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60年Contomi首先通過血管造影發現鎖骨下動脈盜血綜合征(SSS)以來,血管造影一直做為診斷SSS的首選方法和金標準,但是隨著超聲技術的不斷進步提高,人們對SSS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本文通過經顱多普勒超聲(TCD)與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聯合應用對18例鎖骨下動脈盜血綜合征進行分析診斷,現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18例患者中男10例,女8例,年齡30~86歲,平均58歲,臨床以頭痛、頭暈、突發暈厥、肢體麻木、發冷、雙側肢體血壓不對稱、患側橈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就診。
1.2儀器 使用Philips公司生產的IE33型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1~5MHZ和3~llMHZ,深圳理邦公司CBS~2經顱多普勒血流分析儀,探頭頻率2 MHZ,
1.3檢查方法 患者仰臥位,探查無名動脈、鎖骨下動脈起始部用1~5MHZ心臟探頭,探查無名動脈遠端、鎖骨下動脈遠端、椎動脈顱外段、上肢動脈用3~11MHZ探頭,椎動脈顱內段及基底動脈檢查時被檢者俯臥位,經枕骨大孔窗探查,探頭頻率2MHz。觀察各條血管血流方向,測收縮期峰值流速(Vmax)、舒張末期流速(Vmin)、平均血流速度(Vmean)、阻力指數(RI)、搏動指數(PI)。
1.4統計學分析 數據采用SPSS 10.0統計軟件包處理,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注:*P<0.0l,**P<0.001,為反向血流于表一可見:患側鎖骨下動脈動脈狹窄處收縮期峰值流速較健側明顯增高,二者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1),而患側上肢動脈和椎動脈顱外段收縮期峰值流速較健側明顯減低,二者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椎動脈顱內段患側與健側收縮期峰值流速比較差異無顯著性。
本組18例患者,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所致盜血者15例,以老年患者多見,平均年齡65.25歲;大動脈炎所致盜血者3例,以青年女性多見,平均年齡37.2歲。18例患者中完全性盜血13例,部分性盜血5例。粥樣硬化所致SSS表現為鎖骨下動脈起始部探及強回聲斑塊(硬斑),或稍低回聲斑塊(軟斑),管徑變窄甚至完全堵塞。大動脈炎所致SSS現為鎖骨下動脈管壁全層增厚、毛糙,管腔狹窄;未探及斑塊回聲,3例大動脈炎患者除鎖骨下動脈以外均同時伴有頸動脈病變。彩色多普勒和頻譜多普勒顯示狹窄處血流速度增快,呈五彩湍流血流信號。上肢動脈血流頻譜形態:健側正常,患側波峰圓鈍,舒張期反向血流信號消失。完全性盜血患者患側椎動脈血流收縮期和舒張期均與頸動脈血流方向相反(反向血流),部分性盜血患者患側椎動脈收縮期血流方向與頸動脈相反(反向血流),舒張期為正向或無血流信號,TCD檢查結果:18例患者均顯示患側椎動脈為正向血流(血流信號逆轉),其中右側2例,左側16例。13例全心動周期均為正向血流頻譜,5例僅收縮期逆轉。11.1%(2/18)患者經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發現椎動脈顱外段血流方向逆轉但誤診為由椎動脈扭曲引起,后經TCD檢查發現顱內段椎動脈血流也發生逆轉并加做血管造影證實為SSS。
3 討論
SSS系指無名動脈或Subcl近端部分閉塞或兩者并存時,發生患側椎動脈壓力下降,出現反流,使對側椎動脈供給腦部的血液部分被盜取,經患側椎動脈流入Subcl及其分支,引起腦干與枕葉供血不足和患側上肢缺血癥狀,臨床以左側最為常見。{本文中發生在左側的占88.89%(16/18)}鎖骨下動脈盜血綜合征超聲聲像圖特征:在病變側鎖骨下動脈起始段或無名動脈,動脈內膜增厚或粥樣硬化造成管腔高度狹窄或血栓形成造成管腔閉塞。病變側椎動脈血流方向由原來進顱改變為向心方向,彩色多普勒表現為椎動脈與頸總動脈血流色彩相反,如頸總動脈為紅色,則椎動脈為藍色;脈沖多普勒頻譜與頸動脈頻譜波形相反。不完全性盜血時,病變側椎動脈頻譜收縮期仍為正向波形,僅舒張末期出現反向波形,加做束臂試驗時,收縮期與舒張期均變為反向頻譜,完全性盜血時,無論上肢是否運動,均為反向波形。鎖骨下動脈狹窄處血流速度異常升高,呈高速高阻力頻譜樣改變,病變側上肢動脈血流流速減低,波形由三相波變為單相波或靜脈樣低速低阻頻譜。椎動脈顱外段收縮期峰值流速較健側明顯減低,顱內段收縮期峰值流速與健側比較無明顯差異,可能是因為顱內血管擁有Willis環等較多交通支血管供應,可以較好的補償缺血部位血流,這與文獻報道中的大部分SSS患者不出現相應神經系統癥狀一致。
鎖骨下動脈盜血綜合征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聲(CDUS)檢查優越性:①能清楚顯示病變的直接征象及病變部位及范圍大小,觀察動脈壁有無增厚,有無血栓形成等;②由于臨床上鎖骨下動脈狹窄常伴有其他動脈的狹窄,CDUS可以同時觀察鎖骨下動脈以外的多條血管以輔助診斷,③相對于動脈造影,CDUS是一種無創檢查,而且動脈造影檢查只能診斷完全盜血,對不完全盜血診斷不敏感,④彩色多普勒超聲顯示血流動力學改變明顯優于動脈造影檢查。單純應用(CDUS)檢查診斷SSS的局限性在于:①當血管較細,狹窄的位置較深或椎動脈顱外段走行迂曲,容易漏診。本組病例中有2例椎動脈走行迂曲,彩色血流呈紅藍交錯出現,對逆向血流不能做出明確診斷。②它僅僅能評價椎動脈的顱外段,不能評價顱內腦循環。而上述兩個缺點正好可以被TCD檢查很好的彌補,從而大大提高SSS的診斷率。
綜上所述動脈粥樣硬化是SSS最常見的原因,其次為特異性和非特異性動脈炎,動脈畸形,動脈受壓,心臟病或血液病時產生的血栓形成或栓塞等。動脈粥樣硬化多見于老年人,多發性大動脈炎多見于青年女性。目前影像學檢查中,血管造影是評價腦血管的“金標準”,它是有創檢查、非首選檢查方法;MR I也可應用于SSS診斷,但其對血流動力學評價較為困難。經顱多普勒超聲與彩色多普勒超聲聯合應用對鎖骨下動脈盜血綜合征的診斷具有無創、實時、直觀、快捷、方便等特點,不僅可以做出定性診斷,還可以有效的評價血流動力學變化。兩種方法互相補充,防止漏診或誤診,可以做為臨床篩查和診斷鎖骨下動脈盜血綜合征首選的影像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