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0—12日,以“共享全球智慧,引領未來科技”為主題的世界科技創新論壇在北京會議中心舉辦,201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May-Britt Moser教授在主題對話“生命與宇宙”中發表了題為“網格細胞、空間和記憶”的演講。
May-Britt Moser,201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
情景記憶是以時間和空間為坐標,對自己經歷的事情的記憶。May-Britt Moser教授介紹,情景記憶主要取決于大腦中的海馬體結構。如果一個人的大腦缺少海馬體,便會導致癲癇的發生,并且目前沒有藥物可以治愈。而且一旦缺失海馬體,便無法進行情景記憶,即無法記憶新的名字和面容。
海馬體產生的信號在大腦哪個地方產生的?空間導航又是如何實現的?為了解決這些問題,May-Britt Moser和其導師通過傳感器來研究小鼠的海馬體,用傳感器來記錄海馬體中的細胞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能否通過小鼠的大腦來研究人類的大腦?May-Britt Moser教授表示,通過對小鼠大腦的研究了解到,老年癡呆癥患者初期的癥狀類似于海馬體缺失時的表現,通過對這些患者大腦進行掃描,發現他們的大腦皮層區域明顯縮小,這個特征也成為診斷初期老年癡呆癥的方法。May-Britt Moser教授希望通過基礎科學研究,來解決神經細胞凋亡的問題,從而來治愈老年癡呆癥。
據了解,May-Britt Moser教授因發現構成大腦定位系統的細胞而獲得了201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河雨)
什么叫情景記憶?比如說我們記住了一個情景,可以把這樣一個情景向別人復述,情景記憶取決于大腦中的器官海馬體,如果人的大腦中海馬體,就會出現癲癇。諾獎得主May-Britt Moser和她的導師通過傳感器來聽取這個海馬體中細胞的反應,通過對小鼠大腦的研究來理解人類大腦。探討判斷阿爾茨海默癥患者大腦中哪些細胞在死亡,為什么這些細胞死亡?可能未來開發一種辦法來阻止阿爾茨海默癥。
阿爾茨海默癥(AD)是老年癡呆癥的最常見形式。根據國際阿爾茨海默癥協會的數據顯示,每3秒鐘,全球就有一位新的AD患者產生。預計到2050年,全世界AD患者將增加至1.5億以上。我國每年至少有30萬新發......
目前研究人員并不完全清楚阿爾茲海默病患者大腦中的生物學過程是如何被破壞的。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NatureNeuroscience上題為“Large-scaledeepmulti-layerana......
2022年3月2日,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籌)生命健康學院葉克強教授(前EmoryUniversity終身教授)團隊在Nature期刊發表了題為:FSHblockadeimprovescogniti......
隨著人的年齡不斷增長,大腦也逐漸衰老,在這一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人不幸罹患神經退行性疾病,如阿爾茲海默癥。阿爾茨海默癥(AD)是最常見的癡呆癥形式。根據國際阿爾茨海默癥協會的數據顯示,每3秒鐘,全球就有......
在動物模型中,衰老細胞會導致病理學和機體功能異常,其稀疏地分布和異質性表型給其在人類組織中的檢測帶來了一定的挑戰。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NatureAging上題為“Profilingsenesce......
阿爾茨海默癥(AD)是一種起病隱匿的進行性發展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已有研究表明,這一神經退行性疾病與兩種在大腦中異常累積的蛋白有關:Tau蛋白和β-淀粉樣蛋白(Aβ)。多年來,研究者針對兩種毒蛋白的......
近日,發表在《NatureMedicine》上的一項題為“MicroglialactivationandtaupropagatejointlyacrossBraakstages”的研究中,來自匹茲堡大......
阿爾茲海默癥中的β淀粉樣蛋白澳大利亞研究人員通過動物實驗發現,與阿爾茨海默病相關的β淀粉樣蛋白有可能來自身體其他器官,并通過血液滲入大腦。這一發現為防治阿爾茨海默病帶來了新思路。相關論文已發表在美國《......
圖片源自Pixabay隨著全球老齡化的加劇,人們對阿爾茲海默癥(AD)已經不再陌生。作為一種起病隱匿的進行性發展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該病已經成為繼心腦血管疾病和惡性腫瘤之后,老年人致殘、致死的第三大......
阿爾茨海默病(AD)目前無法完全治愈,現有治療方法如常用的針腦部淀粉樣蛋白(Aβ)的藥物治療等,均只能適度緩解AD的癥狀和減緩其病理進展。AD是具有復雜多病理特征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如何同時實現Aβ沉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