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科技創新大會7月6日至7日在京召開。會上明確提出要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以促進科技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為重點,著力解決制約科技創新的突出問題,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充分發揮科技在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中的支撐引領作用。這在廣大科研工作者中引起廣泛討論。
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說,這就要求廣大科研工作者和科研機構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致力重大創新突破,加快重大產出;以重大產出為導向,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建設現代國家科研機構制度;以加強協同創新為重點,大力加強與國家創新體系各單元的聯合合作,促進科技與經濟社會、科技與教育、科技與區域發展的緊密結合。今年中科院將繼續加大科技基礎條件平臺開放共享力度,建設一批面向產業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加強對企業的科技服務,支持企業提升技術創新能力。
中科院院士、化學研究所研究員朱道本認為,要建設創新型國家,研究人員基本隊伍層次要進一步提高,除了要引進帥才、將才,還要提高整個基礎面的研究水平。希望有一天中國優秀的博士畢業以后不是往國外跑,而是吸引更多國外的博士到中國來。如果把整個隊伍水平提升一級,對今后的研究工作會大有好處。
中科院院士、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院長郭雷說,2006年《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就已明確技術創新體系是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結合。中國高校近年來在“長江學者計劃”、“千人計劃”等系列政策引領下,在知識創新方面的進步非常大。他相信在新的政策引導下,中國企業在研發、技術創新和理論創新方面,會發展得越來越好。
國家最年輕的“千人計劃”引進學者、西安光機所瞬態光學與光子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李學龍從自身學習經歷對“企業應該作為創新的助推力”這一觀點深有感觸。中國的大學從本科到博士,很多東西做到一定程度發了論文,評價體制就算達標了,大多數高校基本如此。而實際應用在企業,之前把重心都放高校里,距離應用太遠,現在必須矯正。
上海藥物研究所黨委書記成建軍表示,創新成果要服務產業發展是大方向,希望在這過程中形成致力于深化產業聯盟、面向國際學科前沿、在國內外都有重要影響的學科新領域,也希望在這個過程中間,形成研究所如魚得水、企業如虎添翼的雙贏預期。
10月1日從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十月天宇大片將扎堆“上映”:水星西大距、獵戶座流星雨、日偏食等將接連登場。此外,本月的“星空路標”飛馬座四邊形與璀璨星河將為假期夜游帶來更多樂趣。9日,水星西大......
吉林西部是中國蘇打鹽堿地的集中分布區,長久以來,大風將鹽堿向東部搬運,威脅著中部典型黑土區。20多年來,中國科學院四代科研人致力于用科技扎起“綠色柵欄”,守護黑土平原大糧倉的安全。今秋,中國科學院東北......
9月29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2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排名繼續攀升,從2021年的12位升至全球第11位,在36個中高收入經濟體中位列第一。“中國創新能力綜合排名較上年提升1位,與......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仿生催化合成研究組研究員陳慶安團隊與中科院院士/浙江大學教授麻生明團隊合作,通過雙聯烯中間體實現了反芳香性丁富烯的合成,解決了傳統方法中對稱丁富烯的合成挑戰。此外,合......
9月29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2年全球創新指數》顯示,中國排名繼續攀升,從2021年的全球第12位升至第11位,在36個中高收入經濟體中位列第一。“中國創新能力綜合排名較上年提升1位,與2......
2022年3月,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氣候預測組為中國氣象局提供了我國汛期降水形勢(6-8月)的預測意見。由監測實況可見,大氣所的預測意見很好地把握了全國降水形勢。其中尤為值得關注的是,預測意見準確......
科技項目“揭榜掛帥”機制實施一周年我市發布2022年第三批“揭榜掛帥”科技需求榜單38個技術創新類項目,擬投入2.52億元時間向前,科技向新。9月14日,科技項目“揭榜掛帥”機制實施一周年之際,我市發......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侯廣進團隊利用固體核磁共振技術在金屬氧化物催化劑表面上金屬—氫(M-H)活性物種的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志》上。M-H是一類特殊的物種,已有......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化所)包信和院士、研究員潘秀蓮、副研究員焦峰團隊在合成氣催化轉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發現了合成氣轉化中分子篩動態限域作用,并揭示了其對產物選擇性的調控原理。相......
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分黨組書記、院長陳廣浩出講話。周琨攝聘書頒發現場。周琨攝參會人員合影。周琨攝9月5日,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廣州分會(以下簡稱青促會廣州分會)第四屆委員會換屆選舉會議采取“線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