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8-08-17 21:24 原文鏈接: 血細胞分析儀的發展近況

    血細胞分析儀的發展已有50年歷史了,國內醫院應用血細胞分析儀的情況也越來越普及。近年來由于綜合性高科技的飛速發展,血細胞分析儀上也不斷采用了最新的電子、光學、化學和計算機技術,從而不斷滿足臨床工作對血液細胞分析的要求。提供更加方便適用、更多功能和參數、更加準確、更快速度的血細胞分析儀,已經是各血細胞分析儀生產廠商的目標。
    一 血細胞分析儀近年來的發展變化
    1. 血常規檢驗多參數化
    近年來許多血細胞分析儀器都在增加新的參數以滿足臨床在診斷和鑒別診斷方面的需求。最初的血細胞計數儀(Cell Counter)僅僅能夠計數紅細胞(RBC)和白細胞(WBC),后來又有了血紅蛋白(HBG)、血小板(PLT)、紅細胞壓積(HCT)、平均紅細胞體積(MCV)等幾個參數。而發展成為血細胞分析儀(Hematology Analyzer)后,又增加了許多分析和計算參數。最早加入到并得到公認的參數是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RDW),目前該參數已經成為許多型號血細胞分析儀的標準參數,在各種貧血的診斷和治療中起著重要作用,而該參數是很難應用人工方法測定的。隨后有關平均血小板體積(MPV)、血小板體積分布寬度(PDW)、血小板壓積(PCT)、大血小板比率、白細胞三分群、白細胞五分類、血紅蛋白濃度分布寬度、異常淋巴細胞提示、幼稚細胞提示等各種參數和功能也不斷的添加到一些品牌的儀器上,目前有的儀器甚至可以提供40~50種測量或計算參數。但很多的新參數目前仍不能應用于臨床,僅限定在實驗室中供研究使用。在美國凡進入臨床應用的新的實驗參數,需要經過FDA(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的批準認可,其批準原則是經過多年實驗認證,該參數應該是對臨床診斷有用的、安全的和高效率的。這個認證是非常嚴格的,而在我國目前還缺乏這樣嚴格的認證和批準體系。
    2. 多功能合成擴展
    血細胞分析儀已經不僅僅局限在進行常規血細胞分析,近年來它增加了許多擴展的功能。例如將網織紅細胞(RET)的計數和分析功能加入其中,例如Bayer ADVIA 120型; Sysmex SE-9000/SE-9500/XE-2100型; Coulter MAXM/STKS/ HmX/GEN.S型; Abbott CELL-DYN3200/3500R/4000型等。一些儀器另外增加了幼稚細胞分析和有核紅細胞分析功能,甚至對血液細胞中的某些寄生蟲進行提示,例如Sysmex SF-3000/SE-9000/SE-9500/XE-2100; Bayer ADVIA 120; Abbott CELL-DYN3500/4000; Coulter HmX/LH750/GEN.S System 2型等。更有一些儀器把流式細胞分析儀的某些功能合并到血細胞分析儀上,這樣在進行常規血細胞分析時就可以得到某些淋巴細胞亞群的分析結果,例如在Coulter STKS上可以同時測定CD4和CD8,在Abbott CELL-DYN 4000上可以測定CD3、CD4、CD8和CD61,使得一機兩用。
    3. 檢測速度的提高
    許多儀器由于增加了自動進樣系統,測定速度加快,一般可以達到每小時80~100個樣品,在不包含網織細胞檢測的情況下,Coulter GEN.S System 2型每小時測定105個標本; Bayer ADVIA 120每小時120個標本; 而Sysmex KX-2100可以達到每小時150個標本。這些儀器都可以在自動成批進樣的同時,隨時插入急診檢驗的標本。
    4. 方法的改進和進展
    為了做到更加準確的計數和分析、更多的測定和分析參數,血細胞測定和分析的方法已經不局限于某一種單一的方法,如傳統的電阻抗法或后來應用的激光散射法,還加了多項技術的相互聯合應用。例如在白細胞分類上,各廠家分別采用了不同的方法,Coutler采用了VCS技術,即體積測量、射頻高頻傳導性和激光散射技術; Sysmex則采用了直流電阻抗(DC)與射頻(RF)和特殊細胞染色技術; Bayer公司的ADVIA120則采用激光散射和細胞化學(過氧化酶和嗜堿細胞染色)技術; 而Abbott是采用多角度偏振光散射(MAPSS)技術對白細胞進行分析。除了在白細胞分類上采用多種處理方法外,在紅細胞和血小板分析上也采用了光學和電阻法結合的處理方法,以期得到更正確的結果; 對紅細胞體積進行三維空間分析(3D),體積大小和色素含量的分析; 對血紅蛋白測定不僅使用比色法,同時還使用激光散射法進行單個紅細胞血紅蛋白量的分析,以盡量減少高WBC、乳糜血、高膽紅素等對HBG比色的影響。由于方法的改進,這些儀器已經不僅僅采用2~3種試劑來完成測定工作,常常是6種以上的試劑聯合使用,才能夠適應方法的要求,例如Bayer ADVIA120型需要多達11種試劑,而這些試劑由于技術含量較高,專用性強,各廠家產品之間不能混用,生產技術要求高,因此國內還沒有替代產品出現。
    5. 應用的方便性
    對于操作者來說,儀器最大的優越性還應該體現在操作的方便性和靈活性上。許多廠家都考慮到了這一點。例如可以使用靜脈或末稍血液; 可以在標本量很大的情況下選擇全自動進樣系統,也可使用單獨閉蓋或開蓋取樣系統(閉蓋全自動進樣或單獨進樣對操作者是非常安全的操作方式); 對項目可作適當的組合,以適應臨床及患者的需求,例如操作者可以選擇CBC方式(僅含細胞計數、不分類)、CBC+DIFF方式(計數加分類)、RET方式,可將它們任意單選或組合; 條碼的應用給標本編號提供了方便,儀器通過自動掃描條碼,來鑒別標本的來源、需要檢測的項目和區分患者,最后根據條碼提供的信息將結果返回到臨床或病人檔案中,為檢驗數據的電子化提供了極大方便,也減少了編號帶來的差錯。上述的許多功能已經在許多新型的高級五分類式血細胞分析儀中得到實現。
    二 血細胞分析儀產品的系列化和流水線化
    1. 產品的系列化
    各有實力的公司不斷開發系列化產品以滿足不同類型用戶的需要。例如Coulter公司的ACT系列儀器,有最簡單的ACT 8型只有8個參數到12參數,到也有18參數三分類的ACT DIFF,亦有5分類的ACT 5-DIFF,甚至還有可增加動物血液分析的型號。Sysmex的多種系列化儀器如SE系列、K系列、F系列等在我國也很常見。此外Abbott、ABX、日本光電、Swelab等公司都有各種系列化儀器不斷推出,以滿足各種需求。
    2. 流水線化
    在全自動血液分析儀器的基礎上實現全自動流水線化,是血液分析的又一大飛躍,但這需要雄厚的資金支持。所謂流水線化即是將血液常規分析中的所有步驟和項目進行系統性聯合,將血液常規分析、網織紅細胞分析、血片的制備(選擇、涂片、編號、染色、干燥)等系列步驟通過儀器自動完成。這種流水線可以將具有不同功能的單個設備用自動傳送系統連接在一起,例如Sysmex的HST型小型流水線血液分析儀將電腦控制終端、SE-9000血細胞分析儀、R-3000網織細胞分析儀、SP-100血片涂片機連結在一起,使血液標本從計數開始自動按程序運行到推片和染色結束,全部自動進行。而現在許多儀器已經合并了網織紅細胞分析功能,因此只有電腦控制臺、血液分析儀主機、涂片染片機,如Coulter LH700系列.近年來Abbott、ABX都有類似小型血細胞分析流水線系統推出 .
    流水線系統的優勢在于極大地減少了人工勞動的強度,加快了標本的處理速度,同時使得許多操作更加標準化和減少了操作者之間的個體差異。例如制作血涂片的過程可以根據儀器測定的紅細胞參數和設定條件來智能化地決定該患者血涂片的制作要求,如果細胞數量少,涂片機會調整制片的角度,制作較厚的血涂片,細胞數量較多則選擇制作比較薄的血涂片,這樣可以更方便閱片醫師的顯微鏡檢查工作。染色條件由于設定非常精確,因此染色效果非常一致,顏色和效果可以滿足臨床閱片的要求。
    流水線系統最為重要的部分是計算機控制系統,因為整個流程是在它的控制下運行的,而系統中的“規則”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軟件環節。所謂規則就是來自儀器和專家經驗的綜合,這些“規則”將被存儲在計算機內,凡不符合規則的標本將被篩選出來。例如白細胞計數高于或低于多少,直方圖或散點圖那個區域出現異常信號,則該標本應該被制作涂片,需要進行顯微鏡檢查; 那個標本的紅細胞或血紅蛋白低于多少、直方圖或散點圖有何改變,該標本需要自動進行網織紅細胞分析和涂片檢查等。這些規則需要來自很多經驗的積累和各方面專家的意見。筆者最近了解到Coulter LH系列的規則(Rule Systems)可達到85項,凡通過規則的標本可以不需要顯微鏡檢查,這樣的標本占70%以上,而未通過規則的標本占24%~30%,經過人工顯微鏡檢查,基本上無假陰性問題。
    筆者曾經在日本一所著名的大學醫院參觀,該實驗室的自動化流水線大得驚人,從病人抽血取樣開始,所有病人標本都粘貼上條碼,通過條碼與醫院信息系統中的信息進行連接,由此可以知道該患者的基本情況和需要進行何種實驗。標本首先進入實驗室前處理設備,該設備可自動對血標本進行分檢,自動離心,然后在充滿整個實驗室的連接軌道上進行傳送,血標本根據條碼上的各種信息走到相應的設備上自動取樣和測定。實驗需要血清標本的,系統可將標本進行離心,然后自動分配血清標本到專用試管內并加上條碼標簽。例如抗凝血標本進入血液分析子流水線進行常規血液學實驗; 血清標本則進入血液化學分析設備進行血糖、肝腎功能實驗; 進入免疫分析儀器或激素測定儀器進行相關的實驗。在這里基本上沒有各種專業的分工,所有設備都集中在一個很大的實驗室內進行,標本從總流水線進入各個子流水線系統再具體進入每個測定單元,都是在計算機系統控制下精確運行的。測定后的標本(包括血液、凝血、生化、免疫各種實驗)自動蓋好蓋子和貼上標簽,自動進入大型冰箱內儲存,如果需要復檢,只需要在計算機上敲入該標本編碼,則該標本會自動傳輸出來。各種儀器測定的結果經過網絡傳入終端設備,由實驗室醫生核定簽發后,經過醫院網絡進入醫生診室和電子病歷。整個實驗室只有20余個工作人員,而在前臺抽血或接收標本一般工作人員與在后臺簽發報告和進行形態學檢查的專業檢驗醫師,專家占很大比例,而真正在操作機器的技師則很少。實驗室前處理設備和連接軌道以及電腦控制系統是實現實驗室全自動化的關鍵,目前我國還沒有那家醫院有能力或資金支持建立這樣的全自動流水線實驗室操作系統。
    三 國產血細胞計數儀發展情況
    我國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開始進行血細胞計數儀的研制工作,1965年上海生產了我國的第一代血球計數儀,70年代北京也有簡單的血球計數儀生產,筆者保存的就有上海XF503型、北京生化儀器廠的 ZF型、南京XF-1型、濟南DXJ-1型等一些廠家早期生產的血球計數儀資料,從介紹和照片看都屬于僅能計數RBC和WBC的儀器。隨著改革開放的開始,國內一些廠家與國外合作生產了第二代的血液細胞分析儀,其中最著名的也是應用最為廣泛的當屬ERMA PC-603和PC-604型,前者主要參數有RBC、WBC和HBG三個參數,后者增加了一個計算器,還可以得到MCV、HCT、MCH、MCHC和打印功能。
    以后,由于國外各種帶白細胞兩分類和三分類,帶自動稀釋的儀器大量進入中國市場,大大沖擊了國產細胞分析儀的地位,同時也由于技術和資金的缺乏,國內生產的細胞分析儀沒有得到進一步的發展,開發、研制。設計和生產血液分析儀的能力逐漸下降、人員流失,處于停滯狀態。
    近兩三年來,國內的某些高新技術行業投資生產第三代,也就是具有18項參數含白細胞三分類功能的血細胞分析儀。目前見到的有TECOM公司生產的TEK-2000型,它采用自動稀釋技術,可使用靜脈血或末梢血、檢測速度為每小時60個標本、全中文化WINDOWS操作界面,大型液晶顯示屏,具有質控程序和系統故障診斷程序,可儲存200萬個測定數據(含直方圖),提供多種打印格式,使用方便,為國產化血液分析儀開了一個好頭。其他廠家也在設計和開發類似的儀器甚至五分類的儀器。期望我國的科技人員和實驗室工作人員能有更好的配合,能向家電業和電腦業一樣,與國際水準接近,生產出具有先進水平的、現代化的血液細胞分析儀器。
    四 結束語本文介紹了最新的血細胞分析儀的進展,供參考。雖然血細胞分析儀越來越普遍的應用于各級醫院的常規檢驗中,但是并不是說所有的結果都是準確無誤的,目前在血細胞形態學方面,無論是五分類還是更多的分類,仍然不能根本解決血液細胞形態學的問題,不能完全以儀器分類結果徹底取代人工分類。此外儀器一些固有的產生誤差的因素還存在,影響儀器計數準確性的少數因素還存在,某些儀器具有的缺陷和局限性還存在,因此仍然會有問題發生。不要完全相信儀器,要認真對待每個實驗樣品和結果,這一切都有待于我們在熟練掌握了解儀器的性能和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上,通過扎實的的臨床檢驗學基本功來解決。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