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極圈現32度罕見高溫,引發公眾對北極熊生存現狀的擔憂。殊不知,北極生態系統面臨的潛在威脅遠不止于此。科學家研究發現,全球氣候變化所誘發的北極快速變化將放大北冰洋海洋酸化。
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員陳立奇團隊通過對歷次中國北極科考航次數據的集成與精細分析,發現北極酸化水體以每年1.5%速度快速擴張,并預估酸化水體將在本世紀中葉覆蓋整個北冰洋。
酸化最嚴重的北冰洋
海洋酸化和全球變暖“禍出同因”,都源于二氧化碳過量排放。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溶于海水后形成碳酸,引起海水pH值和碳酸鈣飽和度下降, 這一過程稱為海洋酸化。
全球海洋酸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快速增長。據英國卡迪夫大學7月23日發布的最新研究結果,海洋酸化達到1400萬年未見的水平。目前全球表層海水的平均pH值為8.1,預計到2100年將下降到7.8,即意味著酸度將增加75%。
“這給海洋生物的生存帶來極大挑戰。”陳立奇告訴記者,海洋酸化所引起的碳酸鈣溶解,直接影響如貝類、甲殼類和棘皮動物等鈣質生物,進而破壞整個食物鏈。在pH值較低的海水中,為了保護自己,這些鈣化生物會長得越來越小、外殼越來越厚,它們作為餌料價值也會下降,這會對食用貝類養殖產業造成很大的打擊。
北極是全球對氣候變化最敏感的地區,也是海洋酸化最嚴重的地區。“北冰洋是我們觀測到的第一個如此迅速且大范圍、長時間酸化加重的大洋,比在太平洋或者大西洋觀測到的結果要快4倍以上。”陳立奇說。
北極的生態系統結構非常簡單,但越簡單的生態系統卻越脆弱。北冰洋酸化的持續加劇,將對整個北極生態系統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瑞典哥德堡大學的山姆·杜邦評價說:海洋酸化是北極這個已經相當脆弱的系統遭受的一個額外壓力源。
酸化海水大肆入侵
“想知道未來什么樣,看北極就知道了。”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祁第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表示,人類活動對全球變化的影響已經接近并超過自然變化的強度和速率,北極首先感應并放大了這種影響。
北極地區過去20年來的升溫幅度是全球平均升溫的2倍多。北極快速升溫導致了北冰洋海冰大量融化,每年夏季開闊水域達1000多萬平方公里,大量二氧化碳通過大氣進入北冰洋,導致其上層水體的酸度升高。
與此同時,祁第表示,全球氣候變化和北極變暖引起了北冰洋環流和大氣模態異常,北冰洋海冰覆蓋面積快速后退誘發太平洋冬季水——攜帶“腐蝕性”的酸化海水大范圍入侵,“這是導致北冰洋酸化海水快速擴張的最主要原因”。
可以說,北冰洋的快速酸化是來自全球氣候變化的驅動。人類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方面被海洋吸收直接導致海洋酸化,另一方面導致全球變暖,北冰洋海冰快速融化,進而驅動大氣-海洋環流異常,使酸化海水輻聚擴張。
那么,被認為是全球海洋酸化“領頭羊”的北冰洋酸化水體是否會進一步擴張?
陳立奇領導團隊基于過去20年來所有橫穿北冰洋的航次數據的精細分析,發現酸化水體不僅在深度上而且在向北至北冰洋中心海區不斷擴張,酸化水體在垂向上所占的比例增長了6倍,平均每年增加1.5%。依據這個速率,預測酸化水體大約2055年將覆蓋整個西北冰洋。
國際合作應對挑戰
就目前的研究而言,海洋酸化的后果仍難以預料。正如卡迪夫大學教授凱莉·李爾說的:要了解酸化對海洋生態系統意味著什么,需要長期的實驗室和實地研究。
歐盟、美國、加拿大、日本和韓國等的科學家都對北冰洋海洋酸化的研究給予了高度關注,并對陸架海域和南部海盆海水的酸化狀況、海冰融化、生物過程、太平洋冬季水入侵影響等進行了研究。
祁第告訴記者,近年來,我國科學家也在Science、Nature Climate Change等國際期刊上發表了北冰洋海洋酸化研究的系列成果。
9月13日,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篇氣候變化研究論文稱,研究人員通過分析加拿大高緯度北極地區(高北極)野外調查數據發現,全球變暖加速或推動了該地區的永久凍土融化和巨大的環境......
基于對北極苔原32個被子植物類群的深入研究,我國科研人員成功揭示北極苔原植被的進化歷史。他們發現,北極苔原的植被成分最早可追溯到900萬年前,其中外來遷......
近日,由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組織編制的《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2年度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正式發布。本年度報告共包含“北極地區冰雪與植被變化”和“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形勢及復種與灌溉的貢獻”兩個......
西伯利亞北極地區在2019年和2020年經歷了異常數量的火災。這引起了科學界的關注,因為北極地區有大面積的永久凍土,這是一層永久凍結的底土,積累了大量的碳。火災會破壞永久凍土層,并導致以溫室氣體的形式......
記者29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由該研究所、河海大學、美國史密森尼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和香港大學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重建了西北太平洋地區末次冰期北極介形蟲的時間及空間分布,揭開北極介形蟲......
南北極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以降雪為主,在極地特定區域偶然可見降雨。如果降雨以較大強度或較大頻次光臨南北極,就屬于極端事件。一項來自我國科研人員最近的研究顯示,這一罕見情景或將在21世紀末到來。中國科......
科技日報記者楊雪南北極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以降雪為主,在極地特定區域偶然可見降雨。如果降雨以較大強度或較大頻次光臨南北極,就屬于極端事件。一項來自我國科研人員最近的研究顯示,這一罕見情景或將在21世......
在旁人眼里,祁第是一個很“瘋狂”的人,從不按常理出牌。從小不好好讀書,后來隨便讀了個地方普通大學。就在親戚朋友都以為他畢業后會接手家里的生意時,他突然“覺醒”了,以優異的成績考上985高校,并拿下了博......
英國《通訊·地球與環境》雜志11日在線發表的一篇氣候變化論文報告稱,與全球平均值相比,北極變暖速度確實比之前人們認為的更快。極地加速變暖表明該地區對全球變暖的敏感程度高于當前的評估。北極在全球氣候系統......
英國《通訊·地球與環境》雜志11日在線發表的一篇氣候變化論文報告稱,與全球平均值相比,北極變暖速度確實比之前人們認為的更快。極地加速變暖表明該地區對全球變暖的敏感程度高于當前的評估。北極在全球氣候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