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斯坦福大學一個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新的人工智能系統,可預測兩種藥物聯合使用的潛在副作用。這項研究成果不僅可幫助醫生更好地開出用藥處方,也能幫助研究人員尋找更佳的用藥組合。
圖片來源網絡
該研究團隊10日在芝加哥舉行的國際計算生物學學會會議上報告說,目前美國藥物市場上大約有5000種藥物,已知副作用大約1000種。系統研究各種藥物組合使用可能出現的副作用,工作量巨大,而人工智能技術能夠大大提高這項工作的效率。
據研究人員介紹,他們使用了模擬人類大腦工作的深度學習技術,把目前已知的藥物及副作用作為基礎數據,基于蛋白質在人體內的相互作用以及不同藥物對不同人體蛋白質的已知影響,設計出一種名為“十角形”的人工智能系統,自主識別潛在的藥物組合副作用。
圖片來源網絡
實際驗證結果顯示,該系統預測的10種聯合用藥副作用中,有一半已在醫療系統的記錄中找到實例。比如,某種降血脂藥物和某種降壓藥同時服用,系統預測患者可能會出現肌肉發炎。2017年的一例案例報告顯示,某患者服用這兩種藥物后確實出現了嚴重的肌肉發炎問題。
目前,“十角形”還只能預測兩種藥物組合使用的副作用,接下來研究團隊希望能擴展預測更多種藥物組合的副作用情況。
導讀:實現了從血漿蛋白質組學分析中挑選出的器官特異性衰老標志物 新研究在血漿中發現了器官特異性的衰老標志物,可以突顯個體在一個或多個器官中的衰老速度超過正常。"我們的研究引入了使用......
導讀:一項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開放獲取蛋白質組學數據集為未來發現新型藥物靶點和生物標志物奠定了基礎。來自英國生物庫制藥蛋白質組學項目的科學家們在本月發表于《自然》雜志的兩項重要研究中揭示了遺傳學、蛋白質......
一支丹麥研究團隊通過對皮下白色脂肪組織進行蛋白質組學分析,發現了與個體體重、2型糖尿病(T2D)狀況、運動訓練以及相關的臨床或代謝特征相一致的蛋白質變化。正如他們在周三的《ScienceAdvance......
微生物系統是包括CRISPR在內的許多生物技術的基礎,但是序列數據庫的指數級增長使得很難找到以前未識別的系統。2023年11月23日,博德研究所張鋒及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EugeneV.Koonin共同......
2023年11月17日,上海易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與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聯合舉辦第一屆AI蛋白質組學技術研討會-暨易算生物第一代易肽蛋白質組學質譜前處理機器人發布研討會。研討會邀請了多位業內專家、學者......
毛細管電色譜(CEC)因兼具高效液相色譜(HPLC)的高選擇性和毛細管電泳(CE)的高分離效率而受到越來越多研究者的關注。在毛細管電色譜中,選擇合適的固定相材料對獲得優異的分離效果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英國“深度思維”(DeepMind)公司日前公布了新一代“阿爾法折疊”(AlphaFold-latest),不僅準確性顯著提高,預測范圍還從蛋白質擴展到其他生物分子,包括配體。該模型已可以預測蛋白質數......
美國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工程師開發出一種模塊化納米顆粒,其表面經精心設計,可容納任何選擇的生物分子,從而可定制納米顆粒以靶向腫瘤、病毒或毒素等不同的生物實體。研究論文30日發表在《自然·納米技術》上。與......
10月26日,搭載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七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并進入預定軌道,航天員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剛剛干了一個通宵的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研究員倉......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北京時間2023年10月26日11時14分,搭載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七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10分鐘后,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