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人類就有關于再生與復活的夢想。從克隆羊到克隆猴的誕生,科學證明體細胞的細胞核具有全能性,有可能發生逆轉。而在這些核移植過程中,我們體內就有這種可以改變細胞命運的基因。
鄧宏魁(左)研究小組在討論科學問題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資助的“細胞編程和重編程的表觀遺傳機制”重大研究計劃中,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鄧宏魁研究組和北京大學定量生物學中心湯超研究組合作,首次證明小鼠體細胞重編程可由調控分化的基因完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細胞命運轉變的“蹺蹺板模型”。
一直以來,逆轉體細胞發育過程,使之重新獲得類似早期胚胎細胞的多潛能性的能力,是醫學領域關注的焦點。2006年,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團隊采用四個重編程基因,通過病毒傳導的方式轉入到小鼠體細胞,制備出“誘導性多能干細胞”(iPS細胞),這一里程碑式的工作對再生醫學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從而獲得了201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不過,iPS細胞的產生不可避免地使用了整合性病毒及有致癌性的外源基因,具有一定風險。那么,有沒有可能在不導入外源基因的情況下,僅利用化學方法進行細胞重編程呢?為此,鄧宏魁課題組做出了一個突破性嘗試。研究人員利用小分子化合物組合對體細胞進行處理,成功實現了體細胞的重編程。
最終,他們將終末分化的小鼠體細胞誘導成為可以重新分化發育的多潛能性細胞,并將其命名為CiPS細胞。2013年,一只名叫“貝貝”的嵌合小鼠出生,意味著用化學方法將成體細胞重編程得到的“多潛能干細胞”將具有和“胚胎干細胞”同樣的分化發育的能力。
在業內專家看來,中國科學家發明的新方法擺脫了以往技術手段對于卵母細胞和外源基因的依賴,避免重編程技術進一步應用面臨的風險,為未來細胞治療及人造器官提供了理想的細胞來源。
同時,研究人員還建立了“蹺蹺板模型”,從理論上重新認識了細胞分化與多能性之間的關系。傳統觀點認為,分化因子與干性因子相互抑制。干性基因在胚胎干細胞中高表達,抑制分化基因;分化基因在胚胎干細胞中不表達或低表達,過表達這些分化因子將抑制干性因子,破壞胚胎干細胞多能性的狀態,導致其分化。
研究人員通過大規模篩選發現,細胞重編程中至關重要的干性因子OCT4能夠被調控內胚層發育和分化的因子代替,而SOX2能夠被調控外胚層發育和分化的因子代替。鄧宏魁和湯超研究團隊根據這一發現創新性地建立了“蹺蹺板模型”。隨后,研究人員首次用實驗證明了這一模型。
細胞命運決定的理論就此更新。在“蹺蹺板模型”的框架下,“多潛能性”應被視為各種不同的分化譜系之間達到平衡所形成的細胞狀態,通過不同細胞譜系之間的平衡誘導重編程的發生可能是普適的原理。
該成果被認為是iPS細胞領域10年來重要研究進展,意味著我國在體細胞重編程機制研究方面處于國際領先的行列。
受精卵在最初階段所分裂出的兩個細胞對發育的作用并不相同,它們分別形成了胎兒以及為胎兒提供營養的組織。這一發現可能有助于提高體外受精(IVF)的成功率。生命是不對稱的。雖然人類的五官和四肢看起來大致對稱......
近日,由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教授王前和南方醫院教授鄭磊擔任主編的中國首部細胞外囊泡英文書籍ExtracellularVesicles:fromBenchtoBedside(《細胞外囊泡——基礎研究與臨......
哺乳動物復雜性狀的性別差異是普遍存在的,并且與雄激素密切相關。然而,性別差異的分子和細胞特征及其雄激素的調節仍然缺乏。 2024年4月10日,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分子細胞卓越......
中國最有名的猴子,除了孫悟空外,大概就是“中中”“華華”了。2018年初,這兩只小猴睜著懵懂的大眼睛,登上國際期刊《細胞》封面,成了舉世矚目的大明星。作為全球首例體細胞克隆猴,它們的誕生開啟了實驗動物......
“趕巧了,實際上這兩項工作我們‘磨’了很多年了。”近日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提及一個月內在《細胞》和《自然》連發論文,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張余一語道出科研背后的艱辛。過去十幾年......
大家好!來一起關注上午的市場行情及最新資訊~5月8日,A股市場小幅低開后震蕩下行,截至上午10時56分,深證成指、創業板指跌幅有所擴大。行業板塊上,上午醫藥、農業、銀行等板塊表現居前,煤炭股盤中走高;......
美國莫菲特癌癥中心科學家一項新研究提出,細胞擁有一個此前未知的、獨立于基因組的信息處理系統,使它們能夠對環境變化迅速作出反應。相關論文發表于最近的《交叉科學》(iScience)雜志。圖片來源:《交叉......
γδT細胞是一種獨特的T細胞亞群,在各種免疫反應和免疫病理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近日,暨南大學生物醫學轉化研究院研究員楊美香與教授尹芝南團隊合作,在γδT細胞代謝調控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他們揭示了免......
4月25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丁璟珒研究組和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邵峰團隊,在《科學》雜志在線發表研究論文,揭示了兩種來源于低等真核生物的gasdermin(GSDM)蛋白通過非蛋白......
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特聘研究員周強課題組,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課題組助理研究員宿強,在合作研究中首次呈現了兩種經典的γδTCR–CD3復合物的全長冷凍電鏡結構,揭示了Vγ依賴的組裝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