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8-08-15 21:00 原文鏈接: 尿液分析儀臨界值怎么設定

    尿常規項目標準操作干化學法 標本的采集及保存尿常規檢驗通常以新鮮晨尿為宜,但門診患者可以隨機留尿。尿液標本采集 應使用潔凈帶蓋的一次性容器,避免經血、白帶、精液、糞便混入。標本留 取后要及時送檢。 對于不能立即檢查的標本,在冰箱內一般可保存 6-8 小時。要根據檢驗項目 的需要,選擇不同的防腐及保存方法。 校準方法:一共2條校準試紙條,只作為日常校準用,一般只用一條,另一 葡萄糖

    1.1 原理 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原理。在有氧條件下,葡萄糖被葡萄糖氧化酶氧化成葡 萄糖醛酸和過氧化氫,后者在過氧化物酶的催化下釋放出初生態氧,使色原鄰甲 聯苯胺(或碘化鉀)呈現不同的顏色變化,其顏色深淺與尿液中葡萄糖含量有關。 本法檢測范圍為微量()約5.6mm/L;弱陽性(+)約13.8 mmol/L,陽性(++) 約27.5 mmol/L,強陽性(+++)約55.5 mmol/L,最強陽性(++++)約111mmol/L. 

    1.2 注意事項 

    1.2.1 維生素C 能干擾低濃度的尿液葡萄糖測定,使結果呈假陰性。可將尿 液煮沸數分鐘以排出維生素 的干擾。酮體能降低葡萄糖檢測的敏感度或使檢測呈假陰性。 

    1.2.2 干化學葡萄糖氧化酶法對尿液葡萄糖監測的靈敏度和特異性有所不 同,僅是一般的定量過篩試驗。因此,對于糖尿病患者最好采用葡萄糖定量試驗。 

    1.3 參考值 正常人腎糖閾為 9-10 mmol/L,一般情況下血糖濃度比較恒定,空腹是為 4.44-6.00 mmol/L,進餐后8.88-9.99 mmol/。精神小球濾過的葡萄糖幾乎全部由 腎小管重吸收,僅有極其微量的葡萄糖隨尿液排出,一般定性試驗為陰性。

     1.4 臨床意義 

    1.4.1 生理性糖尿 生理性糖尿包括飲食性糖尿、應急性糖尿和妊娠性糖尿,呈一過性,當去除 生理因素后即可恢復。 

    1.4.2 病理性糖尿 病理性糖尿分原發真性糖尿和繼發性高血糖性糖尿,前者如糖尿病、腎性糖 尿病;后者如甲狀腺功能抗進、垂體功能亢進、嗜鉻細胞瘤、胰島a 細胞瘤、 庫欣綜合癥、胰腺疾病、嚴重肝功能衰竭。 膽紅素

    2.1 原理 采用重氮反應法原理,在強酸介質中,膽紅素與重氮化的雙氯苯胺偶聯,形 成紫紅色的重氮色素,其顏色深淺與尿中膽紅素濃度有關。本法檢測范圍為弱陽 性(+)約8.6umol/L;陽性(++)約17.1 ;強陽性(+++)約51.3。 

    2.2 注意事項 

    2.2.1 尿液標本宜新鮮,避免陽光直射而使膽紅素轉變成膽綠素導致檢測結果 呈假陽性。

    2.2.2 高濃度維生素 和亞硝酸鹽可抑制偶氮反應,導致膽紅素檢測結果假陰性,吡啶、吲哚酸在低pH 值條件下可導致假陽性反應。水楊酸 鹽、阿司匹林也可使本試驗結果 

    2.3 參考值 陰性 

    2.3 臨床意義 尿膽紅素陽性見于阻塞性黃疸、肝細胞性黃疸、病毒性(或中毒性)肝炎、 肝硬化以及其他肝病。 酮體3.1 原理 在堿性條件下,亞基鐵氰化鈉與尿液中乙酰乙酸作用,產生紫色放映,其顏色 深淺與酮體含量有關。本法檢測范圍為微量()約 0.9 mmol/;弱陽性(+)約 1.7 mmol/L,陽性(++)約8.6mmol/L,強陽性(+++)約17.2 mmol/L,最強陽性 (++++)約111mmol/L. 

    3.2 注意事項 

    3.2.1 本法只檢測尿液中的乙酰乙酸,不與丙酮或或 B-羥丁酸反應,故與傳 統的化學法結果略有差異。檢測敏感度為0.5-1.0 mmol/L。 

    3.2.2 不同病因引起的酮癥,其酮體成分有所不同。在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早 期患者中,主要酮體形式是 B-羥丁酸,乙酰乙酸很少或缺乏。因此,干化 學分析可出現假陰性結果或對總酮體量的估計不足。相反,在糖尿病酮癥酸 中毒癥狀緩解之后,乙酰乙酸含量反而比初始急性期增高。 

    3.2.3 乙酰乙酸受熱易分解成丙酮,故尿液標本宜及時送檢。 

    3.2.4 尿液含量有大量色素或大量左旋多巴代謝產物時,可導致假陽性結果。 

    3.3 參考值 陰性 

    3.4 臨床意義 尿酮體陽性見于糖尿病酮癥酸中毒、饑餓、劇烈運動、營養不良等。 相對密度

    4.1 原理 高分子電解質共聚體的解離常數(pKa)隨尿液離子濃度而變化,離子濃 度越高,其酸性基團(H 可與酸堿指示劑反應,通過溴麝香酚藍的顏色改變,顯示尿液的相對密度值。尿液中離子濃度較低時, 呈藍綠色,離子濃度升高則轉向黃綠色。

    4.2 注意事項 

    4.2.1 電解質共聚體有多甲乙烯酸馬來酐和甲氧乙烯順丁烯二酸兩種,后者 更為常用。本法檢測范圍從 1.005 開始,每隔 0.005 遞增,至 1.030 止,低于前者或超過后者,報告“1.005”或“1.030”。 

    4.2.2 干化學分析測定尿液相對密度不受葡萄糖含量的影響,但對尿中蛋白 質較敏感。尿中蛋白質含量每增加1%,則尿液相對密度增加0.003。 另外,X 線造影劑可使含防腐劑的尿液相對密度增加到1.050。 

    4.2.3 本法受尿液 pH 值得影響較大,pH6.5 時,應在測定結果上增加 0.005 作為因尿液pH 值影響的補償。 

    4.2.4 干化學分析尿液相對密度檢測范圍為1.005-1.030,新生兒尿液相對密 度在1.002-1.004 之間。 

    4.2.5 由于本法檢測結果的數據間隔較大,對尿液相對密度過高或過低的標 本檢測不夠敏感,因此,僅限于篩選試驗。本法的參比方法為折射儀 

    4.3參考值 正常人尿液相對密度主要受尿液中所含氯化鈉和尿素的影響。通常飲食條 件下,尿液相對密度波動在1.015-1.025 之間。 

    4.4 臨床意義 病理狀態下,尿液相對密度隨尿液中所含的溶質成分而改變。因此,尿 液相對密度檢測時了解腎臟濃縮功能的一項簡易指標。 尿液相對密度增高見于急性腎炎、糖尿病、蛋白質、高熱等。尿液相對密 度降低見于慢性腎炎、尿崩癥、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及腎功能不全多尿期。慢 性尿崩癥時,由于尿量極大,尿液外觀如水,相對密度極地,幾乎等于1。 尿液相對密度連續測定較一次測定更有價值,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可呈現 持續性低相對密度尿。 PH值

    5.1 原理 將甲基紅(PH4.6-6.2)和溴麝香酚藍(PH6.0-7.6)適量配合,組成復合型 指示劑,呈色范圍為pH4.5-9.0(橘黃色-藍色),其顏色變化與尿液pH 值相關。 本法檢測范圍限于pH4.5-9,每隔0.5 單位遞增。 

    5.2 注意事項 

    5.2.1 尿液pH 值主要取決于尿中磷酸二氫鈉和磷酸氫二鈉的相對含量,并 因飲食情況而異。每當進食后,由于胃黏膜分泌大量鹽酸以助消化, 此時尿液pH 值顯一過性增高。夜間人睡后,由于呼吸變慢呈輕微的 酸中毒,故尿中pH 值發生變化。 

    5.2.2 標本不宜久置,以免細菌分解尿液成分,使pH 值發生改變。 

    5.2.3 可利用尿液 pH 值測定,對尿蛋白、尿相對密度等易受 pH 值影響的 干化學分析加以監控。 

    5.3 參考值 4.6-7.4.進食肉類或蛋白質多者呈弱酸性,進食植物性食物多者呈堿性。 

    5.4 臨床意義 酸性尿見于尿路結核、代謝性酸中毒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和服用氯化銨、 氯化鈣、稀鹽酸機體內蛋白質分解增加、痛風等。 酸堿尿見于劇烈嘔吐、堿中毒、腎功能不全、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腎小 管性酸中毒、尿路感染及服用堿性藥物等情況。 另外,尿液pH 值變化與尿結石的形成關系密切,應用尿液pH值測定監測 腎結石患者的尿液酸堿度變化可以指導臨床用藥。如尿酸和胱氨酸結石在酸性條 件下容易形成,而磷酸鈣結石在堿性條件下容易形成。 蛋白質6.1 原理 根據 PH 指示劑蛋白質誤差原理而設計。尿液中蛋白質陽離子基團(白蛋 白)與指示劑四溴酚藍(或四氯粉絲溴酚酞)陰離子基團結合,導致指示劑 進一步電離,從而產生顏色變化,其顏色變化與尿液蛋白質含量有關。 本法檢測范圍為弱陽性(+)約0.3g/L;陽性(++)約1.0g/L 強陽性(+++) 約3.0g/L;最強陽性(++++)約10.0g/L 

    6.2 注意事項 

    6.2.1 干化學分析檢測尿蛋白有 Micral-Test法。前者類似考馬斯亮藍法,能同時檢測白蛋白、球 蛋白及本-周蛋白;后者雖采用層析擴散和免疫技術,也只能檢測白蛋白。 

    6.2.2 本法檢測球蛋白的敏感性僅為白蛋白的1/100~1/50,而璜基水楊酸法對白 蛋白和球蛋白的敏感性基本一致。因此,NCCLS 推薦璜基水楊酸法最為干化學 分析的參比方法。但必須注意,璜基水楊酸法易受尿中存在的某些鹽類結晶的干 

    6.2.3干化學分析及其他化學檢測尿蛋白由于試劑組成不同,其檢測敏感度也 有較大差異。四溴酚藍法為150-300mg/l,與加熱乙酸法相當,但低于璜基水楊酸 法(50~100mg/l),而四氯酚四溴酚酞法為 60mg/l。干化學分析均不能檢出本- 周蛋白。 

    6.2..4 尿液 pH 值變化對檢測結果影響較大,特別是服用奎寧、奎尼丁和嘧啶 等藥物者的強堿性尿液會出現假陽性反應。此外,阿斯匹林、青霉素、慶大霉素、 氯丙嗪、灰黃霉素、干擾素、利福平、磺胺類、潑尼松、非激素消炎劑、造影劑 等均可導致假陽性反應。

    6.2.5 尿液標本如含有其他分泌物或較多細胞成分也可出現假陽性反應。 

    6.3 參考值 正常人終尿蛋白質含量很少,用干化學法分析檢測為陰性。 

    6.4 臨床意義 正常人血漿內分子量>69000μ 的蛋白質極少從腎小球濾過,<15000<μ 的蛋白 質可自由的從腎小球濾過,但95%-96%被腎小管重吸收,故尿中蛋白質含量很少。 

    6.4.1 生理性蛋白尿 生理性蛋白尿又稱功能性蛋白尿,指泌尿系統并無器質性變化,尿液中暫時 出現蛋白尿。由于劇烈運動、長時間直立、高溫、和受寒冷等因素,引起腎血 管痙攣或充血,導致腎小球通透性增加而致。此種蛋白尿多為一過性。 

    6.4.2 病理性蛋白尿 病理性蛋白尿是指器質性病變導致尿液中持續出現蛋白質。可分為腎小球性 蛋白尿、腎小管性蛋白尿、混合蛋白尿和溢出性蛋白尿。 腎小球性蛋白尿:因炎癥等因素導致腎小球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漿蛋 白大量濾出,超過腎小管沖吸收能力引起蛋白尿。見于原發性與繼發性腎小球 疾病,如腎淀粉樣變、糖尿病腎病、急、慢性腎炎、腎病綜合征等。 腎小管性蛋白尿:因炎癥或中毒引起腎近曲小管對低分子蛋白質的重吸收 障礙,導致尿中出現蛋白質。見于間質性腎炎、腎盂腎炎、中毒性腎病及腎移 植后的排斥反應等。 混合性蛋白尿:腎臟病變同時累及腎小球和腎小管,使蛋白質濾出增加且 重吸收減少引起蛋白尿。見于慢性腎炎、慢性腎功能不全、狼瘡性腎炎、多發 性骨髓瘤、糖尿病腎病等。 溢出性蛋白尿:腎臟正常,腎外疾病導致循環中低分子量的蛋白質增多, 使腎小球濾出增多,超出腎小管重吸收能力引起的蛋白質。見于多發性骨髓瘤、 原發性巨球蛋白血癥、急性血管內溶血及單核細胞白血病。 

    7.1原理 根據偶氮結合法原理,尿膽原在強酸條件下和重氮鹽偶聯形成胭脂紅色素, 其顏色深淺與尿膽原含量有關。 

    7.2 注意事項 

    7.2.1 本法的敏感度為4mg/L. 

    7.2.2 正常人每天尿膽原排出量波動較大,夜間和上午較少,午后2 點-4 時達最高峰,并與尿液pH值成正比。 

    7.2.3 尿液標本宜新鮮,避免陽光照射使尿膽原氧化成尿膽素呈假陽性反應。 

    7.2.4 磺胺類藥物對本法有干擾,尿中含有甲醛可是結果呈假陰性反應。 

    7.3 參考值 尿膽原主要來自膽紅素的分解。生理情況下腸道細菌分解形成的膽素原族 化合物,絕大部分隨糞便排出,約有10%-20%進入腸肝循環,其中僅有極少部 分進入體循環后,隨尿排出。故正常尿液中只含有少量尿膽原(3-16μ mol/L)。 

    7.4 臨床意義 尿膽原濃度增高見于溶血性及肝細胞性黃疸。阻塞性黃疸患者尿膽原試驗 呈陰性。 亞硝酸鹽

    8.1 原理 反應依賴于尿中革蘭氏陽性細菌把硝酸鹽還原成亞硝酸鹽,亞硝酸鹽與對 氨基苯砷酸反應生成重氮化合物,重氮化合物再與萘基乙二胺二鹽酸結合 呈現桃紅色。 

    8.2 注意事項 

    8.2.1 本法僅可見出硝酸鹽還原酶陽性的細菌,敏感度為0.6-1.0mg/L 酸鹽,檢出率約80%。但尿液中在膀胱內儲留時間不足 小時或飲食中缺乏硝酸鹽時,盡管尿液中存在還原酶陽性菌,檢測結果仍然可為陰性。 

    8.2.2 含維生素C 或相對密度高的尿液可呈假陰性。含色素尿檢測結果可呈 假陽性。 

    8.2.3 本法陰性不能排除硝酸鹽還原酶陰性的其他細菌感染。但陽性結果則 肯定是尿路感染,應進一步作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以便確定有效的抗生素 治療。 

    8.3 參考值 陰性 

    8.4 臨床意義 尿液亞硝酸鹽陽性見于腸肝均可細菌應起的尿路感染如膀胱炎、腎盂腎炎 紅細胞

    9.1 原理 紅細胞內含有亞鐵血紅素基團,具有過氧化物酶活性,可催化過氧化氫釋 放初生態氧,使色原鄰甲聯苯胺呈藍色反應,其顏色深淺與血紅蛋白含量有關。 本法檢測范圍為弱陽性(+)5-10 個紅細胞/μ l;陽性(++)50 個紅細胞/ 強陽性(+++)250個紅細胞/μ 

    9.2注意事項 

    9.2.1 本法既可測定完整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又可測定破碎紅細胞釋放的 游離血紅蛋白。因此,檢測結果與鏡檢可不一致,應綜合分析判斷。 

    9.2.2 試劑組成,其檢測敏感度也不相同。四甲基聯苯胺-二異丙苯-二氫過 氧化酶檢測敏感度為0.15-0.62mg/L 蛋白質,相當于5-15 個完整紅細胞/μ l。四甲基聯苯胺-2,5-二甲基-2,5-二氫過氧化乙烷檢測敏感度為 或10個紅細胞/μ 的血紅蛋白。

    9.2.3 尿液中含有易熱酶時可致假陽性結果,因此須將尿液煮沸在進行檢測。 

    9.2.4 尿液中含有大量維生素C 時,可出現假陰性反應。蛋白尿、相對密度 高的尿液及亞硝酸鹽均可導致假陽性結果。 

    9.2.5 本法與紅細胞鏡檢不完全相關,但當檢測結果少于 10 個紅細胞/μ 時,可以省去顯微鏡檢查。

    9.3 參考值 陰性 

    9.4 臨床意義 檢測結果陽性具有兩種含義,即血尿和血紅蛋白尿。 血尿:見于腎結石、腎小球腎炎、腎結核、腎盂腎炎、膀胱炎、腫瘤、創 傷、化學或藥物中毒、劇烈運動。 血紅蛋白尿:見于輸血反應、溶血性貧血、嚴重燒傷、陣發性睡眠性血紅 蛋白尿。 

    10 白細胞 

    10.1 原理 采用粒細胞酯酶反應原理。尿中粒細胞特異性質沒能水解吲哚酚酯,并與 重氮鹽偶聯形成紫色縮合物,其顏色深淺與粒細胞數量有關。 

    10.2 注意事項 

    10.2.1 中性粒細胞內含有特異性酯酶,而淋巴細胞、單核細胞、無此酶。因 此,尿中以淋巴細胞為主時的腎移植排異反應患者,可出現假陽性結果。 

    10.2.2 不同試劑組成,其檢測敏感度和檢出范圍也不同。如萘酚AS-D 氧化 乙酸、重氮鹽法和吡咯氨基酸酯、重氮鹽法的檢測范圍為微量()約 15 白細胞/μl;弱陽性(+)70 個白細胞/μ l;陽性(++)125 個白細胞/μ 強陽性(+++)500個白細胞/μ l。而吲哚酚羧基酚酯、重氮鹽法檢測范圍如 下:弱陽性(+)25 個白細胞/μ l;陽性(++)100 個白細胞/μ l;強陽性(+++) 500 個白細胞/μ l.萘酚 AS-D 氧化乙酸、2-氯-4-苯甲酰胺-5 甲基、苯基氯化 重氮苯法檢測范圍為:弱陽性(+)25 個白細胞/μ l;陽性(++)75 個白細胞 l;強陽性(+++)500個白細胞/μ 

    10.2.3使用甲醛、呋喃可致假陽性反應,使用慶大霉素、先鋒霉素 假陰性反應。

    10.2.4 蛋白尿、糖尿、高相對密度尿均可導致假陰性反應或使陽性結果減 

    10.3參考值 正常人尿液通常為陰性。測定結果為時其臨床意義有時可疑,但措辭出現 結果提示可能有問題。陽性結果偶見于一些被陰道分泌物污染的隨機尿標本。 

    10.4 臨床意義 尿液白細胞陽性見于尿路感染如尿道炎、膀胱炎、腎盂腎炎以及腎結核、腎 腫瘤病發感染等。 

    11 維生素C 

    11.1 原理 維生素C(即抗壞血酸)具有1,2-烯二醇還原性基團,在酸性條件下能將2, 6-二氯定靛酚還原成2,6-二氯二對酚胺,顏色由粉紅色轉變成無色,其顏色變 化與維生素C 含量有關。 本法檢測范圍為弱陽性(+ )0.56mmol/L(100mg/L );陽性(++ 1.40mmol/L(250mg/L);強陽性(+++)2.80mmol/L(500mg/L)。11.2 注意事項 11.2.1 本法只能測定尿中還原性抗壞血酸,而不能測定氧化性抗壞血酸,其檢 測敏感度為 0.6mmol/L(100mg/L)。 

    11.2.2 由于干化學分析測定葡萄糖、膽紅素、紅細胞均受尿中維生素C 含量的 影響,因此,通過尿液維生素C 含量的檢測,可以估計其對以上試驗的影響程度, 有利于質量控制。 

    11.2.3 影響干化學分析各項目分析的維生素 含量臨界值:膽紅素測定為250mg/L,紅細胞測定為400mg/L,葡萄糖測定為500mg

    相關文章

    尿液分析儀的檢測原理是什么

    尿液分析儀是測定尿中某些化學成分的自動化儀器,一般由試帶、機械系統、光學系統、電路系統、輸入輸出系統等部分組成。尿液分析儀在計算機的控制下通過收集、分析試帶上各種試劑塊的顏色信息,并經過一系列信號轉化......

    尿液分析儀工作原理及主要技術參數

    尿液分析儀工作原理:尿液分析儀一般用微電腦控制,采用球面積分儀接受雙波長反射光的方式測定試帶上的顏色變化進行半定量測定。試劑帶上有數個含各種試劑的試劑墊,各自與尿中相應成分進行獨立反應,而顯示不同顏色......

    尿液分析儀的使用方法

    工具/原料尿液分析儀尿液分析試紙條方法/步驟1將尿液分析儀調試好,插上電源。2打開尿液分析儀。3將蘸有尿液的試紙條放入尿機的進樣槽。注意:尿液蘸好后,要立即放人尿機進樣槽,以免試紙發生變化。4按“開始......

    全自動尿液分析儀分析尿液的影響因素

    全自動尿液分析儀分析尿液的影響因素1、尿蛋白尿液蛋白試紙主要檢測的尿液中的白蛋白、尿蛋白主要反映腎小球(管)損害及腎小球濾過率的增加。其常見的影響因素有:(1)尿液標本必須新鮮,變質的尿液會使尿液的p......

    自動尿液分析儀研究進展及原理簡介

    一、尿液分析儀發展簡史公元前400年,Hippocrates注意到發熱時.尿液顏色和氣味的變化。18-19世紀-開始顯微鏡下尿液檢查及尿液化學分析。1827年,Bright,最早把尿液檢驗用于患者的診......

    離心全視野影像法全自動尿液分析儀和激光流式法對比

    目的    評估和比較離心全視野影像法全自動尿液分析儀和激光流式法全自動尿液分析儀的性能。方法    在日常工作樣品冗余......

    尿液分析儀檢查與顯微鏡檢查的方法學對比

    尿干化學分析儀檢查與顯微鏡檢查一、尿干化學分析儀主要優點和不足1、主要優點:標本用量少,檢測速度快,檢測項目多,準確性、重復性好;適用于大批量普查。2、主要不足:不能替代顯微鏡對病理性尿標本的檢查,特......

    尿液分析儀檢驗方法

    尿液潛血檢查是尿液檢驗中一個必不可少的項目,常用的檢驗方法有尿液分析儀潛血反應和尿液顯微鏡檢查紅細胞(鏡檢RBC)兩種。由于顯微鏡檢查對鑒別腎小球性與非腎小球血尿有重要的臨床價值,故有學者提出顯微鏡檢......

    尿液分析儀法與顯微鏡結合使用的重要性

    隨著現代尿液的普遍使用尿液分析既簡單又快捷為臨床診斷提供了方便與診斷依據,因此使一些檢驗人員在實際工作中放松了對尿液沉渣鏡檢的重視,忽視了顯微鏡檢測尿液有形成分這一金標準。如何將三者(沉渣法、鏡檢法、......

    尿液分析儀市場分析

    內容提要:近年來,隨著國產品牌產品技術日趨成熟,并且受到越來越多檢驗專家及終端客戶的認可,導致進口品牌產品的價格體系趨于下調且市場占有率逐年下滑。本文介紹了尿液自動有形成分分析儀設備的分類,列舉各類技......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