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0月22日消息,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美國哈佛大學正在啟動一個名為“個人基因研究項目”的實驗,將對10位目前知名的科學家的DNA進行研究,并會將這些科學家獨特的DNA奧秘公布在互聯網上。
志愿公開DNA的科學家包括哈佛大學著名心理學家史蒂芬·平克、實習航天員阿瑟·戴森以及杜克大學助理教授瑪沙·安格里斯特等人。他們將向哈佛大學“個人基因研究項目”捐獻一小片皮膚用于研究并同意將研究結果公布于互聯網之上。個人基因研究項目由哈佛大學醫學院具體負責,旨在揭示人類基因的秘密,挑戰人類的傳統智慧。科學家們志愿捐獻DNA的目的在于希望能夠加快醫學研究的進程,而不再像以往的實驗那樣為了保護研究對象的個人隱私而刻意防范。公布和可公開利用的基因信息越多,醫學研究的進程也就越快。志愿者們同意,他們的基因信息、照片、病史、藥物過敏史、種族背景以及其他的特點都可以公布于互聯網之上。
研究人員承認,該項目既是一個科學實驗,同時也是一個社會實驗。至于公眾對于這種公開個人基因信息的做法意見是否存在分歧,目前還不清楚。在美國,法律嚴禁保險公司或雇主因為健康問題歧視被保險人或求職者。但個人基因研究項目的首批10位志愿者都可能會遭遇被保險公司拒絕投保的問題。個人基因研究項目負責人、哈佛大學人類遺傳學家喬治·切奇表示,“我們目前還不知道這項研究所帶來的后果,但值得我們去探索。”當然,首批10位志愿者也要擁有豐富的基因知識,以保證他們能夠理解根據他們的在線基因數據所得出的研究結論。此外,還有一個潛在的問題,那就是志愿者可能會遭到他們父母、兄弟姐妹以及兒女等親人的反對,因為這些人身上也擁有志愿者一半的基因而且不愿意公開。
有的志愿者也在擔心孩子們的未來,此外他們還要考慮配偶的看法。研究人員將會建議志愿者首先征求家人的意見。幸運的是,首批10位志愿者好象都比較健康,至少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他們身上存在任何嚴重的健康問題。在實驗中,志愿者將可能比以往更多地了解一些常見疾病的發病機率。首批志愿者之一、哈佛大學醫學院首席信息官約翰·漢拉姆卡早期偶然看到了自己的基因信息,竟然發現他患有肥胖病的機率是常人的兩倍。美國454生命科學公司創始人喬納森·羅思伯格也承認,與“人類基因組圖譜計劃”相比,沃森個人的基因組圖譜所用時間和金錢大幅下降,這主要得益于技術進步。盡管反復6次核查為60億個堿基對排序,但繪制沃森基因組圖譜的“工程”前后只用了不到2年時間,花費只有100萬美元。
如果羅思伯格的預言得以實現,普通人出錢繪制個人基因組圖譜將成為趨勢。科學家介紹說,個人基因組圖譜隱藏的遺傳信息好似“生命密碼”,一旦擁有,人們就可以在孩子出生之日起采取相應對策,減少患上特定疾病的風險,防患于未然。有例子表明,如果一個孩子的基因組圖譜顯示,這個孩子患上糖尿病的風險較高,那么就應該嚴格控制這個孩子的體重。這樣一來,在這個孩子學會走路之前,他患上糖尿病的風險已經大大降低。還有不少科學家認為,繪制出個人基因組圖譜,意義不僅在于降低患病風險,還可以鏟除疾病根源。目前人類已知,單個基因缺陷能夠引起難以治愈的疾病,比如遺傳性胰腺病囊腫性纖維化和遺傳性慢性舞蹈病等等。但如果擁有個人基因組圖譜,我們就能夠對病癥做及早預防。
沃森曾對媒體表示,他希望通過自己的行動帶動更多的人進行基因測序。他認為,了解這些信息有助于提早預防癌癥、心臟病、阿爾茨海默氏癥等多種頑疾,甚至還能讓人更富有同情心。“我們會了解有些人的天生局限,我們會放棄按自己的意愿培養孩子的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會去幫助他們,而不是對他們發火。”個人DNA圖譜時代的來臨也同樣面臨著許多倫理問題。人們對待那些DNA存在異常的人群時能否不戴有色眼鏡?同性戀已被證明與基因有關,但對同性戀者的排斥仍普遍存在。
相關閱讀
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原文(英文)
美國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論文稱,他們首次在實驗室模擬的深空環境——太空冷分子云內冰凍的星際納米顆粒內合成出了DNA和RNA的關鍵組成部分二胺基甲烷,有望為生命起源提供重要見解......
科技日報北京12月15日電(記者劉霞)美國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論文稱,他們首次在實驗室模擬的深空環境——太空冷分子云內冰凍的星際納米顆粒內合成出了DNA和RNA的關鍵組成部分......
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從人類遺骸牙齒中提取了古代DNA,研究了德國埃爾福特一個曾經繁榮的中世紀德系猶太人社區的生活。相關成果近日發表于《細胞》,證明埃爾福特猶太社區的基因多樣性比現代德系猶太人要多。“今天......
為了更好地了解蚊子是如何傳播諸如瘧疾等疾病的,重要的是要知道它們在一個特定區域內的范圍活動。一項新技術可以幫助科學家做到這一點,它涉及到給昆蟲喂食DNA。難道沒有更簡單的方法可以看到被捕獲的蚊子最初來......
近年來,葉綠體基因組因基因組小、突變率和重組率低的特點,被廣泛用于植物系統發育、分子進化、譜系地理學的研究。榕屬(Ficus)作為桑科的最大屬,且是熱帶雨林的關鍵物種,而其系統發育關系仍需進一步研究。......
17日,記者從浙江省農科院獲悉,該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小黃魚科研團隊與美國奧本大學、廈門大學合作,首次完成小黃魚全基因組組裝注釋與精細圖譜繪制,為建立小黃魚......
17日,記者從浙江省農科院獲悉,該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小黃魚科研團隊與美國奧本大學、廈門大學合作,首次完成小黃魚全基因組組裝注釋與精細圖譜繪制,為建立小黃魚基因組選擇育種、培育高產抗病優質良種提供了基因資......
據2日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的一項新研究,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研究人員設計并驗證了一種由DNA制成的新型藥物轉運蛋白,這種分子轉運蛋白大小僅為人頭發寬度的兩萬分之一,可通過化學編程更有效地輸送最佳濃度的......
DNA損傷是復制過程中發生的DNA核苷酸序列永久性改變,從而導致遺傳特征改變。這種現象會在人體內自然發生,但大部分損傷可由細胞自身修復,一旦修復失敗,就可能會導致疾病,甚至癌癥。近日,發表在《PNAS......
付巧妹(中)和學生在研討。受訪者供圖每天早晨五六點起床,開始安排全天的工作,不是在實驗室就是在會議室,且一定要“今日事今日畢”……黨的二十大代表、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付巧妹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