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42例甲狀腺腺瘤的高頻二維超聲及彩色多普勒聲像圖表現進行分析,旨在探討高頻超聲顯像在甲狀腺腺瘤診斷方面的應用價值。
資料與方法;
本組42例甲狀腺腺瘤均行高頻二維多普勒超聲檢查,并在手術后病理結果證實,其中,男性14例女性28例。年齡24~60歲,平均年齡40歲。資料系隴西縣人民醫院和隴西縣二院于2005~2011年共同收集。
使用儀器; 阿諾卡500 GE500 探頭頻率7.5~10MHz
檢查方法; 患者平臥位,頸部略墊高,涂耦合劑,先用高頻二維超聲檢查甲狀腺結節聲像圖,然后用彩色多普勒觀察結節內部及周邊的血流分布特點。并詳細記錄有無血流信號,血流信號位置及分布,記錄血流指數結果。
結果;本組42例甲狀腺腺瘤,經手術后病理結果證實 ,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符合率92%(39/42)其中,濾泡狀腺瘤30例占71%(30/42)混合性4例占10%(4/42) 漏診3例。
聲像圖表現;(1)位于甲狀腺內呈圓形或橢圓形腫塊,邊界清晰光滑完整有包膜。(2)內部回聲呈均質低回聲為濾泡狀腺瘤,如回聲稍強,可能為乳頭狀腺瘤,濾泡狀腺瘤為無回聲但邊界仍光滑完整,后壁回聲增強。(3)腺瘤與周圍組織關系,在腺瘤與正常組織界面可出現“暈環征”(4)彩色多普勒;濾泡狀腺瘤周邊聲暈處可見較多血流信號,旁邊可見受壓血管繞行,體內見血流信號,乳頭狀腺瘤,瘤體周及乳頭有豐富低速彩色血流信號。
討論;
甲狀腺腺瘤最常見,甲狀腺腺瘤的70%~80%為中青年女性多見,高頻超聲對甲狀腺瘤流的診斷,優于CTMIR等其它影像學檢查,本組結果表明對甲狀腺腺瘤的診斷符合率占92%。甲狀腺腺瘤可分為,濾泡狀腺瘤,乳頭狀腺瘤和混合性腺瘤三種(1)濾泡狀腺瘤,形態規則,邊界清晰,多為圓形或橢圓形的較低回聲或稍強回聲。內部光點分布均,壞死液化可見液性暗區,后方回聲增強。(2)乳頭狀腺瘤,較少見。有乳頭和囊腫形成故又稱乳頭狀囊腺瘤,其包膜完整,直徑從數毫米至數厘米不等。(3)混合性腺瘤,細胞成分較豐富有異型性,但有包膜。
彩色多普勒聲像檢查;顯示濾泡狀腺瘤周邊聲暈外可見較多血流信號,旁邊可見受壓血管繞行,瘤體內可探及豐富血流信號。乳頭狀血流周邊及乳頭內可探及豐富低速彩色血流信號。液性暗區內無血流信號。兩種瘤體血流頻譜表現不一,可為 動脈頻譜和連續靜脈頻譜。
總之超聲診斷甲狀腺腺瘤,檢出率高。因使用高頻探頭,故在正確判斷腫瘤物理性質腫塊大小,數目及部位,優于其它影像方法,彩色多普勒聲像技術敏感性高,更能清晰顯示瘤體周邊環狀彩色血流信號。將由助于提高甲狀腺腺瘤的診斷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