聯合開發了一種新型紫杉類藥物納米遞送系統,在卵巢癌模型中顯......
雖然輪子不需要重新發明,但根據一個設在中國的多機構研究小組的研究,開發新的納米輪子卻有額外的好處。該研究小組制造了一個新的金屬化合物系列,其中每一種都表現出下一代技術所需的獨特特性,如先進的傳感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