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乳腺癌是危害婦女健康的首要惡性腫瘤之一,近些年其發病率有逐年上升趨勢。如何對乳腺癌進行有效的早期診斷,是防治乳腺癌的關鍵。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是診斷乳腺癌的重要手段之一,為了探討超聲診斷在乳腺癌早期診斷中的意義,2011年6月-2013年5月,筆者對經手術病理證實的27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二維超聲圖像及彩色多普勒(CDFI)血流特征進行分析,發現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對乳腺癌診斷率高,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女性乳腺癌患者共27例,年齡32~67歲,平均(46.9±9.9)歲。均表現為乳腺腫塊,其中右側17例,左側10例;多發14例,單發13例;部位依次為:外上象限11例,外下象限3例,內上象限5例,內下象限2例,內側1例,外側2例,內、外側均有1例,正上方2例。
1.2 儀器與檢查方法
使用GE-LOGICL7PRO型彩色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5~12 MHz。患者仰臥位或左、右側臥位,雙手臂上抬充分暴露乳腺,對乳腺各象限進行縱向、橫向切面連續掃查,觀察層次結構、腺體厚度、實質回聲、乳腺導管擴張與否,重點觀察腫塊形態、大小、縱橫徑之比,有無包膜、邊緣回聲、內部回聲、后方回聲,有無微鈣化及有無同側腋窩淋巴結轉移,探頭加壓腫塊有無改變等方面進行觀察記錄,然后使用彩色多普勒觀察腫塊周邊及內部有無血流及其分布情況,如有彩色血流顯示,則進一步測量阻力指數(RI)。
2 結果
2.1 二維圖像表現
27例均表現為低回聲腫塊,其中形態不規則19例,形態規則8例;15例邊界清楚,12例邊界不清;2例有包膜,4例內部回聲不均勻;分葉狀7例,融合狀1例,偽足狀7例;伴有鈣化13例,同側腋窩淋巴結腫大13例。所有病例均經臨床病理診斷證實為乳腺癌,無乳腺癌誤診病例,病理類型分別為:導管浸潤癌19例,導管內乳頭狀瘤伴部分癌變3例,導管原位癌2例,小葉浸潤癌3例。
2.2 腫塊彩色多普勒血流(color Doplor flow image,CDFI)情況
本組27例患者乳腺腫塊內均見血流信號,流信號檢出率為100%,血流阻力指數(RI)0.63~1.00,平均0.81±0.10,其中0.63~0.70者4例,0.71~0.80者11例,0.81~0.90者6例,0.91~1.00者6例;RI≥0.71者23例,占85.2%(23/27),≥0.81者12例,占44.4%(12/27)。13例(48.1%,13/27)患者合并腋窩淋巴結腫大,在腫大淋巴結內及淋巴結門周邊均可見較豐富的血流,血流從淋巴結周邊直接伸入淋巴結內。
3 討論
在我國,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惡性腫瘤之一,近些年其發病率有逐年上升趨勢。如何對乳腺癌進行有效的早期診斷,是防治乳腺癌的關鍵。乳腺癌的診斷方法較多,常見的有外科體格檢查、乳腺鉬靶X線攝影、高頻超聲檢查等。不同的診斷手段結果不盡相同。有研究表明,對于年齡在41~60歲的女性患者中,高頻超聲檢查效果優于外科檢查和乳腺鉬靶X線攝影。
利用超聲診斷乳腺腫瘤不僅能清除顯示腫瘤,而且在鑒別有無腫瘤、腫瘤的大小及其物理特征的方面已被臨床所公認。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的應用,極大地增加了二維圖像的分辨率及圖像的血流信息,成為乳腺腫塊鑒別診斷的首選檢查技術之一。
乳腺癌的高頻超聲檢查,主要有以下特點:首先,表現為乳腺腫塊邊緣的毛糙或不規則的形態。高頻超聲探頭可以清楚顯示腫瘤的形態、邊界及內部回聲,以及乳腺內部的細微結構。一般而言,乳腺癌多呈浸潤性生長,腫塊邊緣毛糙呈毛刺狀或蟹足狀,形態不規則,邊界不清楚。本組病例有70.3%(19/27)的患者乳腺腫塊呈不規則形態,邊界呈浸潤狀(包括分葉狀7例,融合狀1例,偽足狀1例等),占33.3%(9/27)。其次,乳腺腫塊內的微小鈣化灶。高頻超聲技術能清晰顯示腫塊的微鈣化,研究表明,伴有微小鈣化的腫塊乳腺癌的相對危險是沒有鈣化的4.5倍,特別是呈簇狀出現的鈣化灶,是對于乳腺癌的診斷具有最有價值。在乳腺腫瘤中出現微鈣化灶是高頻超聲診斷乳腺癌的一項重要指標。本組乳腺腫塊合并有鈣化灶者13例,占48.1%。另外,患側腋窩淋巴結的腫大也是乳腺癌的特征性表現之一,術前確定腋窩有無淋巴結轉移對于腫瘤的分期、手術方式的選擇、預后的估計及輔助治療方案的制定等均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乳腺癌淋巴結腫大的聲像圖表現為類圓形低回聲結節。本組13例,占48.1%(13/27)伴有同側腋窩淋巴結腫大。最后,乳腺癌的CDFI表現為腫塊內的血流豐富,血流阻力指數(RI)高:與正常組織的血管不同,惡性腫瘤新生血管較多,但因缺乏肌層、生長無序,再加上腫瘤細胞的不均衡增殖,血管容易受壓變形、狹窄和閉塞,導致靜脈回流障礙,因而出現高血管RI的血流頻譜形態改變[10]。有報道認為,應將RI>0.70作為臨界值,來鑒別乳腺腫塊的良惡性。本組27例腫塊內均見明顯血流信號,血流信號檢出率為100%,阻力指數(RI)0.63~1.00,平均0.81±0.10,≥0.71有23例(85.2%),研究結果也證實了此觀點。 需要指出的是,盡管本組無乳腺癌誤診病例,但對于部分較小的惡性腫塊,由于早期向腫瘤周圍浸潤不明顯,在超聲聲像圖上可表現為邊界清晰、形態規則的腫塊,且早期CDFI可表現為無血流信號,容易導致誤診,需結合其他檢查,如外科檢查、X線鉬靶檢查等,必要時手術切除病灶后病檢,以免造成乳腺癌的漏診。
總之,乳腺腫塊行超聲檢查時,若發現乳腺內實性不均質低回聲灶,邊界不清及形態不規則,伴有微鈣化灶或呈簇狀出現的鈣化灶以及腋窩淋巴結腫大或相互融合時,應高度懷疑乳腺癌。結合二維聲像圖及CDFI表現如腫瘤內部血流豐富、較高RI等異常表現,將有助于提高對乳腺癌診斷的準確性。
綜上所述,典型的乳腺癌聲像圖特征明顯,超聲檢查容易鑒別;應用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結合彩色多普勒血流特點以及頻譜多普勒阻力指數等多項指標綜合判斷,在乳腺癌的診斷中有重要價值。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手段診斷乳腺癌,具有操作簡單、無放射性傷害及患者痛苦小等優點,是目前乳腺癌普查的首選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